雨润双汇抢人大战的背后:“中国第一猪王”20年之争
疫情的搅动让一众餐饮行业步入困顿格局,却让肉制品行业的参与者赚得盆满钵满。
作为肉制品板块中的龙头,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因“涨价”逆市实现营收、净利的双双增长,市值一度登顶2000亿元。
而正当双汇加速迈向3000亿市值俱乐部之时,近几年陷入没落漩涡的雨润食品顶着业绩亏损的压力在内部管理层面大开刀,欲通过“挖墙脚”来实现逆风翻盘。
近期,一则“人还在工作,竞争对手的红头聘任文件已刷爆网络”的新闻让沉寂多年的雨润集团又开始活跃在大众视野中。
在新近的一份人事任命文件中,雨润集团新进的6位副总裁中,有5名曾任职于双汇集团。而在这次网传的雨润80人任命文件中,据说有9名还是双汇的在职人员。
随着祝义才回归,或许让这位曾经颇具争议的肉制品行业大佬难以容忍“死敌”双汇在其面前亮肌肉。一场火药味十足的抢人大战却将数年前的双雄争霸往事拉回到了台前。
01
在国内的肉制品界的早年混战中,“北双汇、南雨润”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可是命运就像跟雨润开了个玩笑,就当两大龙头企业齐头并进、一决胜负之际。2015年,雨润“大家长”祝义财被检察机关宣布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此后雨润迅速衰微;
与此同时,双汇却在2013年成功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后,获得迅速发展,稳坐市场头把交椅,最终实现了一超多强。
论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如今“落寞”的雨润市值仅在12亿左右徘徊,两者早已无法相提并论。
一份在网络流传甚广的雨润食品集团人事任命文件,再度将这对宿敌连接在一起。
根据公开报道显示,雨润集团新近任命了6位副总裁,其中5位此前供职于双汇集团。而在另一份“关于刘建伟等同志工作任命的决定”的文件里,雨润集团宣布了80名深加工事业部战区部长的任命,其中就有部分也出自双汇。
9月7日,在雨润这边是“抢人才”,在双汇那边是“人才流失”的大戏却迎来了“逆转”。
据河南当地媒体报道,双汇发展公司一名从事肉制品市场业务工作的员工突然被江苏雨润公司一份红头文件任命为某地经理,那份任命文件在网上广为传播,令他陷入尴尬境地。可他不愿意离开双汇到雨润任职,于是寻求媒体帮助以此澄清。
当然,双汇也对此进行了回击。有员工收到双汇发展肉制品财务部的群发通知:“截至9月2日16:00后提出辞职人员,暂时不再办理离职手续,谁办理谁负责。”
雨润丝毫不掩饰地聘用双汇在职人员,缺乏对竞争对手尊重的这一商业行为,或为改善公司持续亏损、业绩低迷的局面,也或许是利用游牧的影响力招来追随者。①
今年8月,业内口碑颇佳的“老将”游牧,空降雨润,担任雨润肉类产业集团董事兼总裁。入职雨润前,游牧曾任双汇发展董事、总裁,创下双汇历史上的“黄金增长期”。
在他到任后,据雨润日前下发的人事任命文件,新团队涉及多名双汇员工,被外界解读为“新总裁广招旧部,组建内阁”。
对于雨润食品的人事变动,早就对其失去信心的外界似乎并不买账:一个在双汇竞争失败的人,一个已经坐了两年冷板凳的人,说是雨润挖来的,我看是下岗再就业。
更有网友称:“逼走了雨润老将,难道他们都没有能力吗?真的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吗?不去改变源头提升产品质量,一味打击市场销售人员逼着陪伴雨润十年二十年的员工离开,雨润想要崛起不见得如此策略,真正出现问题的是体制。”②
无论怎样,雨润公司粗暴挖人的方式虽不是一帆风顺,但从商业的角度来讲确实初现成效。在共涉及9名双汇在职员工中,有3名员工明确表示不会离开双汇,但已有6名迫于压力辞职。
02
雨润和双汇的故事还要追溯到18年前。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火腿肠市场被两家企业牢牢占据,一家是引进我国历史上第一条火腿肠生产线的春都集团,另一家是通过向前苏联大举出口分割肉成为全国最大肉制品出口基地的双汇集团。
可终究一山不容二虎,在有限的火腿肠市场格局下,春都与双汇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双方一再通过降低火腿肠中的猪肉成分打价格战。
价格战闹得沸沸扬扬,两大巨头在消费者中的口碑也一落千丈。人们都调侃:它们火腿肠卖的不是肉,而是面粉。
在“牺牲质量压成本”的竞争思路下,最终只会鱼死网破,没有真正的赢家。双汇早先认识到这一点。
1998年,双汇推出了此后畅销几十年的产品也是当时的“杀手锏”——“双汇王中王火腿肠”。以添加大瘦肉块作为产品卖点,用热播的“狮子王”为吉祥物,随后还请来葛优、冯巩做广告。这一招使得双汇在价格恶战中异军突起。③
还没回过神来的春都火腿肠顿时节节落败,一年后又遇到集团董事长,“中国火腿肠之父”的高凤来因突发心脏病逝世。自此,春都彻底退出火腿肠市场竞争,双汇成为了我国的“火腿肠一哥”。
然而故事才刚刚开始。春都倒下后不久,双汇又有了新的竞争对手——雨润和金锣。
成立于1994年的金锣火腿肠在1996年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比一比,尝一尝,金锣火腿肠”的广告语,和质优价廉的产品定位,在双汇和春都的包围中成功突围。在春都倒下后的几年里,金锣与双汇一起主导国内火腿肠市场,直到雨润的出现。
成立于93年的雨润其早先也一直是火腿肠市场的追随者,虽然收购了南京罐头食品厂,让其成为江苏收购国企的第一民企,但并没有改变火腿肠市场的竞争格局。
但随着收入与消费观念升级,人们开始看重营养健康,雨润则另辟蹊径,从当时尚不起眼的低温肉制品切入,进入了一个惬意的“市场蓝海”。
“扮猪吃老虎”的雨润很快撕开了这一行业的口子。2005年,雨润食品于登陆港交所,旗下拥有“雨润Yurun”、“旺润”及“哈肉联”三个驰名商标,以及中华老字号品牌“大众肉联”,成为了彼时中国最大的肉制品生产企业之一。
见此情势,已是“高温肉制品大王”的双汇开始了业务结构调整,大张旗鼓进军到雨润所在的低温肉制品领域。并在其财报中树立了未来要在低温肉制品及冷鲜肉领域扩产上量的目标。
随后的几年时间内双方在低温肉制品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割据战。
2011年,央视“315”曝光双汇“瘦肉精”事件。双汇的品牌与信誉受到了消费者的严重质疑。当天双汇的股票惨遭跌停,市值蒸发103亿元,遭遇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危机。
也是在此时,雨润借双汇“瘦肉精”事件元气大伤之际,大量挖走双汇门店及经销商。
2014年,双汇在财报中表示:公司冷鲜肉和低温肉制品产量,在行业内领先主要竞争对手,在同类产品中的比重同样优于主要竞争对手。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主导双汇从高温肉制品向低温肉制品转型的,正是日前上任雨润的游牧。
雨润也不甘示弱,在同年财报中,雨润自称“低温肉制品、冷鲜肉国内市场占有率冠军”,与双汇针锋相对。
这一次,命运再次眷顾了双汇。2015年,雨润创始人祝义财传出被检察机关监视居住消息,有关“谁是行业第一”的讨论,随着创始人的消失告一段落。
03
两者的竞争,如果没有雨润创始人的突然事件,可能还会延续几年。
可商业战场上,一没有如果,二没有但是,复盘雨润数年的高光到落寞时刻,“中国第一猪王”的美誉,最终花落谁家其实早有定数。
和众多辞职下海打拼的明星企业家不同,祝义才一直都是当时媒体报道中的传奇人物。
从一无所有的办公室文员到登顶江苏首富,仅用了12年;从什么也不懂的大学生毕业生到一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只用了13年;从一家肉联厂老板到千亿集团掌门人,仅花了20年......然而这一系列巅峰背后,却藏着隐秘的危机。
与双汇坚守主业、并购海外猪场、分散风险不同,在与竞争对手激烈的交锋中,雨润并非聚焦主业而是玩起了跨界多元化,此举也最终把其带入了泥潭。
1997年,雨润在全国各地开始了多起“国企并购”,先后收购了至少25家处于倒闭边缘的国企,盘活了国有资产6亿多元。雨润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创始人也凭此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④
如果说前10年雨润集团的疯狂并购,只是围绕主业的做大做强。那么后10年,雨润已经在多元化的暴风眼中摸不着北。标志性事件就是2002年,江苏地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
在多元化的道路上,祝义财很是激进,他曾给自己立过一条规矩:三年收不回成本的项目坚决不做。
到2014年,祝义财已经将一个经营低温肉制品的小企业,做到了横跨食品、地产、商业、物流、旅游、金融、建筑七大产业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在当年中国民企500强中排在第12位,而且还坐拥雨润食品、中央商场两家上市公司。⑤
在外界看来,2015年祝义才的“消失”是导致雨润崩塌的导火索,庞大的雨润帝国在掌舵人和外部融资环境突遇变化时,资金链逐渐陷入混乱。
但实际上,这一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要归咎于多元化。
多元化的雨润坚持一边地产,一边肉类加工的战略。祝义才将两者糅合在一起,以建肉类加工厂的名义全国各地拿地用于房地产和商业房产开发,而房地产又属于重资产行业,必然是通过向银行不断的抵押资产和借贷来完成这一扩张,最后的结果就是一边是产品一塌糊涂,一边是债务令人头疼。
待祝义才于2019年回归,雨润5年合计亏损约160亿港元,债务繁重,一度寻求债务重组。其与双汇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以最新公布的半年报财务经营数据来看,雨润上半年收入75.36亿港元,同比增长1.95%,亏损4.05亿港元,同比收窄9.3%。
反观双汇,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63.48亿元,同比增长43.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0.41亿元,同比增长26.74%。
两者从收入角度而言,已是差距悬殊,债务上,雨润更是雪上加霜。
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总资产92.71亿港元,总负债为111.32亿港元,资产负债率达到120.07%,已资不抵债。⑥
回归雨润后的祝义财,“全身心地投入企业战胜危机的工作中,每天工作18小时以上,几乎不眠不休,夜以继日,拼尽全力救企业于危难之中。”雨润食品经营有向好迹象,但仍然处于亏损的泥沼中。
截止9月11日,雨润和双汇的市值更是云泥之别,前者仅有12.58亿,后者的市值接近于前者的140多倍。曾经的千亿江山,一片风雨飘摇。
2017年5月,已是一家独大的双汇开始收拾“万年老二”金锣,在哈尔滨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份判决书中,金锣因为外包装设计抄袭双汇被罚120万元。
钱小事大,这也成了金锣向双汇低头的一个标志。在雨润、金锣皆疲软的情况下,双汇的“中国火腿肠一哥”宝座,已然稳如泰山。
如今的肉制品行业,摆在雨润和双汇面前的一道鸿沟宛如天堑。大肆收集人才,甚至不惜厚脸皮到抢人地步的雨润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也许双汇真的再也不能超越了。
*图片来源网络,资料来源备注:
①:e公司,《雨润、双汇爆发抢人大战!祝义财回归之后夜以继日、每天工作超过18小时……》,2020年9月8日。
②:中国网,《雨润食品连年亏损近160亿引“人才”欲翻盘惹争议》,2020年9月7日。
③:厨房人类,《火腿肠界的三国争霸:双汇、金锣、雨润你更支持谁?》,2020年5月9日。
④:经理人杂志,《抢人大战之后,雨润能否重回巅峰?》,2020年9月10日。
⑤:市界,《富豪祝义财失联1400天回归,塌掉半边的雨润还能抗衡双汇么?》,2019年1月29日。
⑥:斑马消费,《雨润食品陷业绩危机:巨亏5年多早已资不抵债》,2020年8月20日。
肉制品哪个品牌的好,肉制品十大品牌排行榜?
肉制品十大品牌排行榜NO.1、双汇:始创于1958年,国家级技术中心,曾获中国名牌,国家保护商标,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河南双汇集团。
肉制品十大品牌排行榜NO.2、雨润:国家保护商标,曾获中国名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500强企业,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肉制品十大品牌排行榜NO.3、金锣:曾获中国名牌,国家保护商标,中国最大的生猪屠宰加工和肉制品生产企业之一,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集团有限公司。
肉制品十大品牌排行榜NO.4、众品:国家保护商标,曾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肉类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肉制品十大品牌,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
肉制品十大品牌排行榜NO.5、六和:国家保护商标,曾获中国名牌,肉类工业影响力品牌,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
肉制品十大品牌排行榜NO.6、得利斯:国家保护商标,曾获中国名牌,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肉制品十大品牌排行榜NO.7、高金:国家保护商标,曾获中国名牌,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四川高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肉制品十大品牌排行榜NO.8、唐人神:国家保护商标,曾获中国名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肉制品十大品牌排行榜NO.9、龙大:国家保护商标,曾获中国名牌,十大花生油品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集团公司,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肉制品十大品牌排行榜NO.10、千喜鹤:曾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肉类行业影响力品牌,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北京千喜鹤食品有限公司。
肉制品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产品,只有选择更为可靠的品牌,这样才能够让产品更受人们的信赖
双汇火腿肠是那个地方产的?
双汇火腿肠是在河南省漯河市的双汇集团生产的。双汇集团是国内著名的肉类加工企业,是上市公司。规模非常大,他的产品远销国际。
双汇雨润金锣“三国杀”,谁才是火腿肠界的“王中王”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近日,有消息称,在一份雨润的人事任命文件中,涉及多名双汇在职员工。在多年的“肉搏”中,位于火腿肠市场第一阵营的双汇、雨润、金锣的竞争不仅从未停止,且愈演愈烈。
经过恶性价格战、“瘦肉精”“过期肉”等事件,双汇、雨润、金锣在送走了曾称霸一时的“春都”火腿肠后,俨然已形成三强争霸局势。然而,对于这些头部玩家来说,三足鼎立并不是竞争的结尾,而是下一轮竞争的开始。
-01-
抢人大战
近日,有消息称,在雨润公司苏雨人政字(2020)41号任命文件中,共涉及9名双汇在职员工,均为双汇肉制品事业部各地办事处业务人员,由于雨润公司的任命文件在网上快速传播,有6名在职员工迫于压力向双汇提出辞职,另有3名员工明确表示不会离开双汇、拒绝到雨润任职。
对此,北京商报记者联系采访了双汇和雨润,但截至发稿,双方均未予以回复。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雨润从双汇“挖人”,与今年8月初原双汇总裁游牧成为雨润肉类产业集团董事兼总裁不无关系。
这位曾在双汇摸爬滚打多年的行业老兵,于2001年进入双汇,2007年成为公司总经理。在2010-2013年,游牧曾带领团队创造了双汇史上的“黄金增长期”,营收规模跨过300亿元、400亿元大关。2017年12月,双汇进行人事调整,游牧降为副总裁,由曾担任双汇发展生鲜品事业部总经理的马相杰接任。
2018年8月,双汇董事会通过董事换届决议,由万隆带领下的新一届董事会成员成立,其中并不包括游牧。与此同时,游牧从双汇离职。
“游牧离职,为雨润从双汇调人埋下了伏笔。从游牧曾担任的职务和经历来看,他不仅深谙中国肉类市场发展,同时熟悉竞争对手的成长路径。”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称。
事实上,雨润也急需新高管履职。2015年,雨润董事长祝义财突然失联,随后被曝出南京检察机关对祝义财执行监视居住指定居所的强制措施,同年,祝义财辞去雨润董事长一职。2019年祝义财回归,同年4月,祝义财女儿祝媛成为雨润食品的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雨润的新CEO是从双汇挖去的,因此为了重振雨润业务,从自己熟悉的双汇体系挖人也是属于人之常情,但是作为友商和前东家,类似大规模私下挖人的行为还是有待商榷。”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除了上述调整,双汇也对高管层进行“换血”。2019年2月,双汇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管理需要,杜俊甫不再担任公司副总裁职务,公司另有其他安排,董事会决定聘任贺建民、赛俊选、焦永丽、周霄为公司副总裁。
-02-
恶性竞争
除了双汇和雨润的人才竞争,在市场上,加之金锣,三者的“火腿肠之争从未停歇过,而这不得不提到引进我国历史上第一条火腿肠生产线的“春都”。在90年代,我国火腿肠市场出现春都与双汇双雄争霸局势。为了进一步抢占市场,双方掀起了火腿肠价格战。
彼时,双方在不断调低火腿肠中的猪肉成分的同时,也急剧压缩产品成本。从1元的火腿肠降为5角钱时,已经引起消费者对火腿肠的质疑:“究竟是买的猪肉火腿肠,还是买的淀粉火腿肠。”
正当春都与双汇仍专注于价格战时,1996年金锣以质优价廉的产品定位突围,并保持连年翻番的高速增长。随后,1998年,双汇推出“双汇王中王火腿肠”也异军突起。而1994年才成立的雨润,跟风双汇和金锣推出火腿肠,但显然不是其对手。
栽了跟头的雨润开始布局低温肉制品。2011年,双汇陷入“瘦肉精”事件,短短半个月,销售额大跌15亿元。彼时,坊间还有消息称,雨润趁机挖走大量双汇的经销商。2012年,雨润被爆出疑掺“过期肉”。几番折腾下来,双方皆不好过。
数据显示,双汇在2010年营收净利同比增长超20%后,2011年,营收同比下滑1.32%,扣非净利润则大幅下滑55%。雨润则在2010年营收净利同比增长超五成后,在2011年股东应占溢利同比下滑超三成。2012年则营收、净利均出现大幅下滑。
经历过“瘦肉精”风波过后,双汇接连收购了史密斯菲尔德、参与竞购西班牙肉制品巨头Campofrio股权,和雨润、金锣在规模上进一步拉开距离。相比之下,雨润和金锣却江河日下。2017年5月,双汇针对金锣的“王中王”等产品发起诉讼,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2020年,金锣被判向双汇赔付120万元。
“同业竞争在国内属于正常现象,双汇在各个方面对其他两家的领先优势明显。双汇在全市场区域、全产业链的实力更强,雨润和金锣的地域性更明显、规模也更小。”沈萌称,双汇在市场上的地位难以撼动,即使雨润和金锣采取一些非正常竞争手段也不会改变市场格局。
所以长期来看,恶性竞争并不会持续,而且目前雨润挖角形成的“雇佣军”文化或许能解燃眉之急、但并不能作为长期发展的基础。
-03-
各寻出路
经过恶性竞争后,三巨头也都各自进行转型升级。
双汇业绩独占鳌头,但产品老化,急需向年轻化转型。据了解,双汇制定了“稳高温、上低温、中式产品工业化”的产品战略。在高温肉制品领域,双汇加强开发高温食材化、“肉蛋奶菜粮”相结合的产品,向“进家庭,上餐桌”产品结构转型。在中式熟食产品的开发上,借助深加工优势和原料资源优势,培育拳头产品。
在此战略下,2020年,双汇推出八宝肠速食粥,宣布进军餐饮业和火热的植物蛋白领域。4月,双汇在线上推出植物素肉产品“吃豆人”,并且收购了多家拥有植物蛋白生产能力的企业。在品牌端,2020年初,双汇加快在年轻化的社交媒体布局,与抖音合作,针对学生和年轻白领,推出双汇网红产品。
双汇需要年轻化升级,雨润最重要的是恢复元气。在市场层面,8月15日,雨润首家街道店在上海开业,同日,雨润批发零售中心也在无锡开业。
雨润开始有针对性的整合线上线下渠道资源,逐步实现线上服务、线下体验和现代化物流三方深度融合,搭建起多方互利平台,推动雨润零售业态的革新升级。不过,雨润仍需要继续努力。2020年上半年,雨润收入75.36亿港元,同比增长1.95%,但仍亏损4.05亿港元,同比收窄9.3%。
作为曾经第三品牌的金锣,如今也超越了雨润,瞄准了健康领域。2018年,金锣推出了减脂60%的低脂香肠,并在植物肉领域,推出新型植物肉产品“素肉派”系列。对此,金锣方面称,肉制品板块的发展开拓出新增长点,可助力金锣冲击植物肉市场高地。对于未来发展情况,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金锣方面,但截至发稿,对方未予以回复。
在徐雄俊看来,由于自身发展阶段的不同,三个企业战略也有差异。即便选择的路径不同,但归根结底企业追求的是高利润。孰能在火腿肠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仍需要业绩检验。
对于未来发展,沈萌建议,三方都需要认真做好产品,把好质量关,提高对消费需求的呼应,最终仍是产品为王、质量为王、消费者为王的竞争。
文来源:北京商报(ID:BBT_JLHD)
记者:李振兴白杨
PS:新经销将于10月11日-10月12日在103届秋季糖酒会上举办「2020快消商贸领域数字化经销大课」,希望以经销商实战的角度,让践行数字化的优秀经销商们告诉您,数字化的方法、步骤、路径是什么,期望以此帮助每一位经销商实现数字化经销升级。
都做宰猪厂生意,双汇和雨润为何一个年赚20亿,一个中途掉队?
在肉类市场,河南巨头双汇和江苏巨头雨润,可谓是不相伯仲。不过现在,一个大肆国际并购他国屠宰场春风得意,一个盲目扩张连年亏损债。它们到底怎么了?
打打杀杀将近20年,双汇靠着猪肉赚得盆满钵满,雨润却因早年的多元化战略,摊子铺得太大,副业拖累主业,这从它们的业绩可探一二。
双汇向前雨润向后
先看看两家财报。
双汇发展发布的2017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3.39亿元,同比下降2.67%;净利润为31.51亿元,同比下降3.8458%。
虽然双汇营收、净利润同比有所下滑,但是比雨润要好过一些。
雨润食品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亿港元,同比下降35.4%,2011年营业收入为323亿港元。而公司利润再度亏损5.51亿港元,自上市以来利润首次为负至今,已经累计亏损58.7亿港元。
再看看双方2016年业绩。
双汇发展公布的2016年年报显示,2016年双汇发展实现营业收入518.45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15.99%;实现利润总额58.62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3.29%。双汇发展生鲜冻品收入同比增长29.73%,是拉动2016年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
雨润食品公布的2016年财报显示,2016年公司收入167.02亿港元,亏损23.42亿港元,总负债99.19亿港元。背负近百亿港元的债务,让雨润食品喘不过气,公司尝试出售资产来改变现状,但效果甚微。在国内肉制品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雨润食品在风雨中苦苦支撑。
双汇专一雨润多元化失利
总结起来,业内认为造成雨润现状的原因是:激进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的布局失败。
2011年时,雨润还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并形成了食品、地产、商业、物流、旅游、金融和建筑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但是多元化发展并不奏效。其房地产业务的高额负债,对现金流造成了巨大的考验,同时也拖累了雨润集团的食品主业。近期生猪价格高企、原料价格不断上涨,雨润营销压力加大,加之董事长被执行居住监视,导致雨润的多个项目执行不下去。
面对业绩下滑、持续亏损,雨润食品也在不断寻求出路。
方式之一是出售其子公司,2016年,雨润食品以6671万港元出售一家出售冷鲜肉及冷冻肉的全资子公司。另外,获得政府补贴也是与雨润食品的一大收入来源,2005年-2015年十年间,雨润累计获得政府补贴超过40亿港元,2016年,雨润食品总共获得3561万港元的政府补贴。雨润的发展模式抗风险能力差,不具备可持续性,因此雨润集团亟需将盈利模式转变到依靠主营业务的正轨上来。
雨润食品主要是以冷鲜肉为主,该产品在一二线城市之外的地区竞争能力弱。双汇除了冷鲜肉,其主要经营的是常温产品,其适应的范围更广,更容易深入到广大的农村市场。
反观雨润,双汇目标、投资却十分明确。
2013年,双汇耗费71亿美元并购全球最大猪肉企业——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真要跪谢史密斯公司的这些低价肉类,得以让双汇公司在长达3年的“猪周期”里巍然不动。
2016年,双汇与间接股东罗特克斯公司实现约42亿元的采购金额,从国外市场进口分割肉、骨类副产品等,减轻国内猪价上涨带来的压力。
经过21个月的养猪业亏损,到2016年遇到了猪价上行周期,让双汇发展遇到了大幅增长的机遇。
双汇坚守主业、通过国际区域行情的错位来分散风险的方式最终获得成功。
雨润创始人被查亏损不见底
去年三月份,雨润食品创始人、最大单一股东祝义材被检方监视居住,对于内情,至今仍是一个谜。雨润食品曾表示,目前尚未收到任何对该事件的更新及未能与祝义材接触。
而在2016年,雨润全年亏损23.4亿港元,缺乏主心骨的雨润颇显风雨飘摇。资金链频频告急,让雨润食品一再陷入到债务纠纷中。
2016年,雨润食品的核心子公司南京雨润两次出现债务违约,一次是本金额人民币5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另一次是本金额人民币10亿元的中期票据,均不能按期偿还,此后虽然想办法还上了,雨润食品的资金紧绷情况引发市场关注。
2015年,融创掌门孙宏斌将收购雨润传得沸沸扬扬,最后无果而终。
业内人士分析,雨润除了上市公司雨润食品,还有地产、商业、物流等业务,以雨润的实力,本不应该让从事肉品行业的雨润食品如此沉沦。
此外,猪肉类消费是中国居民的刚性需求。雨润品牌影响力深入人心。雨润渠道覆盖国内主要的消费市场,在祝义材被查后,即便无力进攻,与双汇等争夺市场份额的头把交椅,收缩自保,稳住存量市场还是有希望的。
只不过由于食品板块过度扩张,大量收购屠宰产能,壮大规模,如今都成了包袱,不但没有发挥出增收盈利的作用,反而成为不断减值亏损的源头之一。
雨润的未来在哪里?谁能给出答案……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复杂和动荡的世界;
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
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
没有一种资产是稳固的;
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或者合伙人你有没有想过
资本经济时代的股权;
中国股权投资时代已经来临,正是中小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最佳时机!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企业做不长、做不大的根源当然很多,但核心根源却只有一个——企业的股权出了问题!
真格基金创始人提出:合伙人的重要性超过了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比你是否处于风口上更重要。
企业的死亡不是死于外部的竞争,而是死于企业内耗。
中国有句老话,生意好做,伙计难搁。
股权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学习股权术:
员工不听话,可以叫他卷铺盖走人!股东不和,怎么办?
有多少老板因为不懂股权,掉入股权10大陷阱中?
公司天天上演三国演义,五王争霸战中,业绩、利润、积极性大幅受损?
有多少公司因为陷入股权僵局,导致股东内耗而不能快速发展或影响上市大计?
企业如何进行股权配置:
1、股权可以设定期限,有长期、中期和短期,你公司的股权分层了吗?股权有分层才会有身材!
2、你公司有只出钱不干活的股东吗?他的股权比例设定多少才合理?他购买股权的价格应该和你一样吗?
3、什么样的股权比例才是最合理的?如何打造完美的股权结构?
4、股权结构不合理的企业永远做不大,股权分配不好的企业很容易分裂。如何避免一山二虎、三国鼎立、五王争霸?
5、未来的趋势不是雇佣制,而是合伙人模式,什么是合伙人模式,如何建立合伙人模式?
对外融资、对内激励:
除了卖产品赚钱,你知道高手如何卖股权、卖现金流赚更多更多钱吗?股权是企业无本息融资及0成本开拓市场的重要工作。
华为为什么能从4万元发展为2000多亿?因为他在90年代就开始实行全员持股,开始与客户在全国建立合资公司!
关键是任正非不到2%的股权,如何还能控制公司?
相反新浪创始人王志东当年是如何被踢出局?
小肥羊把孩子养大了叫别人爹!
15年前,马云如何锁定18罗汉,成就了今天阿里巴巴的神话?因为他一创业就有高人为他做清晰的股权规划及股权激励设计!
马云上市的事件告诉我们:
股权可以吸引人才(蔡崇信)
股权可以留住人才(18罗汉)
股权可以融资(孙正义)
股权可以打市场(与雅虎合作)
股权设计控股(马云不到10%控制公司)
股权激励的作用:
1、规范员工行为、提高企业凝聚力
2、解放老板、业绩倍增
3、平衡股东关系、功臣退出机制
4、人才战略梯队、吸引同行人才
企业有5条生命线条线:
1、67%老板有完全控制权2、51%老板有相对控制权3、34%老板有一票否决权4、20%界定同业竞争权利5、10%可以申请解散公司
企业家不懂股权筹划将面临8大痛苦问题:1.哥们变仇人2.同床异梦,同室操戈3.养大儿子叫别人爹,小肥羊管肯德基叫爹4.竞争对手挖墙脚5.团队工作效率低下6.错过合作机会,去融资功能7.影响上市大计8.再好的项目都做不大
企业如何进行股权融资:
1、有人投资你企业,股权怎么划分,选择股东有哪些标准?
2、如何通过股权去打市场,通过股权去做连锁?
3、股权八条线:5%、10%、33%、34%、50%、51%、66%、67%,这八条线分别意味着什么?
4、股权融资最重要三要素是什么?融资、融人、融市场?
5、如何进行天使轮、A轮、B轮和C轮的融资?
股权众筹模式是连锁企业扩张最快方式。如今两大最主流的股权众筹模式:互联网众筹、实体众筹模式。如何通过众筹模式做资金对接、人才对接、资源对接?现在都是合作共赢的年代,股权众筹是最明显的方式。
诚邀加入线上微课堂股权学习群(仅限企业负责人)
学习内容:
1.究竟什么是股权?2.股权该如何分配,哪些人可以获得股份?3.常见的分配陷阱有哪些?4.股权激励该从哪些方面入手?5.如何将分错的股权收回来?6.如何利用商业计划书轻松融资?7.如何在做好分股权但在治理股东方面不放松?8.好朋友一起创业,如何书写出资协议才能不伤感情,不起纠纷?9.家族企业应该如何规划企业股权结构,使企业有序经营?10.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走向集团化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做股权的顶层设计。
报名须知:
1,分别分享股权2,授课形式:语音+图片+文字+案例+资料3,授课时间:19:00—21:004,学习费用:进群学习只需在线支付50元/人的费用即可。5,纯干货分享,不讲理论,只讲干货与落地案例和方式方法。6,名额有限:为了保证课程质量和互动效率,每次仅限120位企业家参与,超过人数,只能预约下次。
7, 报名仅限企业:董事长、法人、总经理、CEO进群学习。
进群步骤:
雨润冷鲜肉与双汇冷鲜肉哪个利润高服务好?
当然双汇了中国最大的
为什么双汇活得好好的,雨润却陷入了"绝境"?
备受业内关注的中国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雨润食品”)日前正式公布中报。中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9.87亿港元,同比下降6.23%;净利润亏损6.72亿港元。一波刚平,一波将起。通过银行贷款刚刚兑上到期债券的雨润食品,再次面临66亿元债务的压力。
半年亏损6.72亿港元
雨润食品中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9.87亿港元,同比下降6.23%;净利润亏损6.72亿港元,较上年同期亏损7.24亿港元减亏5200万港元,亏损减少7.1%。
具体来看,除了冷鲜肉销售增长了4%之外,雨润食品生猪屠宰量以及深加工肉制品的营收均出现了大幅下滑。此外,雨润食品的低温肉制品总收益为10.0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也减少了16.6%。不过,对于上述惨淡的成绩,雨润食品并未在公告中说明亏损的具体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出现的本息近12亿元中期票据和本息近6亿元短期融资券兑付危机已不复存在。不过,这并非意味着雨润食品从此过上无人“催债”的好日子。中报显示,上半年雨润食品未偿还银行及其他贷款及融资租赁负债为71.38亿港元,其中66亿港元债务将于年底到期,这意味着超九成的债务年底到期。
事实上雨润食品的财务困境早已有之。“我们对南京雨润进行持续跟踪,已于2015年8月将其放入信用风险排查名单中的II类预警企业,并于2016年3月将其调入I类预警企业。”中债资信评级业务部刘雅南在报告中坦言。而雨润食品2015年报显示,公司实现收入201.65亿港元,亏损达29.8亿港元。而南京雨润2016年一季度实现合并营业收入31.42亿元人民币,合并亏损9200万元。
“雨润食品现在是在‘拆东墙补西墙’,虽然现在仍在生产,多半为地方政府的支持。巨大的债务压力已经让其应接不暇,先前12亿元中期票据和近6亿元短期融资券之所以在最后关头能够勉强兑付,还是多亏银行的续贷。”有长期关注雨润食品的业内人士表示。他透露,在江苏省政府的协调下,南京雨润把其在徐州的一块土地抵押给主承销商中国银行,中行向其发放贷款,提供流动性支持。
记者梳理报告发现,与中票项和短期融资券栏内双双“归零”不同,上半年雨润食品欠银行和其他贷款,由年初的47.7亿元,飙升到66.7亿元。半年内净增银行贷款19亿元。这个数值基本和上述雨润发行的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的本息基本吻合。据悉,截至今年6月,国内部分银行起诉雨润食品要求保证偿还1.76亿港元的银行贷款,涉案中雨润食品已有2.42亿元的资产被法院冻结。同时,雨润食品还面临着承包商2.08亿港元的诉讼索赔。
对此,雨润食品在中期报告中表示,由于集团若干附属公司涉及不同的索债诉讼,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为此,公司董事已采取包括,积极与银行商讨贷款重续、实施全面政策透过消减成本及资本支出以监控现金流量、积极采取措施提升应收款项速度、寻找潜在策略投资者以及为若干非核心资产寻求买家等措施。
行业不景气 副业拖累主业
公开资料显示,雨润食品主要从事生猪屠宰和肉食品加工业务。20多年前,其创始人、原董事长祝义财白手起家,通过收购50多家破产或濒临破产的国有屠宰场和食品厂发家,并在2005年成功推动雨润食品在香港上市,使其一跃成为食品工业领域的龙头老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雨润业绩不景气,与目前国内猪肉市场环境有关。据悉,上半年,受市场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生猪价格快速上涨,同比大幅上升约为48%,为近五年的最高位。上游市场价格高企,而下游市场却依旧低迷,这导致雨润食品生产成本上涨,加上高端餐饮和肉类消费市场持续疲软,造成雨润转嫁成本的难度增大,从而导致亏损。
“今年国内的生猪养殖行业迎来了较高的盈利,但下游的屠宰加工行业却不那么乐观了,尤其是作为行业内曾经的龙头肉制品加工企业雨润来说,今年的巨亏更是如此。”上述业内人士直言。他解释,一方面,雨润公司上半年的屠宰量下降了超三成,猪肉价格高企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令消费需求下滑,屠宰企业适当调整计划,屠宰量下滑;另一方面,今年生猪养殖行业景气度高,生猪价格持续处于高位,养猪人掌握了市场的定价权,增加了屠宰场的采购成本,而猪肉价格未能同步跟涨,导致雨润盈利下降。
不过,除行业不景气外,雨润食品的衰落或与其经营策略有关。同样的市场行情下,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公司的经营利润差异天壤之别。以与其有竞争关系的双汇为例,在行业低迷时,双汇采取了迅速扩张市场份额的策略。上半年双汇屠宰量同比增加,而且加大了猪肉的进口量,净利润总额达到了28.88亿元。
在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看来,雨润虽然是中国肉制品行业三强之一,但经历过多年的多元化发展,副业拖累了主业发展,造成主业经营能力并不强。而国信证券报告也认为,投资激进和管理问题使南京雨润积重难返。具体表现为,一是前期产能扩张太快,公司产能利用率明显偏低;二是自身管理问题,食品安全屡屡出事导致公司产品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补贴几近枯竭 欲卖资产求生
雨润旗下核心子公司雨润食品在上市的10年间,累计获得政府补贴超过40亿港元,占10年总利润的46.38%。上海新世纪公布的评级报告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雨润食品主业呈现亏损状态,但由于当期公司收到的政府补贴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公司实现净利润0.0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雨润历史上曾获得政府给予的地方建厂投资补助,随着产业布局陆续完成,这项补贴也在逐步减少。2012年至2014年分别为6.18亿元、4.53亿元和3.38亿元,2015年前三季度只有0.89亿元。公司主业亏损持续而补贴减少,共同导致201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额高达5.24亿元。这一趋势在最新的一期中报里也同样有所体现。2016年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雨润食品获得政府补贴924.6万港元。而2015年同期则为7044.6港元,锐减了近九成。
一面是主业的巨亏和补贴萎缩,另一面却是天量银行贷款的年内到期。面对如此“绝境”,雨润食品在中报里开出的“药方”是:“寻找潜在策略性投资者;及为若干非核心资产寻求买家”。早在去年,房地产商融创透露了要收购雨润集团的想法,当时融创公告称,将与雨润债权人共同商讨雨润相关债务问题的解决方案,努力确保雨润各项业务正常运转,不过时隔几个月,融创宣布放弃此次合作。
除了业内传闻已久的卖地风波之外,雨润食品在卖资产的路上已经走了很远。2016年3月,雨润食品出售一家属冷鲜肉及冷冻肉分部的全资附属公司的全部权益予第三方,出售的净资产金额为1266.8万港元。1139万港元的现金已于2016年6月30日前收取。出售附属公司的亏损为119万港元。此外,在雨润食品的预售清单中,近期还有一项:“2016年6月,管理层承诺一项出售一家属冷鲜肉及冷冻肉分部的全资附属公司的非流动资产予第三方的计划。该等资产预期于报告期末后十二个月内出售。”
《经济参考报》记者钟源/北京报道
即刻关注,享受10次“诊股神器”免费查询功能。
雨润和双汇哪个好
双汇的好吃呀。
昆明哪个超市有卖双汇或者雨润松花蛋肠的?
家乐福是一定有的,因为我去的时候都会买一个双汇松花蛋肠,其他像沃尔玛还有好又多也有的。在冷冻冷藏区~~
雨润和双汇哪来自个好
双汇啊,有劲道,有嚼头,风味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