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是什么原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3-11-28 09:43:23 59 0

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原材料上涨价格的原因:

1.金融资本囤积原材料,在期货市场炒作大宗商品是最近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

这个趋势至少还会持续两年,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强。在实体经济需求低迷的环境下全球经济并没有复苏。

2.通货膨胀按形成的原因来分,有成本推动、需求上涨、结构不平衡三种通货膨胀,所以你说的原材料成本价格上涨是通胀形成的原因之一。至于货币超发又是上述三种原因的深层原因之一。

人民币升值意味什么?

人民币升值是指人民币相对于其他货币来说,其购买力提高,或者居民用较少的人民币可以兑换到更多的其他国货币,比如,在以前中国居民兑换1美元需要8元人民币,而现在,中国居民兑换1美元,只需要7元人民币。

人民币升值是相对于其他货币而言的,就是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强。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来自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以及外来的压力。内部影响因素有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状况、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状况、经济增长状况和利率水平。

人民币汇率为什么升值?

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越大。此外,贸易顺差的激增也让人民币升值.

市场“瑞”评|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影响以及未来趋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共同开启财智之旅

市场“瑞”评

MarketEvaluation

关注市场变化,了解财经动态

在经历了2月中旬至3月底的持续贬值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4月初重拾升势。截至2021年6月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升至6.3572,创2018年6月中旬以来新高。相较2020年6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7.1315,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超10%。

01

本轮人民币升值原因

MarketEvaluation

2021年二季度以来的汇率升值,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推动: 

首先是由中国经济基本面支撑。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经济增长率由负转正的国家,我国在去年五月份就开始全面控制了疫情,各行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工业快速恢复,产业链优势发挥明显,消费需求也不断复苏,从需求端到供给端都快速恢复,强劲的基本面为人民币提供了走强的背景。

其次是与美元指数走弱有关。美元指数的走弱是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的重要推动因素。4月以来,美联储持续释放宽松信号,美元流动性持续泛滥并向全球溢出,给美元带来很大的贬值压力,美元指数开始从高点回落,5月25日跌至89.6685的低点,期间贬值幅度达3.9%。 

第三是经常项目余额大幅扩张。一般来说贸易顺差导致货币升值,贸易逆差则导致货币贬值。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国内疫情控制得力,经济活动很快恢复正常,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依然遭受疫情肆虐。由于新冠疫情冲击的错位,导致全球疫情爆发后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上的重要性短期内不降反升,由此导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显著上升,经常项目余额大幅扩张,这也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的主要原因。

02

本轮人民币升值影响

MarketEvaluation

从宏观角度来看,汇率升值有助于提升本币国际购买力,从而压低国内通胀,而且本币升值过程中通常伴随资金流入,有助于国内资产价格上涨,但与此同时,汇率升值可能会对出口企业造成较大负面冲击。

 一是有助于抑制输入性通胀。今年以来,由于全球需求复苏加速和新兴经济体供给尚未完全修复带来的供需不匹配,以铜、石油等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持续上涨,并通过输入型渠道传导至国内,推动PPI持续回升,4月份同比已达到6.8%的近3年半新高。在对资源性产品进口依赖程度依然较大的背景下,本币升值有利于增强本币国际购买力,降低进口成本上涨幅度,能以更低的成本购买外国商品和资源,起到抑制输入性通胀的作用。

二是人民币升值助推A股回归上升通道。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是外资加速流入A股的原因,以5月25日为例,当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升破6.4,创近3年的新高,人民币升值吸引外资加速流入A股,当日北上资金净流入额达217亿元,成为今年以来北上资金单日最大流入额。

三是有利于进口企业,不利于出口企业。目前全球大宗商品均是以美元作为计价单位,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我国进口大宗商品的价格相对下降,这将直接让航空、石油化工、造纸、基础化工等行业的进口原材料成本下降,从而有助于降低成本、增厚利润。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利于进口,但对于出口企业不利。人民币汇率升值将会对出口形成明显抑制,特别是对于一些利润率偏低的同质性出口企业,仍然会造成一定冲击。

03

下一阶段汇率走势展望?

MarketEvaluation

综合来看,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包括美元指数走势、经常项目情况以及监管态度等。具体来说:

(一)从美元指数来看,继续今年二季度快速回调的概率很低。

未来美国货币政策有收紧预期。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并在高位波动,美国通胀水平明显上升。美元4月CPI指数从3月的2.6%跳升至4.2%。同时,美国房价涨幅屡创新高,3月FHFA房价增速同比为13.9%。通常美国货币政策在应对物价上涨方面会有一个滞后期,但货币政策收紧迟早会来。一旦美国加息,伴随而来的美元流动性收紧,必将给美元指数走强带来一定的推动。

(二)经常项目顺差收窄。

随着疫苗注射的加快以及疫情防控的强化,新兴市场国家将会加快复工复产,由此将会造成中国出口不可替代性的下降,叠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将会降低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出口形成一定的抑制。这意味着2021年后几个季度,中国出口增速与贸易顺差可能会双双逐渐走弱。随着全球服务贸易的恢复,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也将再度扩大。简言之,经常账户顺差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将会逐渐减弱。

(三)监管层对于预期的引导

当市场出现大幅震荡并对经济带来明显负面效应时,不应低估监管层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决心和能力。金融委5月21日表示进一步推动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央行5月23日表示,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5月31日央行发布消息,从2021年6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5%提高到7%。从这些最新动向不难发现,央行监管层将注重预期引导,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04

结论 

MarketEvaluation

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符合预期,国际收支继续保持顺差,中国利率水平仍将高于美国等一系列因素,使得人民币汇率仍维持相对强势地位。但一系列因素或变量仍有可能推动美元阶段性升值和人民币阶段性贬值,在短中期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有可能出现一定区间的双向波动,人民币汇率难以走出一马平川的升值态势。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就此一飞冲天,持续大幅升值,很快就破6的观点,是不切合实际的。

-  END  -

作者

简介

  李永辉  

百瑞信托证券投资部高级研究员;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

具备数学与计算机交叉学科基础,以及6年权益类基金从业经验,在量化交易领域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BRTC

关注我们

共同开启财智之旅~

人民币升值贬值是怎么回事啊?

人民币升、贬值一般是对外国货币而言。

新时代宏观|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新时代·新价值·心服务

2018年人民币汇率先涨后跌,一度曾逼近“破7”的重要关口。进入2019年,人民币汇率逆袭走高。在我们前期的报告《2019年中国资本外流压力有多大?》、《中美经济周期由分化到协同,人民币贬值压力或缓解》中,我们提出人民币贬值压力可能会缓解,并阐述了其机制,目前来看我们此前的分析正在得到市场的验证。尤其是在刚刚过去一周,人民币汇率涨势如虹,截至1月11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收报6.7482,较1月4日收盘大涨1163BP,创汇改以来最大周涨幅。与此同时,在市场预期美国经济面临拐点、美联储加息将放缓的背景下,美元在近期走软,于1月11日收至95.6584。从长期趋势来看,美元指数与人民币汇率走势相关性较高,但是美元指数的构成货币为57.6%欧元、13.6%日元、11.9%英镑、9.1%加拿大元、4.2%瑞典克朗、3.6%瑞士法郎,并不包含人民币,那么美元指数影响人民币汇率渠道有哪些?美元指数的走低是不是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全部原因呢?

美元指数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渠道

美元指数的构成货币为57.6%欧元、13.6%日元、11.9%英镑、9.1%加拿大元、4.2%瑞典克朗、3.6%瑞士法郎,并不包含人民币,美元指数主要通过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和市场两个渠道来影响人民币汇率。

1.1、中间价形成机制渠道

目前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变化=(上个交易日收盘价-上个交易日中间价)+(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稳定所需的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其中,“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稳定所需的汇率变化”即体现了上期美元指数对人民币汇率即期的直接影响,是为了维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稳定主动进行汇率调整,不是市场力量导致的。

这个机制可表示为:

RMB=RMB/USD+RMB/EUR+RMB/GBP+RMB/JPY

=RMB/USD(1+USD/EUR+USD/GBP+USD/JPY)

当美元指数上升时,欧元、英镑、日元对美元贬值,即USD/EUR、USD/GBP、USD/JPY上升,为了维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稳定,需要使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贬值,即RMB/USD下降。反之则反。

“上个交易日收盘价-上个交易日中间价”反映了上个交易市场力量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影响。如果上个交易日,市场力量导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则上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上个交易日中间价,则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需要下调相应幅度,以反映市场对汇率的影响。

1.2、市场渠道

美元指数还可以通过以下市场渠道影响人民币汇率。

首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受人民币和美元的供给、需求影响,虽然美元指数货币构成不包含人民币,但是当期美元指数的变动会影响国际资本市场对美元的需求,进而间接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这个渠道背后深层次影响因素还是美国相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速、利差、风险溢价等。

其次,外汇投资者会根据美元指数判断次日人民币中间价的变动,进行套汇。虽然为了避免重复计算,人民币中间价一篮子货币汇率计算时段,从原来的24小时改为15小时,即从下午4:30开始计算到早上7:30,但是一天中美元指数的波动浮动往往具有较大的惯性,也就是说外汇投资者仍然会根据上午9:30至下午4:30之前的美元指数来判断次日人民币中间价的变动进行套汇。这两个渠道是通过市场起作用,直接体现在当日汇率收盘价中,但是有时对汇率的影响,相比货币篮子渠道要弱很多。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分析

2018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幅度超过5%。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2018年初下行后,在2月至二季度末处于6.25-6.34区间的低位盘整阶段,而后自三季度以来快速上行,在10月底录得6.9734的年内高位后便有所下行。那么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拉动人民币汇率贬值和升值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呢?

2018年6月至10月人民币的大幅贬值主要原因是市场力量。人民币中间价从2018年6月1日的6.4078,下调至2018年10月31日的6.9646,贬值幅度高达5568BP(贬值8.69%)。如果用即期汇率减去当日中间价来表示外汇市场力量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那么市场力量贡献了中间价贬值的9438BP,贡献率高达169.5%。而这一阶段美元指数由2018年6月1日的94.1982上升至2018年10月31日的97.1301,涨幅为3.11%,远不及人民币贬值的幅度。因此,2018年6月至10月人民币汇率贬值主要原因是市场力量,而非简单地归因于美元指数走强。

2018年11月以来,人民币开始升值,人民币即期汇率变动主要是由美元指数下滑导致中间价调整引起的,因为在2018年11月至12月市场力量还是拉动人民币贬值的。我们同样用即期汇率减去当日中间价来表示外汇市场力量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见表1),可以发现上述这段时间市场力量是拉动中间价贬值的,对中间价升值的贡献是-893BP,贡献率达到-86.03%,也就是说这一阶段市场力量不利于人民币升值。与此同时,这一阶段美元指数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美元指数由2018年11月1日的96.2899下降至2018年12月31日的96.0741。我们在前文指出,当美元指数下滑时,为了维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稳定,需要使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升值,人民币中间价从2018年11月1日的6.9670,上调2018年12月28日的6.8632,升值幅度达1038BP。因此这段时间美元指数是有利于人民币升值的,也即人民币的升值主要是美元指数下滑引发中间价调整拉动的。

从前文的分析我们得出,2018年11月至12月人民币即期汇率变动主要是由中间价调整引起的。进入2019年,人民币涨势延续,但拉动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似乎有了新的变化。截至1月11日当周人民币兑美元上涨1%,但美元指数仅下跌0.58%。从表1也可以看出,市场力量在2019年1月拉动人民币升值,人民币中间价从2019年1月2日的6.8482,上调至1月11日的6.7909,升值幅度达573基点,市场力量贡献了中间价升值的632基点,贡献率达到110.3%。特别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1月9日、10日、11日三天内涨幅明显,而美元指数却未见明显下跌反而有所上涨。美元指数由1月9日的95.2032升至1月11日的95.6584,说明这三天美元指数是拉动人民币贬值的。根据表2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1月9日至11日期间,市场力量拉动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汇率在2019年初走高的原因主要是,中美贸易摩擦有所缓解,中美最新一轮副部级经贸磋商为后续谈判定了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乐观的预期,推动人民币上涨;近期美联储态度偏“鸽派”,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将放缓,加之美国政府持续部分“关门”,拖累美元指数;此外,也不排除央行直接外汇干预等等。

人民币汇率展望

展望未来,美元指数或在2019年中出现拐点,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望缓解。以下几个方面或将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

首先,美国经济由过热向自然增速收敛。2018年美国经济增速超预期主要积极财政政策拉动的,2019年之后美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可能减弱,民主d控制下的众议院可能会使特朗普进一步刺激经济的政策难以实施,美国经济由过热向均衡收敛的速度将会加快。此外,虽然美联储加息进程或将放缓,但仍有一定的加息空间,美联储未来仍将加息,会令有效需求或将收缩,进而拉低实际经济增速。2018年美国经济增速可能是此轮经济周期的顶点,此后将有所回落。由于美元指数受美国经济基本面的影响较大,当美国经济基本面走弱时,对资本的吸引力则会减弱,资本流出的压力变大,从而令美元指数承压。

其次,欧洲央行在12月议息会议上确认在12月底退出QE,并可能于2019年末加息,未来美欧利差可能收窄,欧元或将走强。美联储在最新公布的点阵图和市场都预期美联储2019年加息将放缓,美联储也将更长周期的联邦基金利率中位数(中性利率)下调20BP至2.80%。在美联储加息进程放缓的同时,如果欧洲加息甚至缩表,资本可能由美国流向欧洲,导致海外美元流动性增多,全球外汇市场对美元的需求减弱,进而施压美元指数。而美元指数的下滑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

最后,中美贸易摩擦出现缓和迹象。自G20峰会两国元首达成的原则性共识以来,中美双方积极推进磋商。1月7日至9日,中美双方就经贸问题举行副部级磋商,此次磋商是对两国元首阿根廷会晤重要共识的落实,并且双方同意继续保持密切联系。后续谈判将继续推进,虽然展望偏积极,但不确定性仍存。未来人民币若贬值,则有助于扩大出口而减少进口,而这明显与特朗普希望扭转贸易逆差的诉求相矛盾。因此,为了营造贸易谈判环境,中国政府有动机维持人民币稳定。此外,贸易摩擦的缓和,能够有效提振市场情绪,并且有利于中美两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前景。

国外经济形势一周综述

北京时间1月10日,美联储公布12月FOMC会议纪要。此份会议纪要基调偏鸽派,强调对收紧货币政策保持“耐心”,这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近期的表态相一致。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基本面的评估仍然是,劳动力市场继续走强,经济活动一直在强劲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会议纪要提到,在综合考虑近期的经济数据、来自商业方面的信息以及金融环境的收紧后,与会者普遍下调他们对货币政策适当路径的评估,但他们对经济前景的评估要么是没有重大变化,要么只是小幅下调。

对于未来的加息路径,美联储再次强调没有预设的路径,但同时也提到,在此次会议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后,联邦基金利率将处于或接近长期中性利率预期区间的下端。美联储还将更加关注下行风险,会议纪要显示,根据近期的进展,包括金融市场的波动以及对全球经济增长担忧的加剧,使未来政策收紧的适当程度和时机不如以往那么清晰。但同时许多与会者表示,鉴于通胀压力减弱,美联储有能力对进一步收紧政策保持“耐心”。

欧洲央行2018年12月会议纪要表示,尽管近期的经济数据等信息弱于预期,但内部需求的潜在强劲势头继续支撑着欧元区经济的扩张和通胀压力的逐渐上升。欧央行仍旧认为,通货膨胀与通胀目标的持续趋同将持续下去,甚至在净资产购买结束之后也将继续下去。鉴于与地缘政治因素、保护主义的威胁、新兴市场的脆弱性和金融市场的波动有关的持续的不确定性仍然突出,货币政策需要保持谨慎、耐心和持久性。

欧央行也提到了对风险的担忧,会议纪要提到,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加剧,这既反映许多国家近期经济数据的疲弱,也反映地缘政治的持续紧张。这些担忧加剧了市场波动,并可能导致全球股市大幅下跌。委员会普遍认为,经济下行风险的不确定性持续存在或已经增加。关于欧元区的货币政策预期,调查结果和基于市场的证据都表明,对欧洲央行首次加息时机的预期以及对短期利率未来走势的预期出现了倒退。

汇率走势一周综述

美元指数上周下行0.58%收至95.65。市场对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变差,并且预期美联储加息将放缓,受此影响,美元指数走势趋弱。受美元指数走低的影响,上周英镑兑美元上行0.8879%收报1.284;欧元兑美元上行0.6318%,收报1.1468;美元兑日元微幅上行0.0369%,收报108.56。

在美元指数跌回至96以下,以及中美贸易摩擦有所缓和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在近期升值明显。截至1月11日,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收至6.7482,一周下行1163BP;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收至6.7909,较前一周下行677BP。截至1月11日,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收至6.7609,较前一周下行1044BP;12个月期美元兑人民币NDF收至6.8221,较前一周下行706BP。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贸易顺差为什么导致人民币升值?

贸易顺差使得国内外汇市场上的外币供给大于外币需求,必然产生外币贬值的预期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因此,贸易顺差产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贸易顺差盯绝越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又加大了外资流入和贸易顺差的扩大,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粗则渗贸易活动状况。与此同时,大量外汇盈余通常会致使一国市场上本币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拓展资料:贸易顺差("FavorableBalanceofTrade",or"tradesurplus")。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岩脊又称"出超"。贸易顺差就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通常按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互相买卖各种货物,互相进口与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额大过乙方的出口金额,或甲方的进口金额少于乙方的进口金额,其中的差额,对甲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顺差,反之,对乙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逆差。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经济的增长对外依存度过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贸易顺差

人民币升值为什么对房地产行业是利好啊?

人民币升值导致外资大量涌入,楼市虚假繁荣。   人民币升值利好房地产与金融业,这句话虽然在市场上广为流传,但是大多数投资者对其中的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明确。近期房地产类和金融类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屡遭打压,使投资者更是对此有些不明就里。目前,比较流行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货币升值利好房地产和金融业是普遍存在的国际经验;二是货币升值后房地产和金融   业的外币价值增加,这会吸引境外资本收购房地产和金融资本,而这些产业资本的本币价值也将因国际资本的收购水涨船高。   对于认真的投资者,这两种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因为没能解释货币升值利好房地产与金融业的因果关系链条。在没有弄清具体作用机制的前提下,国际经验的证据显然说服力不足,中国有数不清的例子都和国际经验大相径庭,中国经济独一无二的增长模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境外资本青睐房地产与金融业,也需要理由,人民币升值以后坐享汇率变动收益是个理由,但这个理由并不充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外资只要是把美元兑换成了人民币标注的资产,无论是地产和金融,或者是银行存款、债券、其他产业投资,只要美元换成了人民币资产就能够分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的收益。之所以外资在众多人民币资产中更加青睐房地产和金融业,所看重的显然并非汇率变动收益,还需要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支撑房地产和金融业相对于其他人民币资产的比较优势。   解释货币升值如何利好房地产与金融业,我们需要明确其中的因果关系链条,需要来自经济基本面的解释。为了绕开经济学术语,以下我们通过一个极端的例子说明其中的因果关系。例子虽然极端,但更有利于理解问题。   货币升值与房产偏好   让我们假定有这么一个家庭。家庭总收入1600元,支出只有两种,一是租房花去800元,二是商场购物800元。住房消费与商场购物消费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住房消费只能由本国提供,不能借外国的房子住;但是商场购物可以是本国商品,也可以是外国商品。在国际商品套利的作用下,无论是本国商品还是外国商品,本国商场里面的商品与国际市场上同类商品价格相同,如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8∶1,800元人民币在国内购买的商品等价于100美元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的商品。这时候,我们假定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一倍,从8∶1升值到了4∶1。对于这个家庭而言,同样是1600元的收入,但是购买力发生了变化,可以用800元租原来的房子,另外800元现在变成了200美元,可以购买两倍于货币升值前的商场商品,家庭收入的实际购买力因为货币升值而提高了很多。面对购买力的提升,家庭的选择往往不是增加一倍商场购物消费,而是在提高商场消费的同时,把多出的一部分钱用于换租更大更好的房子。还是1600元的收入,货币升值一倍以后,家庭会用比原来更多的钱租更好的房子,这不仅会提高市场上房租的价格,同时还会提高房地产本身的价值。房地产价格会因为货币升值水涨船高。   现实远远比上面的例子复杂得多,但复杂之处仅是增加了摩擦力,不会改变方向。比如货币升值一倍后,商场中的商品价格并不会立即下降一倍,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缓慢、持续下降(在通货膨胀大于零的条件下表现为价格上涨幅度的下降),甚至有些商品(尤其是农产品)价格由于很少参加国际贸易根本对汇率调整不做出反应,家庭实际购买力不会像上面例子中提升的那么快、那么多。但是,这只是个时间和幅度的问题,如果从一个较长的时间区间看,这种机制的作用非常明显。货币升值与房地产价格提升之间的关系是高速增长经济体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得到了广泛的国际经验支持。   货币升值与金融需求   金融业收益于货币升值原因相对复杂,但是机制与上面房地产业升值受益于货币升值有类似之处。继续利用上面的例子,不同之处在于家庭支出除了租房和普通商品之外,还包括教育、医疗、交通、娱乐等一系列服务性支出。货币升值的作用在于提高了家庭收入实际购买能力的同时,会带来家庭支出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增加对房地产、教育、医疗、交通、娱乐等一系列只能由本国提供的、难以参加国际市场定价的商品和服务支出。这些支出的增加会导致这些商品和服务投资需求增加,并进一步导致能源和上游原材料产业投资需求增加。正如我们目前看到的对房地产、教育、医疗、交通、娱乐设施需求的增加,以及由这些消费升级带动的以钢材、电力为代表的原材料和能源等众多投资需求的增长。这些投资需求的增长对于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来说,意味着更高的信贷需求和利润增加,金融业资产价值也因此提升。   从资源配置角度看,货币升值的本质特征是国内不同产业产品之间相对价格的调整,与相对价格调整相伴,一方面会看到仅服务于本地的服务业发展,并由此推动相关上下游产业信贷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还会看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出口和进口替代部门面临严峻的外部生存压力,以及这些产业内部激烈的兼并重组和产业升级换代。后面一种情况对于银行信贷需求而言,既有一些贷款需求下降甚至是坏账的危险,同时还有来自于兼并重组和产业升级换代的新增贷款需求。综合来看,如果出口和进口替代部门在体制上足够灵活,能够通过管理改善和技术进步摆脱货币升值的负面冲击,并由此实现了产业升级,这些产业对银行部门也是利大于弊。   根本因素还是经济增长   以上我们从房地产需求和信贷需求的角度分析了货币升值对地产和银行业的影响机制。但从更广泛的角度看,故事并不完整。货币升值、不同产业间产品相对价格调整,以及对房地产和金融产业的影响,都只是经济增长故事的不同表现,是结果而不是最终原因。最原始的动力还是生产率提高,尤其是以出口和进口替代部门为代表的贸易品部门生产率提高。如果贸易品部门生产率提高不能得到保障,货币升值和后面的一系列故事都不能成立。无论是境外资本还是国内资本,将货币升值看做是对房地产和金融业的利好,本质是看重经济增长对这些产业发展的利好,这些基本面范畴的利好只有在较长的时期内才能完成。

外汇局回应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10.21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行现汇买入价一度到6.63,出口外贸人一片惨叫,今天已经回到6.66。外汇局回应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外汇局:近期人民币升值,主要是受到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中国率先控制了疫情,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中国将是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出口形势良好,境外长期资金有序增持人民币资产,人民币汇率在市场供求推动下有所升值。这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市场供求对汇率形成发挥决定作用的应有之意。总体来看,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还是相对温和的。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4.5%,美元指数下跌4.3%,欧元对美元升值5.9%,日元对美元升值4.1%。比较来看,人民币与主要货币表现是基本一致的。

福友这样评论:那看起来,还会继续小幅升值?

因为汇率变化,不少人发愁报价怎么报?有效期多长才是合适的?

有一位福友是这样说的:

上一季6.6报的价格基本7收的汇,这一季按照6.5,6.4报价的希望不要跌破吧

这种汇率风险也不可全部给客户吧,我个人认为,会让客户觉得你很小气。但是出单后诉苦是很有必要的

各位福友,你最近是怎么报价的,欢迎留言。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原因与可持续性

张明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持续上涨,2021年年初虽出现小幅贬值,随后继续升值,6月7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3963。本文认为,2021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显著升值,主要原因包括美元指数显著回调、短期证券投资基金大量涌入、贸易顺差持续处于高位等。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升值、甚至突破2015年“811汇改”之前6.10的高点这种情景出现的概率很小,因为上述导致今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的因素都可能会发生变化。

2021年4、5月,人民币兑美元显著升值。2021年3月31日至5月27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由6.5713上升至6.4030,升值幅度达到2.6%。5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了6.40这一关口,达到自2018年6月以来的新高。

目前市场上再度出现了关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短期走势的乐观预测。也有观点认为,本轮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原因是中国央行试图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不过,正如5月27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所指出的,“汇率不能作为工具,既不能用贬值来刺激出口,也不能用升值来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

笔者认为,2021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显著升值,主要原因包括美元指数显著回调、短期证券投资基金大量涌入、贸易顺差持续处于高位等。

美元指数自身显著回调,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的主要原因之一。2021年3月31日至5月27日,美元指数由93.23下降至89.97,贬值了3.5%。不难看出,同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幅度低于美元指数贬值幅度,这说明美元指数贬值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的最重要原因。事实上,2021年3月31日至5月21日,欧元、英镑、日元兑美元汇率分别升值了3.7%、2.6%与1.5%。同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了2.2%,升值幅度显著低于欧元与英镑。美元指数回落的原因,一是美国长期国债利率的回调。2021年3月31日至5月27日,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由1.74%下降至1.61%;二是全球范围内不确定性的回落。用现价GDP加权的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由2021年3月的212.85下降至4月的197.26,降幅达到7.3%。

短期证券投资基金涌入,尤其是北上资金大量流入中国A股市场,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的主要原因之二。2021年4月1日至5月27日,北上资金净流入A股市场规模达到1037亿元,既超过了2021年第1季度的999亿元,也接近2020年全年累计净流入的一半。由于中国A股市场核心资产(蓝筹龙头股)在今年春节之后下跌了约三分之一。在外国机构投资者看来,A股市场核心资产的吸引力较全球其他股票市场而言显著上升,这是北上资金大举流入的重要原因。而短期证券投资资金的流入自然也会推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

由于新冠疫情冲击的错位,导致全球疫情爆发后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上的重要性短期内不降反升,由此导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显著上升,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的主要原因之三。2019年四个季度,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分别为759、1065、1191与1281亿美元,合计4296亿美元。2020年四个季度,该指标分别为125、1547、1583与2120亿美元,合计5345亿美元。2021年第一季度,该指标为1171亿美元,显著高于疫情前的2019年第一季度。2021年4月,中国货物贸易顺差达到429亿美元,显著高于2021年第一季度月度均值。

在2021年后7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还能持续升值,甚至突破2015年“811汇改”之前6.10的高点吗?笔者认为,这种情景实现的概率很小,原因是上述导致今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的原因都可能发生变化。

首先,从美元指数来看,继续今年二季度快速回调的概率很低。毕竟,根据IMF的预测,2021年美国经济增速可能达到6.0%以上。随着产出缺口的继续缩小,以及拜登政府今年将会实施1.9万亿财政刺激计划,因此2021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增速有望高于上半年。此外,近期美国通货膨胀率显著抬头。2021年4月核心CPI同比增速由3月的1.6%跳升至3.0%。近期美联储部分官员已经显著改变其之前温和的鸽派言论,开始转为讨论量化缩减的可能性。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今年美元指数有望在87-94的区间盘整,中枢水平约在90-91。2021年下半年美元指数可能前低后高。到2021年第四季度,随着美国经济季度增速达到阶段性新高,以及美国长期利率的再度上升,美元指数有望显著反弹。

其次,不要对北上资金将会持续流入A股市场过于乐观。从最近几年北上资金的流动来看,其波动性并不亚于国内资金进出A股的波动性。在特定时期,北上资金大规模撤出正是导致A股市场显著波动的重要驱动因素。迄今为止,北上资金的表现其实并不像长期价值投资者,更像擅长短期波段操作的投资者。今年春节之后,北上资金大量抛售蓝筹龙头股的做法就是明证。因此,一旦近期A股核心资产价格显著上升(例如回升20-30%后),北上资金可能再度由大规模流入转为显著抛售。换言之,不要认为北上资金将会持续流入,更不要认为短期证券投资流动可以推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升值。

再次,随着全球疫情到达拐点,中国货物贸易顺差逐渐收缩将是大概率事件。2020年,中国出口的强劲表现源于全球疫情爆发、疫情冲击错位与下半年全球需求复苏三个原因的叠加。2021年上半年,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大国疫情的反弹再度延续了疫情冲击错位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的短暂红利。但随着疫苗注射的加快以及疫情防控的强化,新兴市场国家将会加快复工复产,由此将会造成中国出口不可替代性的下降。这意味着2021年的后几个季度,中国出口增速与贸易顺差将会双双逐渐走弱。随着全球服务贸易的恢复,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也将再度扩大。简言之,经常账户顺差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将会逐渐减弱。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从近期中国央行、外管局官员的表态来看,中国政府认为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上处于均衡水平附近。如果汇率继续在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则央行不会干预汇率。但如果汇率出现过快的升值或贬值,尤其是这种升值与贬值持续性较强的话,那么不排除央行通过多种措施进行干预,例如通过外汇储备操作来影响公开市场、对资本流动管理政策进行调整、重启逆周期因子等。换言之,如前所述,央行目前不会通过汇率升值或汇率贬值去实现特定政策目标,而更愿意让汇率在当前水平上双向波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在6.2-6.7的范围内波动,中枢水平在6.4-6.5上下。具体到今年下半年,考虑到美元指数可能前低后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走势。

(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设立于2005年,原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实验室”。这是中国第一个兼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国家级金融智库。2015年6月,在吸收社科院若干其他新型智库型研究机构的基础上,更名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15年11月,被中国政府批准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之一。

ID:NIFD2015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