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IPO?为什么说A股又现IPO
一个公司第一次在一个股票市场上市,叫做IPO,在A股市场上市就是A股IPO。ipo是首次公开发行,是公司上市的一个途径(一个是ipo,一个是借壳上市)。公司上市的目的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融资。
股票市场上经常提到的IPO是什么意思?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Public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股份有限公戚橘唤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伍圆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监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有限责任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扩展资料:IPO发行要求: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核准已公开发行。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3、公开发行的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4、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公开发行的比例为10%以上。5、公司在三年高凯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首次公开募股
股票市场上常常被提到的“IPO'"的意思是。()
A
港交所.鲍海洁:香港市场非常有吸引力,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市场
来源于香港交易所
钱: 本集主持钱杰
鲍: 本集嘉宾香港交易所市场发展科主管鲍海洁(ChristinaBao)
钱:大家好,欢迎来到《香港交易所会客厅》(HKEXVoice),这是我们香港交易所推出的一档全新的音频节目,主要邀请香港交易所各个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和一些业内专家,来跟大家分享有关香港金融市场的看法。
我是本期节目的主持人钱杰,我来自香港交易所企业传讯科。
大家可能还记得,2018年,香港交易所推出了近几十年来最大的一次上市改革,第一次向拥有同股不同权架构的新经济公司和没有营业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敞开了上市的大门,同时还为中概股打通了第二上市的回家之路。
转眼之间,三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上市改革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它给香港股票市场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香港交易所市场发展科主管兼环球上市服务部主管鲍海洁女士(ChristinaBao)和我们一起来聊聊香港的上市改革。
Christina,你好。欢迎来到我们的节目。
鲍:你好钱杰,非常高兴来到香港交易所会客厅参加这档节目。
钱:在刚刚过去的4月底,香港交易所迎来了上市改革三周年。听说你们部门也专门就此做了一些资料整理和分析。请你跟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在过去的三年,上市改革主要给香港市场带来了哪些变化?
鲍:好的,香港市场这三年确实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即使是在上市改革推出之前,香港市场也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最大的IPO集资中心之一,这一点仍然是没有变化,真正发生变化的是整个香港市场的结构或者它的构成,已经有了非常不一样的改变。这个改变,正好就是由上市制度改革所触发的一个结果。
我们(香港交易所)是非常希望这个改革能够配合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尤其是当我们看到在过去的10年、20年之间,我们有了非常多的企业家,有了非常多的新经济公司,这些公司的成长性都非常好。
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之下,我们推出了上市制度的改革,允许包括中概股的「回家」,包括同股不同权企业的上市,以及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企业来到香港上市。因此,应该说它(上市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引子,引发了我们后面看到的一系列的(市场)变化。
这个变化当然非常的多,我觉得它的结果就是说,至少在三年后我们可以看到香港市场,如果你把它想象成一个超级市场的话,它的货架就变得非常丰富,里面既有一些我们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不同类型的高增长企业,也可以看到香港市场其实继续对一些传统上发展比较好的行业继续提供很多支持,给投资人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我们可以看到在新经济的领域,香港市场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本市场的引擎,支持这些新经济企业的发展。
从数字上来看,2020年,香港IPO市场的集资额当中有61%都来自新经济企业的IPO。今年一季度,90%以上的IPO集资额都是来自这些新经济公司,所以这个趋势看来应该是势不可挡了。
另外,我们也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个数据——现在整个新经济行业所代表的香港市场市值已经达到了14万亿(港元),占整个香港市场市值的27%,比例是非常之高的。
我们看到非常大的一个变化是,不仅仅是说我们有这么多或者是这么大的一个集资规模,在行业的多元化上或者丰富性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此外,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们也看到很多的医疗健康行业,包括远程医疗企业,都纷纷来到香港上市。最后,在整个香港市场生态(圈)的完整性上或者成熟度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从香港市场的投资人来看,既有之前很多的海外机构的投资人,也有很多本地的零售投资人,(他们)也对新经济IPO非常热衷,应该说,整个香港市场从可能比较看重于所谓的价值投资或者是只对价值股有比较高的估值,发展到已经对新经济公司产生了一些新的估值体系,继而在投资偏好上也产生了一些变化,所有这些因素结合起来看,我们应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生态圈,也为整个香港市场在新经济层面达到规模效应,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钱:说到新经济上市就不得不提到互联网经济。有网友们调侃,随着阿里巴巴、京东和百度在香港的第二上市,内地互联网经济的「四大天王」现在已经齐聚香港,也只有在香港股票市场才能一次性把「四大天王」的股票给配齐了。在你看来,香港市场有哪些因素吸引这些中概股的回归呢?
鲍:香港市场一直以来对很多上市发行人都非常有吸引力。我觉得香港市场也确实是一个放眼全球、独一无二的市场。它的特点有几个:
第一,它是利伯维尔场和以规则为主的市场结合的一个主体。
那么利伯维尔场呢?大家都非常了解,对于很多上市公司或者对投资人来说,资本市场的自由度、开放度和它的包容性都是非常之关键的,但是自由度并不是建立在一个毫无监管的模式之下,我们在监管的层面规则也都是非常的清晰,而且非常的明确。这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规则为主,这个规则为主一方面是体现在非常清晰的上市规则,因此,如果发行人要申请来香港上市,它(上市进程)的确定性,还有包括一些对他(发行人)的要求应该都是非常的明确,并没有什么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
与此同时,对于投资人,我们有非常充分的规则来对投资人进行一个比较好的保护。
第二,从香港市场的竞争力角度来说,(香港)这个市场是非常有深度的,流动性是非常充沛的。与此同时,它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流动性,既有中国的投资人,也有很多海外的投资人。比如说在市场深度上,我可以举两个例子,一个是腾讯,最近它的大股东减持,包括美团一个非常大规模的再融资,都轻而易举的在香港市场完成了,我们开玩笑说香港市场都没有任何感觉,这件事情就已经做完了。
可以看到,香港市场对于一些大规模的融资行为,不仅仅是IPO,包括再融资、大股东转让,都有非常好的市场深度去支持。除了海外的这些大机构投资人以外,这几年尤其是今年一季度以来,通过南下港股通的内地资金也是特别多,这样的一些充沛的流动性,为香港市场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
第三,香港市场是一个本土市场,对于这些企业来讲,回到香港就像回到家,是一样的。我们常常在公司内部跟同事开玩笑说,有一句中国的诗词特别适合用来形容这些中概股回到香港市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也就是说,谁会在这样的一个市场不认识阿里巴巴,不认识网易?他们并不需要向市场重新去证明自己,市场投资人都会张开怀抱去欢迎这些中概股的回归。
钱:除了互联网公司之外,其实生物科技板块也是上市改革带来的一大亮点。三年前的上市改革有一个非常重大的突破,在上市新规中特别增加了一个章节,允许符合一定条件但是还没有营业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香港上市。可能很多朋友还不是太明白这个突破意味着什么,甚至经常会有人把上市新规中的「没有营业收入」误解当成「没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请你给我们解读一下,这个改革对于生物科技行业的发展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
鲍:对,生物科技行业确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大家可能也都读过很多这方面的信息,一家生物科技企业可能需要花10年时间、花10亿美金才能研发出一款新的药物,意味着这个行业的投资周期特别长,而且它的投资金额也特别大。
与此同时,其实生物科技对基础科学的需求或者这方面的研发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你也会看到生物科技并不会在全球所有国家都有同步的发展;中国最近这几年,尤其是在生物科技方面无论是政策的支持力度,还是在科学家的储备、科研力量的发展上,我觉得都有非常长足的进步。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随着全球(尤其是美国市场)生物科技行业的巨大发展,我们也推出了这个18A章节—就是我们生物科技的特殊章节,这个章节比较好地去平衡了各方的需求,一方面是企业融资的需求,另一方面平衡了投资人对于风险管控的需求。
那这代表什么意思呢?虽然这家企业还在研发的阶段,还在不断的投入,但是我们也会允许它能够进入公开市场来进行融资,但需要基于一定的前提条件,比如说包括企业至少需要有一款药物已经进入到临床的阶段,相当于第一期已经结束,已经快要到第二期了,对所有这些企业的临床阶段药物审批机构,我们也有对应的规定,这些都是非常符合生物科技行业的特点,也是非常的专业化。
专业的药物审批机构往往能够代表非常权威的意见,在权威的意见基础之上,能够为我们的投资人的投资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指引。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就推出了18A章节,目前为止取得了很好的第一阶段的成功,无论从融资额上还是从已经获得融资的企业的数量上,还有包括我们可以支持后期研发规模的情况、角度来看,都已获得了非常好的一些进展。
钱:也就是说,因为生物科技行业的特殊性,所以我们香港资本市场才给它「网开一面」。那么,这个「网开一面」,给香港资本市场的生物科技生态圈带来了哪些变化?
鲍:对,应该是个从无到有的变化,之前虽然香港是有一些医疗健康板块的公司,但是真正的生物科技企业是非常之少,所以等于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首先,在过去的三年之内,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企业在香港的新股融资金额已经达到了100亿美元,而且他们的再融资额也达到了80亿美元,让整个香港荣登全球生物科技的第二大集资中心。与此同时,也带动了我们整个医疗科技板块,IPO融资额已经达到180亿美元,而且整个医疗健康板块的市值也达到了3.5万亿港币,三年当中的年均增长率超过60%,是所有行业板块当中增速最快的一个板块。
另外,如果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就是市场参与度和认可度都在不断的提高。
比如说,现在卖方分析师的分析报告的覆盖面也非常的广,专业度也越来越高,不久前有一只专门以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作为目标的ETF产品推出,也受到市场热捧,这个板块上,无论是在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发展,从IPO集资到再融资,到二级市场的参与程度,一直到二级市场的一些服务内容的丰富度和专业性,都有一个特别大的进步。我们现在很高兴看到有更多生物科技的细分行业,不仅仅是药物研发,来自更多行业的公司已经准备到香港交易所上市。
钱:看来上市改革确实给香港市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一季度,香港市场新股融资额已经创出历史新高,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来自新经济公司,你觉得这个趋势会延续到今年下半年吗?今年下半年,你觉得香港的IPO热门行业会有哪些呢?
鲍:以前我们行业当中经常会说IPO有「大年」和「小年」之分,就是说如果今年特别好,第二年有可能就没有那么强,但是我很高兴看到,在过去三年的每一年都是「大年」,从我们目前观察来看,今年仍然会是一个IPO「大年」。
关键是香港资本市场现在能够较好地服务于新经济行业,我们的经济结构有一个最主要的变化,就是新经济公司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IPO市场的活跃反映了这一变化。
同时,我在想未来长线,我们市场是不是仍然可以保持动力和吸引力,服务更多新经济公司,这是我们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从行业上来讲,我们统称的「新经济」赛道其实是非常丰富的。
比如一些硬科技,包括像AI(人工智能) 、data(大数据)、药物研发等等,这些都是一些特别有意思的主题,还有新能源,甚至是新零售,所以它的整个业态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相信这些业态变化会带来新机遇,也会造就更多上市公司。
钱:谢谢Christina跟我们分享这些好消息。
鲍:谢谢钱杰,非常高兴能够来到今天的《香港交易所会客厅》。
钱:看来上市改革在短短的三年之内,已经让新经济公司成为了香港资本市场的中流砥柱,也让香港成为了新经济公司海外融资的首选市场。未来香港交易所还会不断优化上市机制,提升新股市场的竞争力。
各位听众朋友,感谢收听本期节目。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香港上市改革或者新经济上市的信息,欢迎浏览香港交易所官方网站www.hkex.com.hk。
相关阅读
香港IPO上市申请失败:被联交所拒绝的18宗案例汇总(2019年)
香港IPO上市申请失败:被联交所拒绝的24个案例汇总(2018年)
香港IPO上市申请失败:被联交所拒绝的39个案例汇总(2013-2017年)
香港IPO上市申请失败:被联交所退回的43个案例汇总(2013-2017年)
香港IPO中介机构排行榜(过去24个月:2019年5月-2021年4月)
中国股市:ipo是啥意思?为什么要IPO?
大部分人都听说过企业上市这一说法吧,然后还有一些人也听说过IPO上市的说法,所以有不少人认为IPO就是上市,实际上两者在严格意义上不是一个东西,那么到底IPO是什么意思呢?和股票上市又有什么区别呢?
IPO=Initial(首次)Public(公开)Offering(募股)=首次公开募股,它代表着一家公司从完全私募股权走向公募股权的转折点。通常,IPO和上市代表同一个意思。
为什么要IPO?
IPO很简单,就是为了赚钱,给公司的股东赚钱。IPO对于公司和公司股东来说目的很单纯,主要是为了在公开市场上融到更多的钱来运营和发展,或者通过IPO出售手中持有的股权来实现套现,一般来说只有这两个目的。
怎样启动IPO?
通常来说,一家公司如果要IPO一般会选择一家或几家投行(投资银行)作为承销商。当然,公司完全可以自己运作IPO,但现实中这种事情从来没发生过——投行在金融市场上的经验和运作能力太重要了。
承销商投行可以单独工作,或者一同协作,但通常所有的承销投行当中将有一家作为主承销商。
可见IPO就是公开募股的意思,而这些发放的股票就可以在股市里进行交易,在了解了IPO的意思后,就知道它并不等于上市,只是为了上市而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诊股不求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大家不仅是从笔者这里得到的好的操作,更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获得了自己选择股票,分析股票的能力!
如果对您的操作,能起到一点作用,请花一秒钟时间,在右下角点一个赞、留一句言。如果有幸得到您的认可,请帮我把此文转发的朋友圈,介绍身边更多的朋友加入我们。大家每一次点赞与转发,都是支持我写下去的动力!
股票市场上经常提到的IPO是什么意思?
IPO就是initialpublicofferings(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首次公开招股是指一家私人企业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向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
另外一种获得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可行方法是在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允许私人公司将它们的股份向公众销售。这些股份被认为是"自由交易"的,从而使得这家企业达到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要求条件。大多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对上市公司在拥有最少自由交易股票数量的股东人数方面有着硬性规定。
股票市场上常常被提到的IPO的意思是
ipo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英文简称也就是一个公司要通过向普通人发行股票上市啦补充:记得选答案
股票市场上常常被提到的ipo的意思
股票市场上常常被提到的ipo是指首次公开募股。首次公开募股是指一家企业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监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有限责任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扩展资料:IPO的好处:募集资金,吸引投资者;增强流通性;提高知名度和员工认同感;回报个人和风险投资;利于完善企业制度,便于管理。IPO的坏处:审计成本增加,公司必须符合SEC规定。募股上市后,上市公司影响加大路演和定价时易于被券商炒作;失去对公司的控制,风投等容易获利退场。参考资料来源:
股票市场上常常被提到的“IP校队并按验扬O”的意思是( )。
D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常识。“IPO”即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PublicOffering),是指一家企业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故正确答案为D。
股票市场和公司IPO上市的实质是什么?
关注Jacky博士你想看的行业报告都在这里
Tips
本期撰稿人:Jacky老师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中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股票市场和公司IPO上市的实质是什么?
一、股票和交易所的诞生
二、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三、IPO上市是什么?
四、公司的股本/股票价值和公司市值
五、IPO对于一家公司的重要意义
精彩往期,欢迎回顾
美股骨科耗材行业上市公司利润表分析
看投行IBD如何制定IPO发行价——上市公司相对估值法(完结篇)
长按关注行研从此简单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