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养生桩有几种?
不可以分开练!大成拳站桩的要求是意与力合,意与力合是内三合之中的一合!练拳都要求内三合外三合。那什么是内三合合外三合呢!下面我就来解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回答完毕之后,你说的问题就会释然了!周身相合分为内合和外合。外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髋合,左手与右足合,左肘与右膝合,右边皆如此,手与身相合,头与手相合,身与步相合。内合,即筋与骨相合,气与力相合;心与意相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肾与骨合,心意合一,周身内外一齐合住,心意一开,内外俱开,同时开中寓合,合中寓开,一开连一合,开合递相承。所谓的内三合就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其实这个并不神秘,普遍存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你拿个东西,做个动作,都是意念下的支配运动,体育运动更是意到力到的体现。只不过我们平日的举动都是心不在焉,很随意,而内家拳则是通过内三合对心、意、气、力协调配合的强调。举几个例子:你提一重物,刚开始你低估了它的重量,随意一提没提起来,你可能会想:“小样,没想到这么沉!?”,然后屏息凝视,集中精神,一用力,哈哈,提起来了。再比如,你推一扇门,随手一推,反倒后退几步,恼羞成怒,遂后退蹬,两手用暗劲缓缓用力,大喊一声“开!”一个虎扑动作,门应声而开,如果是推人,后果可想而知。为什么?因为第二次你的意念得到了增强,集中精神更能使全身协调一致,爆发力量。原来只是你只是身体*部部位用力(比如手臂),力量肯定小,但第二次则是全身用力(腿、腰、肩膀、手臂),完全符合“力从足起,主宰于腰,发至手”,或者“肩催肘,肘催手”等等等等,这就是内三合,就是内家拳的理论。内家拳的理论都是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只不过上升到了很高的理论层次,加上阴阳、五行、八卦等,弄得我们晕头转向。说白了,内家拳就是一种在精神高度集中(不是紧张)状态下的意念支配运动,真气没有物质存在形态,它只是人们在精神高度集中并且放松状态下的身体感觉,如热、胀、麻、蚁爬、针刺等,都是体内血液加速循环的产物。有人说,是人都有三分“气”。我甚至认为,一个健康普通人身体里的“气”和内功大师一样多,只不过大师通过训练可以聚集并运用体内的真气,而普通人则真气分散全身,不会聚集加以运用。但也不一定,为什么打架“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为什么几个人按不住一个疯子?为什么你愤怒的时候全身充血,感觉力大无穷?因为高度兴奋,高度集中精神,意念增强。你能抬起一部小轿车吗?不能吧,告诉你,有人能。国外曾有报道,一小孩不慎压在小轿车下面,其母亲大喝一声抬起轿车,救了儿子。这与我们古代射箭入石是一个道理,是瞬间爆发的力量,再来一次估计就做不到了。为什么第一次能做到?还是意念增强。所以,内家拳处处讲:用意不用力。因为它锻炼的核心就是意,而不是肌肉。外三合的锻炼目的是全身协调配合发出整力,“一动无有不动”;内三合锻炼的是意念,一触即发,外三合最终还是要由内三合驱使。参考资料:http://baike.soso.com/v5831345.htm
大成拳站桩的身形要求
点击王尚文大成拳关注我哟
站桩多年,碰到的学员各种各样,素质不同,所用的方法也不一样,有的人先天素质好,一讲就会,意识一放松,很短时间就能进入一种舒适、和谐的状态,这样的人形体上只需要简单提示一下即可,无需太过着眼形体的细化要求,此所谓得意忘形,然而这样的人,十中不过一二,大多数人站桩时如果不学会身形的调整,站桩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此所谓形不正者德不来,这里就介绍一下站桩身形的细化调整。
一、头部的调整
站桩时头部向上领,就好像百会穴上方有一条无形的绳子把头微微向上拉,同时下颌往回收,好像要用下颌去贴自己的喉头,同时颈项部微微向后一靠,就好像要用颈项去贴自己衣服的领子,这样整个头部就呈现出向上悬领的状态,同时注意五官的调整,眉心向两侧舒展,上下唇轻轻闭合,舌顶上鄂,呈现出似笑非笑状态。
二、两肩和两上肢的调整
两上肢呈抱球状,高度以下不低于肚脐、上不高于两肩为准,两掌可以相对呈抱球状,把内外气机相连在一起,同时注意肩要放松,肩颈带领着两肩呈现微微下沉之势,大臂向两侧微微拉开,使得腋下空松。
三、胸背部的调整
背部有向后靠之意,同时两肩胛骨向两侧微微拉开,背部圆撑,胸椎在百会和颈椎的引领下有上拔、伸长的感觉,同时前面的胸骨柄微微往里收,同时有下沉的力,这就是含胸拔背。
四、腰部腹部的调整
小腹微往里收,意念和命门相连,借用小腹之力把腰椎向后送,这样使得整个腰椎呈现出与地面垂直状态,注意这个动作关键是收小腹,不要做成瘪肚脐,否则会造成呼吸不顺畅
五、下肢与胯部的调整
下肢与胯部是一个整体,首先两脚与肩等宽,脚尖有微向外撇、两脚呈平行状态、两脚尖微内扣三种,虽然看起来区别不大,但所起的内在功用是不同的,对于初学者,建议两脚尖微向外撇或平行站立,等练到一定层次才改为两脚内扣状态。
两膝关节微内扣,同时有一个轻微的旋拧劲,旋拧的方向是前内后外,注意这个旋拧是膝关节扣住以后进行的像拧螺丝一样原地旋拧,不要做成转圆圈,膝关节的内扣幅度不要太大,以扣的时候能感觉掌内侧,足弓部位有被下按着地的感觉就行了,如果扣的太过,变成夹裆就错了。
膝关节的旋拧,向上要感觉传到两胯和骶髂关节。两胯和骶髂关节是相当重要的,身体能否调节成一个整体,胯部和骶髂是关键,随着膝关节的旋拧,两大腿根部有向两侧撑张开来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圆裆,同时张开的还有骶髂关节,这个关节张开了,随后整个跨部微微向下一坐,尾闾上加一个意念,好像尾闾上挂个铅球往下坠,这样整个脊柱就好像被拉直拉长了,身形呈现出一种舒展的状态,胯部则好像坐在一张凳子上。
以上的身形如果调整的比较准确了,那么随着功夫的进展,身体会逐步呈现出一种上虚下实状态,上身的重量会顺着脊柱落到胯上,胯部的重量会从骶髂处顺着腿的内侧落到脚的内侧,整个脚掌平铺在地上,好像一颗树扎到了地下,如果有了这些感觉,那么站桩的姿势就算站对了。
往期精彩内容:
☞首届王尚文大成拳全国弟子内训会
☞王尚文先生与意拳大成
☞王尚文先生起武终南山
☞王尚文先生技击演示视频
☞大成拳搏击俱乐部——江湖召集令
☞站桩应该站多久?不懂得话,就白站了!
☞大成拳养生与功法【专业培训连锁机构】
☞ 平*!徐晓冬先生与咏春拳传人丁浩先生擂台实战
☞ 大成拳养生桩对人体疾病的调理(二)
☞大成拳养生桩了不得上了北京电视台
☞王尚文先生用大成实战技法与老外切磋
☞王尚文先生与学员演示大成拳实战技法
☞大成拳搏击俱乐部——天下英雄来相见我在这里等你!
☞站桩使男人强健、女人美丽你还在等什么?
☞不站桩是不要命的呆子
☞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
☞站桩这样站,真的很有效!
☞站桩没成效?问题可能出在这里!
☞站桩,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赶快站桩吧一辈子也不要去医院
申 明
武术步法套路
抱球桩又名矛盾桩动作要领:以左脚在前为例.身体自然站立,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45度一60度,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间距一脚半左右.两脚站成半丁半八字形状,即所谓“丁八步”,身体下坐,重心落于后脚,慢慢随功夫增强,双腿力量分配可以前三后七,前二后八,前一后九皆可.左脚脚趾抓地,脚跟虚起,膝有上提前指之意,右大腿里裹,前膝与后胯形成自然挣扯的力量.双臂环抱,十指撑开,掌心向内呈抱球状,前手高度在眉与嘴之间,后手与胸同高,肘微下附,前手高于后手,鼻尖与前手腕、脚尖形成一条直线,两眼目光从前手腕关节处含蓄望出.身体劲力后靠,头直项竖,头部毛发如有细线上提之意.可意感双手各捏一小汽球,梢节微加用力,细心体会关节的抻拉感.不能让球破裂也不能让它飞走.注意事项:一,整个身体好象靠在弹簧绳上一样,后腿不要考虑曲折角度大小,要保持起跑前那个感觉,关节蓄上力.也可以好象摸上人要放不放的那个劲,但千万不可真的把劲做出来.二.前手为盾后手为矛只是大成拳的一个劲,那么前手为矛后手为盾不是也可以吗?不可执著于此.三、膝盖前顶,好象有个枪头真顶膝盖就破了,不顶就掉了.有上提之力,请注意在我讲述桩的站法时,一定要把所的意变成力,有了功夫自然感觉很明显,比如头上份量会越来越重,膝盖上压住了份量,臀部好象坐上了大弹簧,顶要顶出力.坐要坐上力,这才是出功夫的表现.四、当年我练拳时,选杰恩师先让我站的撑托桩,身体筋感觉拉开扯上了劲了以后才开始让我站中步矛盾桩,体会手臂按上份量后,身体内动发力给对方抖出去.劲一个接一个顺序去求,哪个地方好,在真实的搭手过程中哪就可以发的出力,但在动荡的过程中腿能发的出力的人找还未曾见到过.这绝对不是筒单的曲折角度和蹬地全身协调的问题.矛盾桩可以很好地解决与对方搭手,给上你劲那一刹间身体劲力转换的问题.当然通过长期的教学经验,我感觉从撑托桩还是矛盾桩几手都是可以的,关键在于你桩功的深入程度。具体给身体带来的生理变化,这个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五。站桩时身体劲力一定要后靠,同时要把身体悠起来,自身整个份量是提着的,与人搭手劲提着才可怕,落在对方身上是一个整体。也就是王芗斋老先生说的“练提不练顿.练道不练放.”提的好藩的力才大,遒的好放的力才丈.反过来说练顿绝没有提的劲,总练放道的劲肯定蓄不好.六、矛盾桩是人站整了以后,考虑力的运用,要始终考虑与对方一接触的东西,矛盾桩的水平是从中间走的东西,抱着往外一展,这点在站时要细心体会.七。一些老先辈讲直接站矛盾桩等于小学生直接上大学.我的体会是不站桩时也有桩劲的感觉方可站矛盾桩
浑圆桩和太极桩的区别?
一、收式不同
1、浑圆桩:两手合抱于丹田,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静默二分钟,默想全身气机如百川归海一样流入丹田,丹田如同无底深渊,收藏无尽气机。然后提肛收腹,二手往下一按,气机收入丹田,就完成了收功。2、混元桩:双手往边收好,双腿站直,可左脚向右收,可右脚向左收,收的时候比如左向右收,左脚就脚尖往右边摆90度,然后向右摆180度,着和样把脚合到右脚为止,可能会听到骨骼的声音,那是放松骨骼的一种方法。二、由来不同1、浑圆桩:是武术运动中的基本桩式,亦写作“混元桩”,也有称之为“无极桩”“太极桩”等。意指天地,天地能滋生万物。取此意,武术运动中诸多桩式都由浑元桩衍生而成,浑元桩的基本要领也被各类桩功广泛吸收利用。2、混元桩:是一种较古老的拳术,源于传统武术门派里的形意拳,为其筑基养生桩法,以松静自然为主。大成拳如何走步
太极拳主要分那一种,现在简单的一般是24式,难一些的有108式,不同的招式步伐也不一样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大成拳原始练法?
大成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之一,其原始练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站桩:也称为“站功”,是大成拳最基础的练习方法,通过站立不动来锻炼身体的内外功夫。
2. 慢拳:慢拳是大成拳的核心练习之一,通过缓慢、连贯的拳法动作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
3. 快拳:快拳是大成拳的另一种练习方法,通过快速的拳法动作来提高身体的爆发力和反应能力。
4. 推手:推手是大成拳的对抗性练习,通过和对手进行接触和推挤来锻炼身体的力量和技巧。
5. 打靶:打靶是大成拳的实战训练,通过模拟真实的战斗场景来提高身体的应变能力和实战技巧。
6. 呼吸法:大成拳的呼吸法也是其独特之处,通过特定的呼吸方式来调整身体的内部能量,从而提高身体的力量、灵敏度和耐力。
以上是大成拳原始练法的一些主要内容,这些练习方法都注重身体的内外功夫,通过长期的练习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力量、柔韧性和反应能力,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效果。
大成拳|如何站桩?站桩需要注意什么?
很多人问我,如何站桩,站桩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纠正站姿,如何保证站姿不走偏,或者干脆有人希望找到我,拜访我,希望把站桩站好,以求快速、直接的健康与康复之法。
其实,上述问题的实质,却是自己没有信心,或者急于求成驱使,或者怀疑自己是否站错了。这种心态我也曾经有过。所以,我逐步整理一下个人的站桩经验,仅供大家参考或笔伐。
一、站桩姿势:
1、双脚平行,足尖向前,脚距与肩同宽。双脚平行不可外八与内八。但是,由于每个人的身心柔软程度不一样,有的人身体僵硬,如果双脚平行向前,就会很难受,以至于影响到如何站下去。对于,这种情况,就没有必要纠结外八与内八,先站住再说,等几个月下去,站桩能持续下去,进入站桩状态了,再进行纠正外八与内八的问题。
2、脚部重心放在前脚掌,脚跟虚掩。这里的问题很微妙,就是脚后跟犹如踩着一只蚂蚁,不能让它跑掉,也不能踩死。或者脚后跟有一颗小钉子,不能踩下去,似踩非踩的状态,微微虚掩即可,但是,站桩的新手,在初始站桩不好掌握,会重心不稳,所以会前仰后合,没关系,这都是过程,站的时间长了,重心自会稳健,这仅仅是正常的过程,无需焦虑。但是脚部的重心是站桩的核心,这个问题不能变也不能改。不能改的目的和效果是:脚踩涌泉,通地合阴,头顶百会,通天合阳内外相济。
3、手心向内双手抱球,高不过眉、低不过脐。胸前抱球,十指微虚,双肩放松,肩半圆,肘与手之间不可在一平面,肘与手大致呈V型,腋下内虚,似有一拳间距,不可夹腋,故腋半虚。站桩新手会手臂酸痛或者胀痛,没有关系,放下几次,放松一下,再抬起来,再复位,都没有关系,站桩不能僵化,自然、柔软第一。
4、沉肩坠肘,双手距胸一尺左右,微微收胸、不可挺腹,双手相距2-3拳间距,头正身直,面部放松,自然呼吸即可,微闭双目,精神内视,切忌意守眉心,此为大忌。双手间距与距胸没有必须的格式,不要僵化,放松自然第一。此时,思想念头纷飞,没有关系,让他们纷飞,让他们自由翱翔,如果你是修行者,通过学习佛法,他们就会越来越清晰,当你辩认他们不是你的时候,他们就脱落了,所以,他们不是你,这是修行的效果。程度与境界到了就会妄念脱落,所站桩多年的行者,完成站桩筑基之后,再去打坐就会日行万里。
5、以腰为轴,腰部下沉,臀部略向下坐,似坐非坐,膝关节弯曲。初始站桩,仅仅如此即可,不要纠结高桩还是低桩,没有意义。在这个基础上,站住了、站稳了、站下去了,就是胜利。站桩新手不问高低,只求坚持。
6、关于站桩收功,站桩不需要任何的收功。站桩时间到了,双手自然缓缓下垂,收身,双脚缓慢并拢,自然静立3分钟即是收功,比较简单。千万不要模仿那些高深莫测的东西,否则反受其害。
7、站桩时间的掌控,第一次站桩,能站多久,就站多久。比如开始只能站10分钟,那么就从10分钟开始循序渐进站桩,直至每次一小时,或者你认可的效果即可。站桩切勿贪多,欲速则不达。并不是站桩时间越长越好,过犹而不及。
8、对于站桩新手,不要把站桩看得神秘,它就和太极拳一样,甚至和休息一样,不要谨小慎微,瞻前顾后,放开了心量大胆去站桩,不要想这里不对了,或者那里又不对了,站桩根本没有那么复杂。随着站桩的深入,只要重心的根基稳健了,这个时候,只要重心不变,以此不变应万变,无有顾虑的动静结合,才能恰到妙处。
二、动静相应,开启生死之大穴
站住、站稳以后,就可以寻找百会穴了,以求头顶百会、天人相应、内外相济的效果。这是站桩新手或者初始站桩,有效的快速祛病养生的通道。那么如何有效站桩,这是关键。
第一:在静止中感觉九霄天穹垂下一根细绳,牵住了头顶,去感觉,在静止或微动去感觉,感觉到的地方就是百会穴。
第二:在微动或静止中感觉头顶有一碗水,不能让这一碗水掉下来,找到这碗水或者这根绳子的时候,那里就是百会,找到了这种感觉,就微微的摇动,就可以了。但是,这里也需要注意,不是摇头晃脑,千万不要如此,静止中微微去感觉,去寻找感觉。感觉到了,就微微晃动它。一回生两回熟,慢慢的就会找到。但是,重病者会比较缓慢。
静站的同时,要静静地体会内在的气血复苏,也就是“静中找动”,但是因为身体僵硬,此时的效果不是很好,但是,只要如此训练下去,度过初级阶段,站桩中期只会体会到“静中觉动,动中感静”的妙用,在这个阶段,才能找到病灶。因此站桩初期需要耐心,功到自然成。所以,这个阶段不要感觉病灶,离找到病灶还有很长得距离,找到病灶却是融解病根的起点。
三:百会朝天,通天合阳、内外相济、天人相应
为什么寻找百会穴,而不是其他的穴位?
1、因为,百会穴为三阳五会之所。
百会与手足少阳、足太阳、足厥阴和督脉五条经脉相交会,归属督脉,故称三阳五会。“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也是手、足三阳和督脉、肝经之会穴。且百会为督脉经穴,督脉又归属与脑。“脑为髓海”,又为“元神之府”。“胃流津液渗入骨空,变而为髓,头中最多,故为海也。是肾所生,于肾相应。故可受天地之气,通督全身之气血;摄诸阳之气,聚五脏精华之血、集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一身”。这就是站桩的效果。
2、百会为诸阳之会。
百会穴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又认为头为"清阳之府",百脉所会,意味着通过刺激这一点能牵动百脉,所以《针灸资生经》上说,百会穴“百病皆主”,意思就是什么病都能治。
3、头部养生第一穴。
通过刺激百会穴,可以调动人体百脉,四两拔千斤,一穴通全身,一窍通而百窍通。百会穴治疗风病,提补诸阳之气,安神定志,升阳举陷,通督定痫。重病者则是“一窍乱而百窍乱”。
4、养生大穴
启动百会穴,好比天降甘霖,滋润万物,把人体的机能、心神和意志重新激活,使人振作,所以,百会不仅是一个治病的大穴,还是一个改变人精神面貌的神穴。百会穴能针能灸,可补可泻,具有醒脑开窍,宁心安神之功效。脑为元神之府,是人体生命活动中枢,百会穴处于脑的中央,故为治疗神经衰弱、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的重要穴位。
5、生死之大穴
百会、涌泉、劳宫是人体生死之大穴,人体主要以三大穴道与外界相通。百会通天、涌泉通地,劳宫则是可由人体主控的出入气穴。五心穴即天心百会,地心涌泉,人心劳宫。百会为督脉之腧穴,位于巅顶中央,是人身最高的穴位。百会朝天,通天合阳;气沉丹田,涌泉接地,通地合阴。天地合阴阳合,人体内的阴阳小循环,与天地阴阳的大循环合为一体。天人合一从这里开始。
百会一通,人体阴阳气进到五行大循环相融。百会深系脑髓,受天地之气,通督全身之气血;为诸阳之会,聚五脏精华之血,集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此,此为生命之大穴,故能决生死。
版权声明
往期精
站桩过程中的气冲病灶(深度好文)
静为养,动为能,站桩治疗风湿病
站桩能够减肥吗?
武学治癌探秘—站桩,此生无癌!
细说站桩修复颈胸椎(深度好文)
一双好布鞋能助您站桩轻松得力
浑圆桩(医学桩)——初学入门
站桩,为什么越站越迷茫?
站桩神奇功效|培训中心
我们敬佩你的顽强拼搏,更心疼你的满身伤痛
关于大成拳|课程体系|站桩功效|联系我们
初学在线
站桩不出汗。懂意拳或站桩的请进
1、我站的是意拳健身桩(撑抱桩),扶按桩。浑圆桩。现在能站40分钟。可是不会出汗,蚁行感也很少。是体力充足站的时间不够还是什么原因呢?这样正常吗?答:站桩应以一个桩法为主,把他站透。体质差扶按桩较适合,体质好撑抱桩较适合。不会出汗,蚁行感。这是体质决定的不是必然出现的。体虚摄授力差易出汗,神经敏感的体质易出蚁行感。这些和功夫深浅无关。初学的人练站桩出了点感觉的好像很神奇沾沾自喜,没出感觉的学员垂头丧气好像练的不对似地。其实是天上浮云很漂亮但经不住考验风一吹就散。一撘手就什么都没有了。站桩一定要平常心体会。相信他你必得利益。2、我现在是站桩和试力一起的,如摩擦步,扶按试力,旋转试力,钩挂试力。有没有具体的顺序呢?比如站健身桩,就和摩擦步试力同步,而技击桩就和旋转试力,扶按试力同步训练等。有这个说法的吗?我看视频就是有这个配合的。答:站桩不出整体感时。试力是不出整体力的。玩玩试力可以当体操做没坏处,较真没必要。就像说自己是亿万富翁后如何花钱,真正的亿万富翁听后只有偷偷的笑一笑而已。至于什么桩配什么试力更是不着边际想象。站出整体感,练试力应以一种试力为主。多读芗老的原文与你才是真的有益。3、我光脚在草坪里站有问题吗?早上7-9点。在南方答:没有南方站桩的经验,我是穿鞋站的(平胶底布鞋)
大成拳养生怎么站桩什么时候站好
什麽时间都行,技击桩每天总时间不要超过两个小时,养生桩多久都可以。
【大成拳】站桩初学入门---必读
“站桩贵在明理性,形神合一体力行”。站桩要有悟性,能够明心见性,也就是要能够正确理解拳学理论和拳道规律,要能够彻悟“拳禅不二”、“拳道合一”的本来面目。正如王选杰先生所言:“学练大成拳除在明师口传心授之外,还应自己多设疑问,因有疑才能有悟,因悟有深浅,故成就亦有高下。试看,有数十年功夫笃实者,由于悟性差功夫亦见平常。亦由于悟性极好,虽有二三载之功夫,其造诣亦可臻于上乘。”
王芗斋先生谈拳学要义时也指出:拳学拳理极难亦极易,“倘遇天才的学生,不满百日之功,则有成通家大器之望。”由此可见,习拳应先明理,通晓体悟拳法、拳理和心法。但光看书思考、领悟,而不去下功夫“体认”,浅尝辄止,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功夫充其量只能“悟”到口上,“悟”到笔杆子上,但“悟”不到自己身上,所“悟”出来的也只是拳学表象而无实功,一交手便挨打取败。“体认”功夫有“内省”自己、“外观”他人、证于“实践”三个要点,缺一不可。久恒见真功,辍练必荒疏。习拳站桩,时间愈久愈妙,没有时间保障,只能养生保健,不可能收技击实效。
王芗斋先生在《桩功与四形》中指出:“每日之中持桩以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为宜。每日持桩之时间应占练功总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三分之一做试力,就我之经验而论,如此为宜。”这是宗师对学者提出的最起码的时间要求,而且日日如此。因为站桩、试力、摩擦步是大成拳的基本功,不可偏废。假如每天行功两次,那么早晨可站四十分钟至一个小时浑圆桩,接着练习二十分钟试力(只练钩锉、波浪、猫洗脸),晚上可站四十分钟至一个小时矛盾桩,接着练习十分钟试力、十分钟摩擦步。初学者三分之二时间用于站桩(浑圆桩、矛盾桩),接着用三分之一时间练习圈锤单操手试力,以活动肩胯,并体认以身带手的整体惯性力,继之可加练撑按桩、风帆试力、撑按摩擦步。学者因时间关系,也可按“浑圆桩”、“左式矛盾桩”、“右式矛盾桩”的顺序练习,每天一桩,反复循环,站桩临近收功时辅以“摇法”、“旋法”等活桩试力,为功法精进打基础。
学练大成拳贵在养成习惯,贵在行站坐卧不离拳意。休息时,以卧式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状态。平时时间紧,工作忙,站桩时间不必太长,贵在站成习惯,但每次站桩不能少于40分钟,待到双休日闲散时,抓个大块头时间狠站一下,可保功力不退反进。浑圆桩要站松、站透、站空、站忘,才能站柔、站化,才能为技击桩打下良好的根基,鉴于此,浑圆桩要过一次二小时的时间关。而日后练矛盾桩也要过时间关,左式或右式一次站一个半小时。
大成拳重精神、重意感、重自然力的修炼,“形神合一”是站桩入手之初的不二法门。徒有外形,而神外溢、心外驰、意着象,如此分心分神,则站桩只是空架子,试力也成了导引体操,永无实功实效。“形神合一”基于“身心合一”、“神意合一”、“神松意紧”。“神”指先天元神,是潜意识、无意识,是本能反应,是诉诸于心灵。“意”指后天识神,是意识,是诉诸头脑,包含了主观能动作用。无意识决定意识,大成拳的自然力和本能反应是诉诸心灵而不是诉诸头脑。举例来说,突然受惊是“神动”,受惊之后考虑怎么办则是“意动”。“神松”就是从精神到形体、表情,全身放松,无处不松,使气血运动畅通无阻。“意紧”也就是意存意真、意念切实,从而养气养神,使气血运行得更快一些。但“意念”不等于“意感”,“意念”只是手段,“意感”是在“意念”诱导下所生化的感觉。学者应渡河弃筏,“意存不出于意求”,“意念在无心中操持”。“身外须有意,此意还存身”,“意感”的体认,是整体与部分、内省与假借、身内与身外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大成拳的意念活动有局部的意念活动和整体的意念活动两大类。意感的体认,是先感知整体,再感知部分,然后再升华到整体,最后是整体和部分的统一,学者应按照系统论的原理体认实践。“自身已具备,反向身外求”,意感的体认,是先求己身,再求身外,以期内省与假借、身内与身外的和谐统一,这与易经“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易理一脉相承。力生于骨而连于筋,《易筋经·内壮论》指出:“设未及充周,驰意外走,散于四肢,不惟外壮不全,而内壮亦属不坚,则两无是处矣。”因此,站桩重在练内,气充遍体,气贯周身,凝神定意,敛气入骨。站桩时以收视听内为主,兼以假借外物,内七外三(内省占七成,假借占三成),若专注假借而疏于内守,一是导气趋行于外而使内力不坚,二是意念活动流于虚幻,使“意念”成了“杂念”,意感不实。此外,练站桩功时,不宜兼习硬气功以及用力性外功,以免使气入于四肢,导气趋于体表,即成外勇,与内功宗旨相悖。站桩是精神内敛功夫,是“揣摩意中力,虚无求切实。”“形神合一”的修炼分四个阶段:有形无意、有形有意、有意无形(得意忘形)、无形无意(离形去知)。“置身氤氲大气中,头顶脚踩身膨松”。站桩之根本在于内清虚,外脱换。
《易经筋·总论》指出:“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洗髓就是洗去七情六欲,返还清静无为、空空妙有之本原,一言以蔽之,就是由“意识界”返回“无意识层”。易筋就是周身筋膜腾起,而收骨重筋灵、筋长力大之效用。体松则筋舒,筋舒则长,筋长则力大。站桩伊始,应在一分钟之内使形神迅速进入凝神洗髓、体松筋舒的境界,这就是大成拳门内“一分钟站桩”之说。初学者可取“提插式”作为预备式,凝神洗髓3~5分钟,接着站浑圆桩,最后站3~5分钟“背手式”休息收功。普通人站桩大约二十分钟左右才能进入身松心静境界,事倍功半。站桩时,应迅速安静思想,设想自身被大气包裹融化,神光朗照,通体通明,然后再体会各种细胞动荡之情态,此为“凝神”。
诚如《大成拳论》所言:“扫除万虑,默对长空,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以神光朗照巅顶,虚灵独存,浑身毛发,有长伸直竖之势。周身内外,激荡回旋,觉如云端宝树,上有绳吊系,下有木支撑,其悠杨相依之神情,喻曰空气游泳,殊近似也。”足下踩则身躯起拔上挺,头也自然上顶了,此时便会有顶天立地之感,此为“调身”。头顶脚踩是整体齐动,不是单纯的使头吊、顶,这一要领,习大成拳者大多数均不得法,未得真传。此即“提携天地,把握阴阳”之意,与《内功真传·纳卦经》所言内功之头、足练法要求异曲同工:“头项效法乾,取刚健纯粹;足膝效法坤,取镇静厚载。”世人练不得法,刻意“头顶悬”,结果以意引气上涌入头,年轻时浑身不觉其害,及至年老,轻则头昏头晕,头胀头痛,重则脑溢血而告终。站桩首重放松,“松”就是“松开”之意,周身上下内外、四肢百骸,膨膨松松,如死面经清蒸而膨化成馒头,体内细胞之激荡回旋,犹如沸腾的开水。我师张礼义曾谆谆告诫弟子:“放松!放松!再放松!”并一语点破天机:“松、柔、化三字诀是大成拳根本大法!”随着功夫的层层深入,放松的境界也随之加深,由“松”到“柔”而入“化”。拳学中“涵胸拔背”、“周身整体如束”、“脊背如锅”等要领都不是人为矫正的,而是在“松柔”中“练”出来的。调身的步骤是自上而下,不能自下而上。如果由足、膝、胯、裆、腰、腹、胸、背到颈部、头面部逐次调整身姿,则是原则性的错误。因调身时必然伴随着意念的诱导,意到气到、气到血行,自下而上调身,有引血上行、引热上行之弊,对高血压、眩晕患者尤为不适。大成拳站桩功调身时,是自上而下诱导的,由头、目、耳、口、鼻、齿、舌、胸背、腰腹到臀、胯、膝、足逐次调整,引血下行、引热下行,这是科学的、正确的。
为什么很多著名的武术家、气功师最终死于脑溢血?难道不值得后学反省吗?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头顶悬”或意守百会、泥丸等头脑部位,错将意念气血引至头部,用意执着导致气血直接上涌;二是调身时自下而上,有引血上行之弊;三是传统的“大小周天”功法暗含着气机紊乱、违背生理之弊。
“小周天”功法,意通督脉、任脉,有引血上行之弊,“大周天”功法极易气机紊乱。人身小周天,天地大周天,气充遍体、气贯周身,即为“小周天”;致虚守静、天人合一即为“大周天”。人体气血的生理运行轨迹由任入督,任升督降。中医学认为“顺阴阳则生,逆阴阳则死”,而道家丹鼎学说认为“顺之有死,皆逆死”(《外经微言》),“顺则凡、逆则仙,只在其中颠倒颠”(张三丰《无根树》)。这是因为顺阴阳生化,人体必然由生而壮而老死,在生长中孕育着死亡的机制,而如果逆转阴阳之化,则生命得到再造,可以导致长生不老,衰老机制得到逆转。
基于这种违背自然规律和人体生理机制的错误认识,于是产生了逆转阴阳(由督入任,督升任降)的“小周天”功法,并美其名曰“还精补脑”。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髓,髓有骨髓、脊髓、脑髓之分,三者皆由肾精所化生,肾中精气不足,则脑髓空虚,肾强则髓自充,固守虚无则神清,精满气足则神旺,如此才能健脑益智,并非以意领气沿督脉上升入脑。
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意拳正轨》中尚极力推崇“小周天”功法,而在四十年代《大成拳论》中只字不提,并且在大成拳功法中废止了“小周天”功法,主张“气贯周身”为第一要诀,这难道不值得后学及同道警醒参悟吗?丹道周天功法有悖生理,千百年来并未引起拳学家、气功家、中医学家的足够注意而盛行不衰,执迷不悟也!抱残守缺也!积弊已久也!沉疴难复也!
“肩撑肘横臂撑抱,涵胸拔背身后靠”。两肩要平,要松开并微向前合,则胸窝自然内收,“涵胸”实是“涵肩”所致。两肩要松沉,不可耸肩。两肘要平要横撑,既不下垂坠肘,也不上抬,两肘高度略低于肩、腕,使肘、肩、腕呈三角斜面。两臂要有撑抱力,也就是开合力,抱球活动的意感调配原则为撑三抱七,如此则拉之不开,合之不扰。上肢抱圆的外形是靠大小臂的撑抱和手腕的内夹外顶完成的,不可“瘪肘”,不可“软腕”。两肘夹角必须呈钝角,必须在大于90度,小于130度之间,而且要有撑抱力。如果呈锐角,或者肘部只撑未抱都是错误的。肩撑肘横,腋下夹角约为90度,则腋下筋肉绷起而有弹力。在肘部撑抱的同时,脊柱要随之后靠。涵胸拔背的正确要领是脊柱整体后绷和上下拉伸。
此处要注意三点:一是下颔内收,头直项正,颈椎上拔,肩如挑担,尾骨下沉,上拔下拉,脊柱后绷,势如扒墙观物;二是保持双肘撑抱之力和空间位置不变,两肩前合,两肘前指,与脊背后靠形成对争,从而使脊背筋肉拉长;三是脊柱后靠必须是整体后靠,尤其是颈椎和骶椎部要上下齐靠,避免扬头、软项、驼背、吸腹、挺腹、折腰、突臀(蹶屁股)等错误。
“脊柱后绷竖沟平,气贯周身筋膜挺”。在婴幼儿时期,人体的脊柱只有一个后凸弧,呈拱梁式的线弧形。到一岁半时脊柱的生长发育形成了四个生理弯曲度,即颈椎向前突,胸椎向后突,腰椎又向前突,骶尾椎又向后突。王芗斋所说的“改造生理,发挥良能”,就是矫正脊柱的后天S形生理弯曲并对其进行重新拉长的训练,使之恢复到婴幼儿时期的状态,以恢复并增加其生理弹性。
一般人的腰背部都有一道竖沟,如果按照矫正脊柱的正确要领持之以恒的锻炼,在练功时,有意识地使脊柱正直后向外鼓凸,只需半年,这道竖沟就会同腰背的肌肉平行,脊柱也会自然向外鼓起,竖沟平直后,腰背部肌肉就会更加发达并连通为弹性极强的一个整面。
矫正脊柱,要领为:
1、头直项竖,颈椎正直上拔;
2、涵胸拔背,胸椎后靠上拔;
3、命门后突,意想腰部似垫上一块枕头;
4、尾骨中正下沉,骶椎后靠;
5、整体正直后绷,上下拉拔;
6、敛臀裹胯,髋部内收紧缩,带动大腿外侧肌肉,由外向里裹夹,膝部前顶上提,足心涵空十趾抓地并意力外捻下踩,含有若弹簧之崩力;
7、整体如束,龟背蛙身。初练为“束肋”,“束”就是捆、系的意思,束肋就是意想用一根布带自后向前把肋系住,使双肋部自后向前圆裹。
进一步则配合“束腰”,意念中用一条宽布带自后向前将肋、腰系在一起自后向前圆裹。最后是“身裹”、“身抱”,整个脊背部、手臂外侧、大腿外侧等阳面筋肉全部向前向内裹合,而胸腹等阴面肌肉则放松平直,并配合沉腹开胯,以及下肢的拧裹提挟,这样全身阴阳两面筋肉就有了裹卷回环之力,如此则阳紧阴松,紧中有松,松中有紧。
矫正脊柱,进行筋肉若一的锻炼,是求取整体力的根本所在。筋肉若一的锻炼,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易筋”功夫。站桩时,要用意念调动和支配全身筋肉连接、拉紧、放长,也就是在整体连通的基础上放长筋肉的初长度。筋内若一的锻炼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松静”训练,放松身心,洗心涤虑;第二阶段是“松整”训练,通过牵挂活动整体连通;第三阶段是“松紧”训练,通过“扥筋活动”、“抱球涨缩活动”、“抱树活动”,加强筋肉的弹性和柔韧性,进一步放长筋肉初长度;第四阶段是“松沉”训练,也就是“空灵”、“充盈”训练,其要领为“周身空灵”、“上虚下实”、“充气遍体”、“身如灌铅”。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松柔”训练,则功夫渐入化境。依此行功,只需站桩三个月,胸腹两肋,乃至周身上下,便可承受一般习武者的拳打脚踢,甚至棍棒击打,不仅具备了一定的抗击打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弹簧力(反弹能力)。
站桩时,闭上眼晴,身形放大,自身似乎变成了一株参天耸立的大树,脚长出根须,小腿和脚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头发长出树冠,手、腿变成树枝,全身毛发长伸直竖变成树叶,呼吸宇宙的元气,筋肉变成树汁,在树干树枝的年轮里旋转、流淌、冲腾。树体(自身躯体)松开膨化,势如蒸发酵过的馒头,天地之元气进入树体(自身躯体的筋肉骨膜),渐渐膨胀充实如球如胎。此即气充遍体、气贯周身之法,也是导气入内、行气入膜、敛气入骨之法。筋膜,骨外物也。筋,联络肢骸,包括有形之筋肉和无形之经络。膜,包贴骸骨,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易筋之要在于挺筋腾膜,若只言“筋长力大”,失之片面。
《易筋经·膜论》指出:“练筋必须练膜,练膜必须练气。……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因此,站桩必须使气串于膜间,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护其骨,壮其筋。养气练气必基于周身放松、精神集中、呼吸自然之要素,心静则体松,体松息自调。而凝神定意、气贯周身乃练气之要诀。
“胯裹膝顶膀吊垂,上虚下实身撑坠”。胯部向内收,同时臀部下坐,大腿根部内夹,大腿外侧肌肉向内裹,膝前顶上提内裹外撑同足下踩、臀后坐形成争拉,使下肢外侧肌肉群连结放长,裹胯要与“沉腹开胯”相结合,沉腹是保持胸腹放松平直的状态随呼吸将小腹下沉,开胯是保持敛臀状态的胯部外开,但只是胯根部外开,双膝部不能随之外开,更不能破坏大腿外侧肌肉的内裹。沉腹可以客观的起到挤开胯部的作用,但臀部肌肉不可收缩而应为之松懈。开胯不仅是横开,而是后向和横向的弧形轨迹外撑,同时大腿根部在内裹的同时需要与横开相配合。
膀子,指胳膊的上部靠肩的部分,也指整个胳膊。拳学中的“熊膀”是指上臂而言,强调上臂要内含熊膀之劲力。上肢劲力的大小,主要依赖于膀的所含劲力大小,膀劲涣散,则肘劲松懈,前臂、手腕、手掌、手指的劲力也无源而生。“熊膀”劲力的训练,先练上臂的劲力,站桩时腋下有夹劲,似有弹簧支撑,意念上臂如吊系在空中,同时意念上臂如悬挂千斤重物,如此上吊下垂,则膀力增加。进一步同时意念肘、腕也上吊下垂,如此则整个胳膊的劲力都增加了。
大成拳的“松柔”训练,实质上就是在“易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易骨”训练,也就是大成拳中向来秘不示人的“脱骨力”、“缩骨力”训练。首先进行“脱骨力”的训练,也就是“千斤坠”训练法。站桩时,意念双腿如入地,两脚如生根,两手、全身如吊系在空中,手及全身往下坠,其修持秘决是“肩撑胯坠”、“骨撑肉坠”。在“千斤坠”的基础上再进行“骨动肉不动”的“伸筋缩骨”训练,这便是大成拳中秘不示人的“老牛筋”功法。王芗斋在《意拳正轨》中说:“筋伸骨要缩,骨灵则劲实,大成拳发力之秘是缩骨而发,用骨头打人。经过“千斤坠”和“老牛筋”的训练,则“易骨”功成,然后便可进一步进行“易髓”训练。“整体呼吸在毛孔,腰马合一筋连通”。
关于毛孔呼吸之功用及练法,王芗斋在《论存意与养气》一文中有精辟论述:“见性明理之后,则应向身外寻求,意在宇宙间……,气充遍体方能养生增力,而全身之“毛孔呼吸”尤为重要,其功用大于鼻息也……。练拳如在空气中游泳,……以呼吸之法,使身体内外之气川流不息。气在体中,或在体外,其变化神乎至于无形,微乎至于无声,引自体外而充于体内。……全身毛孔之呼吸与鼻息相应合,而其功能大于鼻息,而世人多不知此,故今之言气功者多论鼻息而鲜及毛孔呼吸。要知调息以匀静自然为要诀,是免去急迫短促之鼻息,而使肺活量增加,与毛孔呼吸相应。故曰鼻息调而毛孔呼吸细匀一致。若但知鼻息而不知毛孔呼吸者,对于气力之用恐难入妙境,以其不明身内外气之运养而裕之也……习拳要虚中取气,而气为虚中之实,动时要于身外留有不尽之力与气。而浑身毛发直竖如乾,气达稍端方谓之气足,不见力处正是有力,不觉呼吸时正在呼吸,应于此处下功夫也”。
站桩时,先通过“融化活动”,设想全身毛发放大,直竖摇曳,自身被宇宙大气所包裹,渐渐被融化,而自身己不复存在,似与大气融为一体。继之通过“充盈活动”,与大气呼应,意在宇宙间,气在体内,又在体外,引自体外而充于体内,使身体内外之气川流不息。站桩中应使整个身体保持上虚下实,并做到胸腹空灵,进而手掌、脚掌也要做到空灵,自身就象一个空口袋被悬挂在空中。空灵是为了使之盈满,故练到胸腹空灵境地时,要在意念中使之不断充实盈满,所谓五脏充盈,指的也就是这个意思,从而蓄力于全身。设想天地之元气源源不断地自手心、足心、顶心(头顶百会穴)以及全身毛孔进入体内,气充遍体,使自身内部源源不断地充实盈满,又源源不断地放出气体,这种气体逐渐充盈屋室,充盈一定的自然环境,最后充满宇宙,身体也在不断地长大,变为顶天立地的巨人。然后这种气体又不断地收缩聚拢,身体也随之回缩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如此不断地作涨大复桩、复桩涨大的整体涨缩运动。进一步再体会四稍之力—发欲冲冠,齿欲断筋,舌欲摧齿,爪欲透骨。这样,浑身上下,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但力宜含蓄而忌外泄,故还需将手心足心顶心本心微微用意吸于任脉中脘内(脐与胸骨剑突联线之中点),做到六心相印、五心归一。
大成拳应敌发力,是脊柱主动、力由脊发的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发力,发之于根节,变化于中节,运达于稍节。从人体来讲,上肢为稍节,身为中节、下肢为根节,而腰部(主指两肾及命门)既是全身中节之中,又是一身的根节之根,腰马合一是全身筋肉整体连结放长的关键。站桩时“颈要竖起,腰要挺起,下腹要充实,两胯撑起,两腿夹起,自头至足,一气相贯”(王芗斋《意拳正轨》)。矫正脊柱时的“命门后突、“沉腹开胯”、“尾骨下沉”等训练就是为了达到腰马合一的效果。腰马合一了,则全身上下联成了整体,应敌发力才能“骨重如弓背,筋伸似弓弦,运劲如弦满,发手似放箭”(王芗斋《意拳正轨》)。
编 辑|云游江湖
来 源 |网络
作 者 |不详(有知情者请告知)
版 权|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2663032525@qq.com
王芗斋大成拳(杭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一层功夫一层理
有人视为珍宝,有人唾弃为草芥。
往期精彩
【大成拳】谈「站桩」一点都不神秘。
【大成拳】站桩月记:从迷茫走向清晰
【大成拳】站桩:养生第一大功法
【大成拳】站桩初学答疑
【大成拳】站樁到底是為了練什麼?
【大成拳】站桩的效果=更美更健康!
【大成拳】王选杰先生最高清视频8分钟
【大成拳】站桩--武学治癌探秘[修正版]
【大成拳】站桩,还我健健康康的生活
【大成拳】[养生]站桩半年脱胎换骨
【大成拳】隔着地球学站桩
【大成拳】站桩中的眼睛在干什么?
【大成拳】大成门隐秘了什么好东西
【大成拳】精选大成拳养生文章
【大成拳】[养生]站桩半年脱胎换骨
【大成拳】苦练养生多年为何无法长寿
【大成拳】意拳浅释(推荐精品好书)
【大成拳】站了多年的桩竟然白站了?
【大成拳】站桩正脊跟踪报告
【大成拳】大成拳最权威培训机构
【大成拳】站桩专用布鞋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