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90日对美金平均汇率(已贬值超90%!这一国货币,对美元汇率再创历史新低!)

2023-12-02 11:11:24 59 0

已贬值超90%!这一国货币,对美元汇率再创历史新低!

本文转自【央视财经】;

周一,美国和英国股市因各自的传统假日休市一天。土耳其资本市场方面,周一土耳其股市走高,主要股指伊斯坦布尔100指数涨超4%。汇率方面,土耳其里拉对美元汇率当天跌至1美元兑换20.077里拉,继上周五之后再次创下历史新低。而今年年初至今,里拉已经下跌了7%以上,在过去十年中则贬值了90%以上。日前埃尔多安赢得土耳其总统大选,再获五年任期。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表示,如果埃尔多安继续维持低利率的政策,土耳其里拉将面临在当前基础上暴跌29%的风险。

29日印度股市走高市值规模重回全球第五

印度股市方面,周一印度股市敏感30指数小幅上涨0.55%。分析人士指出,近日印度股市走高一方面得益于印度商业巨头阿达尼集团股价从今年较早时的暴跌中反弹,上周其集团市值增加了约150亿美元;另一方面,外国资金的涌入也推动印度股市上涨。截至上周五,印度股市的总市值超过3.3万亿美元,重新夺回了全球第五大股市的地位,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印度曾被法国取代这一排名。眼下投资者由于担心美国经济放缓会影响奢侈品需求,路威酩轩等奢侈品制造商的股票遭遇抛售,使法国股市的市值上周损失了超过1000亿美元。

29日欧洲主要两大股指均下跌

欧股方面,周一投资者聚焦西班牙政*,避险情绪明显升温,再加上英国伦敦股市休市,欧股总体交易清淡,成交量比往常水平低60%。当天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下跌0.21%;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下跌0.20%。

【外汇商品】境内美元资金面偏紧—美元货币市场月度观察2023年第一期

为了更好追踪境内外美元环境,本月起我们将定期发布美元货币市场观察报告。美联储维持鹰派立场,主席鲍威尔提示7月开始连续加息两次25bp的可能性。经济韧性下市场信心增强,美联储流动性工具使用量在6月有所减少。美国财政部发短债填补资金缺口,货币基金存放在ONRRP中的资金向短债转移。6月CIROR利率走高,3M掉期隐含境内美元利率略微上修,境内外美元利差负值加深。这和国际收支基础账户与外储轧差缩小、股债市资金净流入放缓甚至转为流出、汇率预期均相关。6月美元拆借资金面再次显著收紧,美元拆借、美元回购量减少,美元存单发行规模激增。美国本土美元流动性紧张的情况没有进一步恶化,非美经济体美元流动性阶段性宽裕。日央行的美元互换量在6月有所增加,可能是为了干预日元而未雨绸缪。

一、美联储追踪

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纪要显示,几乎所有(almostall)决策者支持6月按兵不动,以留出时间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加息,一些(some)决策者甚至赞成加息25bp。几乎所有的与会者均表示,通胀上行风险,或者说持续高通胀导致通胀预期脱锚的可能性,仍然是影响政策前景的关键因素,预计年内需要进一步收紧政策。官员们强调要监测信贷条件收紧是否拖累经济,不过多人(several)认为过去的紧缩可能有大部分影响已经显现。联储工作人员仍预计经济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陷入轻度衰退,随后适度复苏。不同于5月的是,本次联储工作人员指出,由于劳动力市场和消费者支出保持韧性,经济避免衰退的可能性几乎和轻度衰退的可能性相当。

官员言论方面,主席鲍威尔在最新发言中维持鹰派论调,继续暗示“higherforlonger”。他称,过去几个月经济增长强于预期,劳动力市场比预期紧张,通胀高于预期。当前的货币政策是具有限制性的,但可能限制性还不够,时间还不够长。多数决策者预计今年将再加息两次,不排除连续加息的可能性。可能最早在7月恢复加息。

流动性工具使用方面,6月隔夜回购(O/NRP)使用量较5月显著下降;各类流动性便利工具的使用总体回落,仅BTFP略有增加,贴现窗口甚至低于3月欧美银行业危机爆发前夕。银行存款小幅流出,小型银行没有被刻意针对,流出的存款也没有全部流入货币市场基金,这反映出银行业阶段性稳定、经济韧性之下市场信心有所增强。随着美国财政部发行更多短期债券填补资金缺口,短端国债利率面临上行压力,从而降低美联储隔夜逆回购工具(O/NRRP)的吸引力。

二、境内美元流动性

境内美元利率方面,6月主要期限境内美元同业拆放参考利率(美元CIROR利率)突破5月的震荡走势上行;3M掉期隐含境内美元利率中枢略微抬升,高于同期限美元CIROR利率,当前境内外汇掉期市场美元融资成本更高。3M掉期隐含境内美元利率涨幅大于同期限美元SOFR和Libor利率。境内外美元利差(境外-境内)[1]负值加深。

我们曾在《兴业研究汇率报告:境内美元流动性收支行为分析——境内美元流动性系列(一)20211018》中指出,境内外美元利差主要受到境内银行间市场美元资金池规模变化的影响。我国经常账户、直接投资账户充分开放,资本账户有限开放的背景下,净出口和净外商投资外汇流入构成境内美元市场的主要稳定资金来源。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提高,通过证券投资账户流入境内的资金逐年增加。因此,长期来看,境内外美元利差受外贸和直投等中长期美元收支的影响;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预期、股债跨境资金流动均会引发利差变动。我们使用“净出口+直接投资-外储”指标来观察境内银行间美元资金池规模长期变动趋势,使用“陆股通-港股通+外资债券托管增量”指标来观察金融账户下外资流动情况。2023年以来,境内外美元利差向负值加深和国际收支基础账户与外储轧差缩小、股债资金净流入放缓甚至转为流出有关。美元兑人民币4月末加速构筑“第二峰”以来,汇率预期也是影响境内外美元利差的重要因素。

境内美元利率是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关键影响变量。我们使用2021年后3M掉期隐含境内美元利率回归USDCNY,R方高达0.81。基于此回归模型建立的偏离度是指示性较强的拥挤度指标,当它运行至历史90分位数、10分位数时,人民币汇率行情通常会迎来切换(例如2021年4月、2022年1月、2022年4月、2022年5月等),但也存在偏离度进一步超调、汇率走势未变的少数情况(2022年8月)。当前偏离度再次来到90分位数附近,美元兑人民币的上行阻力加强,但也不排除偏离度继续向上突破、美元汇率超升的可能性。

境内美元市场方面,我们将从境内银行的资产负债角度探索其最新情况(详见《兴业研究汇率报告:境内美元利率市场大盘点——境内美元流动性系列(二)20220316》)。

美元拆借:根据外汇交易中心披露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美元拆借规模呈现先增后降的态势,最大值在欧美银行业危机爆发的3月触及,小于2021年月平均水平。6月的最新数据回落至6612亿美元,可能与CIROR利率走高有关。从外汇交易中心和上海国际货币经纪公司联合发布的日度银行间美元拆借资金面情绪指数来看,6月美元拆借资金面再次出现显著收紧的迹象(阶段性高于60)。7月初的数据降至50附近。

美元回购:和美元拆借的规模仍有较大差距,但和2021年(月均值为216亿元)相比已几乎翻倍。6月的美元回购量为427亿美元,较5月也略有下降。

美元存单:自有数据以来(2021年)截至2023年7月6日,共38家境内银行发行了77只境内美元存单,总发行规模120.8亿美元,未偿额54.6亿美元。累计发行量最多的前三大主体分别为交通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浙商银行。6月美元存单发行规模激增。

美元存贷款:截至2023年6月,金融机构外汇存款总额8523亿美元,外汇贷款总额7307亿美元。外汇存款同比增速6%-10%是人民币升贬行情切换的“分水岭”,最新2023年5月的数据录得-13.5%,低于前值-11.7%。

三、境外美元流动性

目前美国本土美元流动性紧张的情况没有进一步恶化,非美经济体美元流动性阶段性宽裕。EFFR、SOFR拆借日内价差大致稳定。FRA/Libor利率和OIS利差趋于收敛,但尚未恢复本轮银行业危机爆发前水平。非美主要发达经济体加权货币互换基差、韩元货币互换基差回升,对应其美元流动性边际宽松。从非美主流央行和美联储货币互换协议的使用情况来看,瑞士央行和英央行近一个季度内并未启用,欧央行的使用量逐渐减少,日央行的使用量在6月有所增加,可能是为了干预日元贬值速率而未雨绸缪。

本报告内容仅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不包含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投资评级或估值分析,不属于证券报告,也不构成对投资人的建议。

 

国策书斋丨《时运变迁》——美元的过去与人民币的未来

点击上方蓝字“国策投资”,关注我们!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多个阶段。金本位时期,黄金是世界货币,各国货币价值与其对黄金的兑换率挂钩。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成为主导,美元作为储备货币以固定汇率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则与美元锚定。此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的崩溃,世界进入了浮动汇率时代,汇率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更加错综复杂,不可预测。

在《时运变迁》这本书中,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和日本前外务大臣行天丰雄以亲历者的身份,共同为我们还原了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深刻复盘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建立到崩溃的时代背景和内在原因,也向我们生动讲述了影响近代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多个重大事件中,作为当事人和决策者的心路历程。同时,作为日本经济学家及前财政官员,行天丰雄通过日本——这个美国曾经的“跟随者”和“挑战者”的视角,客观评述了战后美日两国在国际货币关系中的合作与角力过程,亦可作为当今中国的镜鉴。

货币地位与国家地位是密不可分的,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亦如二战前后的世界格局。所谓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通过本书回顾近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将有助于我们推演中美关系以及未来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作者:[美]保罗·沃尔克 &[日]行天丰雄

原作名:ChangingFortunes:TheWorld’sThreattoAmericanLeadership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8-1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诞生

工业革命后,传统以货易货的交易方式已无法满足全球各国大幅提高的生产力和跨国贸易规模,国际货币体系伴随国际结算因此应运而生。

正如马克思所言“金银天生非货币,货币天生为金银”,黄金作为性质稳定且稀缺的贵金属,拥有天然的货币属性。因此自19世纪八十年代起,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制的汇率体系,即各国单位货币价值与该国的黄金储备量以及货币发行量直接相关(即单位货币含金量)。金本位制能够有效阻止各国货币超发,同时拥有自动调节机制,因此初期运转顺畅。但进入20世纪后,随着全球生产力进一步提高,黄金储量和新增供应量已无法匹配全球经济增速,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及1929-1933年的全球危机的双重打击下,各国无力维持通货兑换黄金,纷纷将货币与黄金脱钩,金本位制彻底崩溃。此后直到二战结束,世界货币体系整体处于混乱无序状态。

二战结束后,世界实力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则通过向欧洲提供物资、军火和劳动力积累了巨量的黄金储备(至1945年已达到全球黄金储备的近60%),其制造业也占据了全球的一半以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头号强国。欧洲尤其是英国经济遭到严重削弱,传统的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难以维持。同时金本位制崩塌后,各国完全以自身利益出发制定货币及财政政策,盛行贸易保护主义,也导致了当时国际货币体系的巨大动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世界亟需一个稳定的货币体系以供全球经济的快速复苏,也由此催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诞生过程无需过多赘述,西方世界主要经济体以及日本等44个国家集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形成了一套仅存活27年但仍影响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该制度的核心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美元作为单一国际储备货币;

以黄金为锚的固定汇率制度:美元与黄金按35美元/盎司兑换,其他国家兑美元汇率基本固定;

美国需保持黄金可兑换;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旨在协调各国汇率政策,提供紧急贷款。

综合而言,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一方面是当时世界格局的真实反应,另一方面,也表达当时世界对于汇率稳定的渴望。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当时共有两个候选版本,一是美国前财政部助理部长哈里.怀特的方案,与最终方案大同小异。另一个版本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方案,与怀特方案的核心区别在于,凯恩斯建议使用一种新创的货币“Bancor”而非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且不与黄金挂钩。结局是大名鼎鼎的英国经济学家不敌名不见经传的美国财政官员,由此可见当时大英帝国的没落以及美国的强势。

但我们回过头来审视,不难发现,未被采纳的凯恩斯方案或许才是更优解,能够避免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阿喀琉斯之踵”——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最初由耶鲁经济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提出,他指出在美元作为世界单一储备货币保持与黄金直接挂钩的前提下,美国一方面需要持续增发货币并保持国际收支逆差以向其他各国提供国际结算的流动性,但另一方面,持续的逆差将使得美国黄金储备下降,加之外国不断增大的美元持有量,最终将导致美国无法保证黄金的可兑换,全球对美元的信心崩溃。

从历史的进程看,特里芬可谓一语成谶,布雷顿森林体系自从诞生起就注定了崩溃的结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蜜月期

20世纪50-6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经历了短暂的蜜月期。彼时美国经济实力仍然一枝独秀,黄金储备持续增加,各国持有美元意愿强烈,无意兑换黄金。同时美国通过包括马歇尔计划在内的全球援助计划,为各国提供了初始启动资金,世界美元流动性充足。在这样一个国际货币可兑换性恢复,欧洲放松外汇管制,工业化国家汇率稳定的多重利好环境下,世界主要经济国家均交出了战后最亮眼的经济答卷,其中美国经济持续保持年平均3%的增长率,联邦德国引领欧洲复兴,成为欧洲最强经济大国,日本迅猛崛起,10年复合增长率12%,成为现代化工业国家,外围发展中国家受益于西方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开始经济起飞。

如同“温水煮青蛙”,美国在这段时期安稳地享受“美元特权”,有恃无恐的增加其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赤字而不用担心汇率问题,但崩溃的征兆也逐渐显现······

1960年开始,美国整体国际收支平衡开始出现赤字,外国持有美元数量大幅增长。同时,美国国内出现短暂但严重的衰退(1958&1960),各国随即出现了美元兑换黄金的冲动,造成美国黄金储备直接下降1/10,至1964年,外国官方持有的美元价值已经超过美国黄金储量。与此同时,国际上对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抨击之声也陆续出现,其中以法国总统戴高乐首当其冲,他直言不讳的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赋予了美国“过度特权”,可以不受限制的用自己的货币美元结清贸易逆差,同时戴高乐也用行动表达了对美元的不信任,多次大量使用法国的美元储备兑换黄金。此外,德国虽然承诺不会用美元储备兑换黄金,但开始抱怨美国向其输出通货膨胀,不断流入的美元破坏了国内对德国马克供应量的控制。

面对这些困境,美国政府可使的“招数”非常有限,同时效果也不尽人意。一方面,为了保持美元价格的稳定,面对经济衰退,政府只能在财政政策上想办法,但是减税措施最终效果反而导致更大的赤字,另一方面,美国政府通过限制资本外流、要求盟国购买其军火并分担其军费开支来降低国际支出,但收效甚微。更有趣的是,政府还试图说服外国央行将其长期美元资产存入美国银行,以粉饰其收支账户。种种迹象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实让美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本书作者沃尔克一方面承认了特里芬困境描述的情况正在逐渐应验,但同时他认为,使美国陷入被动局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只能被动的接受其他国家制定相对美元的汇率,而各国为了增加其出口竞争力和外汇储备,都倾向于低估和贬值自身货币。因此美国天然的处于国际贸易的劣势,从而导致了国际收支账户的赤字。但无论如何,布雷顿森林已经一步一步走向崩溃的边缘。

有哪些种类的噪声/噪声是如何产生的

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可谓“病入膏肓”。国内方面,经济陷入尴尬的“滞涨”,越战的泥潭越陷越深,政府财政赤字也在不断扩大。国际方面,美国国际收支赤字进一步恶化,净债务规模已远超黄金储备。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国内也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以本书作者,时任美国财政部副部长的沃尔克为代表,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已无法运转,美元必须马上与黄金脱钩,并进行适当贬值,以挽救其国际收支大额赤字的情况,否则可能因为国际对美元信心崩塌而导致巨大的经济动荡。另一种声音以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伯恩斯为代表,反对美元与黄金硬脱钩,建议可以与其他国家重新商定一个美元与黄金的平价,仍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框架。

最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决定“快刀斩乱麻”,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美国暂停美元与黄金的兑付,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基础瓦解。

与诞生时的无限风光相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束显得非常突然。回顾这段历史,作者保罗·沃尔克在承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天生设计缺陷外,也直白的分析了美国自身的原因。他认为,首先,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是典型的“帝国过度扩张”,拖垮美国经济,是造成通胀和国际收支逆差的导火索;其次,最高决策者忽略货币问题的重要性,美国总统总是更加关心国家安全及国内经济情况,普遍忽略维持美元强势地位的意义和作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美国缺乏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责任意识,美国在自身问题缠身的情况下,实际上已经放弃了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责任和意愿。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

1971年的“尼克松冲击”虽然标志着美元与黄金正式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塌,但当时美元仍是国际储备货币,国际货币体系仍采用“美元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即各国仍以一定的汇率钉住美元,但最重要的是支撑美元的资产从黄金变成了美国的国家信用,美元终于可以脱离黄金的束缚,让自己贬值或升值了。

如前所述,美国彼时正在遭受国内高通胀,国际收支高逆差的折磨,贬值压力巨大。因此在美元汇率允许调整后,以本书作者保罗·沃尔克为首的美国财政官员们立刻加足马力,开始“世界巡回谈判之旅”,与当时的主要经济体(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共同磋商美元的贬值幅度。美国凭借自身依然强大的实力,通过贸易保护和政治限制等政策,用几乎是通知和命令的态度,使各国同意了其货币相对于美元的升值。这其中,就包括了美国前财政部长康纳利留下的名句“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因此在1971年到1973年间,美元先后两次贬值8%及10%,美国的国际收支有所缓和。

除了货币汇率上施压外,美国还对德国及日本的经济政策提出意见。美国方面认为德国和日本作为世界上最大贸易顺差国,应当替美国分担拉动世界经济的责任,采取更加宽松的经济政策,刺激内需扩大进口(最好是进口美国产品)。因此,在1976年的波恩峰会上,德、日、法等主要经济体也相应做出了相关刺激经济的承诺。

然而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73年及1979年先后发生两次石油危机,加之美国国内卡特政府的激进的财政政策,美国又开始了高通胀时代,导致美元的贬值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总的来说,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开端的20世纪70年代,从国际货币体系的角度而言,是颇为动荡的时代,全球在固定汇率制及浮动汇率制体系间反复摇摆。各国习惯了固定汇率制之下的稳定和秩序,担心浮动汇率带来的波动和不可预测;但同时又意识到固定汇率制已无法应付诸如“石油危机”在内的重大冲击,同时美国作为货币“锚”也愈发不稳定,因此,浮动汇率制最终还是在1976年的牙买加会议上合法化,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制服超级美元

对于美国经济而言,20世界80年代初的主题是“控制通胀”,这也是本书作者,时任美国美联储主席的保罗·沃尔克最大的历史成就,本书也有较多篇幅的着墨,本文此处不做过多赘述。对于美国70年代后期开始的长期通胀的形成原因,总结核心两点就是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以及激进的财政政策导致的货币供应量过大。而保罗·沃尔克及美联储的核心策略就是减少货币供应量:包括提高贴现率、增加特别准备金、减少贷款发放等等,其次配合里根政府的结构性宽松的财政政策,美国的通胀在80年代中期得到大幅缓解。

然而,沃尔克财务的紧缩货币政策产生副作用。美元一转此前70年代的颓势,开始持续大幅升值,演变为了“超级美元”。(参见前图:“德国马克-美元月度平均汇率)。超级美元导致了诸多的负面后果,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拉美债务危机(拉美国家由于以美元计价的债务大幅升值导致出现偿付危机)。

超级美元的另一个负面影响,就是美国经常性项目逆差大幅增加,同时由于此前政府减税政策,财政预算赤字超过GDP5%,美国依赖于国外资本融资,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同时德国、日本巨大的出口优势,也使得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70年代的剧情似乎再一次重演,美国当局认为主要经济体间的经济政策已出现严重错调。即美国承担巨额贸易逆差,却仍在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本国经济;而日本、德国获取巨额顺差,却仍在实施紧缩财政政策。美国继而要求世界主要经济体共同干预美元,制止美元升值。结果当然是又一次的集体妥协,在1985年于纽约时代广场形成了著名的广场协议,美、德、日、法、英五国集团同意合作干预,使美元贬值。同时德国马克和日元进一步升值,以合理反应其经济实力。

还是如同70年代的剧情,广场协议两年后人们发现,美元又一次贬值过头,而美元大幅度过快贬值也引起了国际外汇市场的较大震荡。于是,又一次七国集团会议于1987年在卢浮宫召开,即卢浮宫会议。会议的主要精神是各国同意合作稳定美元汇率,同时各国财政部长也均作出了相关的经济政策承诺,包括美国减少财政赤字;日本刺激本国需求及税收改革;德国减税并降低利率等。

然而卢浮宫会议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七个主要经济大国协调宏观经济政策行动没有实际效果,市场对于美元悲观情绪加重,美元继续下跌,继而导致了当年10月著名的股市“黑色星期一”事件。

本书两名作者也表达了对于80年代开始美国倡导的各国协调行动的失望。尤其是行天丰雄,更是直言不讳的指出,美国过分主导了每次的协调过程,倾向于达成政治交易而非实质的经济成果,同时美国总是利用美元和贸易保护作为威胁手段,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开放市场精神背道而驰。诸如日本和德国这样的贸易顺差国,甚至怀疑美国正在试图强加给他们一个只有美国受益的体系。

日本的借鉴

作为经历了战后日本经济腾飞以及日元兴衰起落的活化石人物,本书作者之一行天丰雄对于二战后至90年代之间的美日国际关系,尤其是货币关系的评述可谓是颇具参考价值。具体总结下来,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1950s-1960s,这个阶段属于美日之间的蜜月期。美国对日政策发生转变,从惩罚日本及限制日本经济,转变为鼓励日本自给自足,后进一步转向产业复兴。包括给予大量经济援助以及政策协助(“道奇”计划)。此外,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定的汇率环境下,日本凭借低廉的劳动力和低估日元,快速提高工业机械产品的出口份额,增加国际储备。同时在此期间,日本国际金融地位也持续提高,在“大哥”美国的提携下,陆续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等精英国家圈层。但总体上国际关系还是以与美国的双边关系为主。

第二阶段,即1970s,这个阶段美国开始重视日本,在货币政策上不断施压,日本经济增速放缓。布雷顿森林崩溃后,美国开始对于日本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产生不满,并持续迫使日元升值。同时要求日本刺激国内经济,分担美国带领世界经济增长的压力。日本方面总体还是以妥协为主,但尼克松在此期间的秘密访华,造成了日本对于美国信任感的削弱。

第三阶段,即1980s,这个阶段美国将日本视为在贸易层面的主要对手,而日本对美国的信任感进一步下降。如前述,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下,日本在广场协议及卢浮宫协议一再妥协,日元被迫升值。日元升值后,政府采取了激进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日元流动性大涨,20实际90年代初国内房地产及金融资产出现“泡沫化”,随后泡沫破裂,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一蹶不振。

对于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是否导致日本“消失的二十年”,行天丰雄的观点是否定的。行天丰雄认为广场协议与日本此后的长期衰退没有直接关系,主要的原因还是日本当时国内政策失误所致。而回看日本和日元的起起伏伏,行天丰雄有以下观点:

美日同盟关系的核心因素在于,第一,日本接受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第二,美国默许日本自由参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市场。日本在经济、政治层面对美国依赖度太高,导致受制于美国。

美国对付日本的唯一最佳途径就是利用美元贬值和贸易保护施压,却往往忽略了自身需要改善的问题。

日本政府官员存在利用美国“外压”的恶习,借助海外压力在国内实施改革,缺乏自身努力。

不确定的时代

本书著于1992年,原书主体内容在卢浮宫会议后即告一段落。中文版出版后,作者之一行天丰雄补充了部分对于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评述。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尽管美国债务规模庞大,但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美元的地位目前无法替代;

以出口拉动经济的国家(包括日本、中国等),需要感谢美国的赤字。在当今的货币体系下,顺差国家从美国逆差中获得美元储备,继而将美元储备用于购买美国国债,使得美国获得低成本的融资来维持其逆差。该模式目前运行顺畅;

中国正在快速崛起,中国的货币体系非常务实,目标是消除美国的单一霸权。主要方法包括支持创设国际性关键货币(如SDR)、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利用庞大的外汇储备进行由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引导的对外贷款和投资。

中国正在成为美国的“挑战者”,中美之间的角力不会很快结束,世界将要面对历史性的文明冲突。

启示与思考

货币体系是世界格局的直接反映,不远的未来可能再次发生变革。从金本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到如今信用货币体系,无论何种货币体系均需要一个实力最强并且最受信任的国家承担货币“锚”的角色,而这个角色大部分时间由美国扮演。但自特朗普政府开始的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以及美元武器化的政策,无疑正在削弱全球的信心,全球货币体系可能正在酝酿一次变革。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告诉我们,国际储备货币对一个国家即是权利也是责任。权利体现在储备货币发行国实质上可以通过不断增发货币以及增加国家债务规模来支持本国经济的增长,而责任则在于需要努力保持国家经济稳定,制定本国的财政及货币政策时需要时刻考虑对全球货币体系的冲击,并维护世界对于本国货币的信心。

布雷顿森林体系尽管以崩溃告终,但证明了各国以及区域化的协调合作依然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范本。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黄金期,各国完全开放贸易,通过政策协同以及共同干预稳定汇率,在此基础上的经济增速实际上高于此后的浮动汇率制时代。本文作者保罗·沃尔克也在书中数次表达了对于汇率稳定以及各国协调行动的怀念和向往。

日本在战后的货币及贸易策略值得中国借鉴。中日两国均经历了快速崛起的过程,也先后成为了美国最大的挑战者,美国对于日本采取的限制政策与中国也颇有相似之处。而不同之处在于二战后日本在经济、政治、国土安全上均无法独立于美国,面对压力屡次妥协。而中国的情况显然不同,我们的话语权也更加强大。

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从战后日本的经历可以看到,过于依赖美元将极大削弱国家的话语权,也将使得本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失去主动权。破除“美元中心”,让人民币登上世界舞台,才能实质上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经济发展的独立性。尽管目前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我们也要看到人民币目前的流通开放程度较美元、欧元、日元等主流储备货币仍有一定差距,比如资本项目可兑换尚未开放,人民币回流仍以银行渠道为主,国债市场深度和流动性与发达经济体还有一定差距等等,这也一定程度阻碍了人民币实用性和吸引力的进一步提升。但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金融货币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本文作者:米兰小球童,努力在腹肌和火锅烧烤之间寻找微妙平衡的投资风险守门人。

关于国策

国策投资是上海国际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华域汽车、临港控股及众多科技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的投资平台,自成立伊始即坚定地围绕硬核科技领域展开投资布局,目前已完成两支主基金募集,基金已投资项目包括字节跳动、精锋医疗、珠海冠宇、天岳先进、东微半导体、飞骧科技、伏达半导体、芯耀辉、芯德半导体、富乐华、健海科技、图达通、芯钛科技、积塔半导体、类比半导体、理想万里晖、锦源晟、琻捷电子、德兰明海、胜达克、长光辰芯、东恒新能源、麦田能源、海科电力等科技领域优质企业。

产业报国 |资本济策

今日1加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1加拿大元CAD=5.1418人民币CNY今日加拿大元对人民币汇率是:5.1418;人民币对加拿大元汇率是:0.194兑换货币兑换数额当前汇率兑换结果买入价卖出价欧元对加拿大元11.52191.52191.52191.5219美元对人民币16.89626.89626.89626.8962美元对加拿大元11.34121.34121.34121.3412英镑对加拿大元11.69181.69181.69181.6918澳元对加拿大元10.96260.96260.96260.9626加拿大元对日元184.133684.133684.133684.1336瑞士法郎对加拿大元11.35051.35051.35051.3505加拿大元对加拿大元1111190日走势图

那么多中国人在国外买房,他们的钱是怎么汇出去的?外管局不是规定一人一年只能5万美金吗?

八种常用的方法如下:1.香港地下钱庄据彭博介绍,香港有超过1200家换钱庄,经营着财富转移的业务,手续费大概每100万港元(7.7507,0.0001,0.00%)之比银行换汇高1000元人民币(6.3362,-0.0013,-0.02%)左右。原理是:大陆人A先到香港开设香港的银行账户,然后然后到换汇店,用自己在国内的人民币(6.3362,-0.0013,-0.02%)账户转账给钱庄主人B在国内的账户,确认到账后,B计算好汇率和佣金,再将等额美元或港元(7.7507,0.0001,0.00%)转到A的香港账户里。这一过程一般在两小时内就能搞定。这种境内外“对敲”、“两地平衡”的运作方式,境内外双方定期轧差、对冲结算,并未发生资金跨境流动。不过这种方式就要求两地的业务平衡、对冲,短期的差额就需要由自己垫付,对资金调集的要求比高,如果钱庄资本金不够可能会失掉很多生意。2.大陆地下钱庄换汇人将需要转移的人民币(6.3362,-0.0013,-0.02%)交给中国境内的地下钱,庄在境内向换汇人签发自香港银行的外币支票,因体积小,可以由换汇人自己夹带出境,再行兑换。一些投资者利用夹带的支票到香港购买住房。香港房价去年上涨13.5%,今年又涨9.5%。地产中介KnightFrank的研究总监DavidJi表示,“若不是非正规渠道,你如何解释香港房价涨这么大的涨幅?”3.多账户“蚂蚁搬家”利用“个人每年5万美元跨境汇款”的政策,搜集亲友的或购买大量个人身份证,开立结算账户,将大额资金分散存入银行并汇出。监管当局已经注意到这种蚂蚁搬家式财富转移的危害性,今年9月9日多家媒体报道称,外管局已下发文件要求各家银行对可能的分拆交易提高警惕,必要时拒绝购汇申请。根据外管局的规定,5个以上不同个人,同日、隔日或连续多日分别购汇后,将外汇汇给境外同一个人或机构;个人在7日内从同一外汇储蓄账户5次以上提取接近等值1万美元外币现钞;同一个人将其外汇储蓄账户内存款划转至5个以上直系亲属等情况界定为个人分拆结售汇行为。比如说,小明打算在美国买房子,受困于每年5万美元的购汇额度,因此发动家里的亲戚购汇后电汇给他(同日、隔日或连续多日)。这样就可能构成了个人购汇分拆交易,如果往前推算90日内购汇总金额超过等值20万美元,则小明就上了银行的“关注名单”。可能会被暂停外汇交易及汇款。4.回购商品有些香港的珠宝商店提供“回购”的特殊服务,在这里你可以在店里用银联卡刷金条,然后再把金条以一定的折价卖给珠宝店。5.“改装”POS机所谓“改装”的银联终端机,乃经过不法之徒使用网络技术,每当有人在香港/澳门使用银联信用卡时,银联系统却被骗,误以为交易在大陆内地进行,从而省却境外交易相对为昂贵的手续费,而且更可逃避国内外汇管制的监控,成为国内资金转移至境外的渠道。6.夹带现金最原始的“换汇”方法是夹带现金,因出入境夹带现金额度有限制,一种方式是通过人海战术多次往返,另一种就是通过特殊通道夹带,直接偷渡运送,逃过检查,深圳和香港隔着一条河,对一些“水客”说这不是一道很难越过的屏障。不过确定是这种方式比耗费人力,风险也比大。7.利用企业结售汇额度个人利用外贸公司的经常性项目进行交易。外贸公司需要汇钱出去的时候,就多报进口、少报出口,进口的时候报高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应差价对应的款项就留存境外;汇钱进就相反,多报出口、少报进口。有些甚至直接伪造企业出口贸易项目,利用进出口合同骗取外管局核准的外汇结算额度,进行跨境付款。8.人民币资产抵押贷外币对多数想在海外买房的富人说,中国有银行可以提供资金渠道。彭博介绍称,中国建设银行去年开始了一项业务,可以让其私人银行客户以人民币存款、资产做抵押,最高在香港借到2000万港元(7.7507,0.0001,0.00%)。

那么多中国人在国外买房,他们的钱是怎么汇出去的?外管局不是规定一人一年只能5万美金吗?

八种常用的方法如下:1.香港地下钱庄据彭博介绍,香港有超过1200家换钱庄,经营着财富转移的业务,手续费大概每100万港元(7.7507,0.0001,0.00%)之比银行换汇高1000元人民币(6.3362,-0.0013,-0.02%)左右。原理是:大陆人A先来到香港开设香港的银行账户,然后然后到换汇店,用自己在国内的人民币(6.3362,-0.0013,-0.02%)账户转账给钱庄主人B在国内的账户,确认到账后,B计算好汇率和佣金,再将等额美元或港元(7.7507,0.0001,0.00%)转到A的香港账户里。这一过程一般在两小时内就能搞定。这种境内外“对敲”、“两地平衡”的运作方式,境内外双方定期轧差、对冲结算,并未发生资金跨境流动。不过这种方式就要求两地的业务平衡、对冲,短期的差额就需要由自己垫付,对资金调集的要求比较高,如果钱庄资本金不够可能会失掉很多生意。2.大陆地下钱庄换汇人将需要转移的人民币(6.3362,-0.0013,-0.02%)交给中国境内的地下钱,庄在境内向换汇人签发来自香港银行的外币支票,因体积较小,可以由换汇人自己夹带出境,再行兑换。一些投资者利用夹带的支票来到香港购买住房。香港房价去年上涨13.5%,今年又涨9.5%。地产中介KnightFrank的研究总监DavidJi表示,“若不是非正规渠道,你如何解释香港房价涨这么大的涨幅?”3.多账户“蚂蚁搬家”利用“个人每年5万美元跨境汇款”的政策,搜集亲友的或购买大量个人身份证,开立结算账户,将大额资金分散存入银行并汇出。监管当局已经注意到这种蚂蚁搬家式财富转移的危害性,今年9月9日多家媒体报道称,外管局已下发文件要求各家银行对可能的分拆交易提高警惕,必要时拒绝购汇申请。根据外管局的规定,5个以上不同个人,同日、隔日或连续多日分别购汇后,将外汇汇给境外同一个人或机构;个人在7日内从同一外汇储蓄账户5次以上提取接近等值1万美元外币现钞;同一个人将其外汇储蓄账户内存款划转至5个以上直系亲属等情况界定为个人分拆结售汇行为。比如说,小明打算在美国买房子,受困于每年5万美元的购汇额度,因此发动家里的亲戚购汇后电汇给他(同日、隔日或连续多日)。这样就可能构成了个人购汇分拆交易,如果往前推算90日内购汇总金额超过等值20万美元,则小明就上了银行的“关注名单”。可能会被暂停外汇交易及汇款。4.回购商品有些香港的珠宝商店提供“回购”的特殊服务,在这里你可以在店里用银联卡刷金条,然后再把金条以一定的折价卖给珠宝店。5.“改装”POS机所谓“改装”的银联终端机,乃经过不法之徒使用网络技术,每当有人在香港/澳门使用银联信用卡时,银联系统却被骗,误以为交易在大陆内地进行,从而省却境外交易相对较为昂贵的手续费,而且更可逃避国内外汇管制的监控,成为国内资金转移至境外的渠道。6.夹带现金最原始的“换汇”方法是夹带现金,因出入境夹带现金额度有限制,一种方式是通过人海战术多次往返,另一种就是通过特殊通道夹带,直接偷渡运送,逃过检查,深圳和香港隔着一条河,对一些“水客”来说这不是一道很难越过的屏障。不过确定是这种方式比较耗费人力,风险也比较大。7.利用企业结售汇额度个人利用外贸公司的经常性项目进行交易。外贸公司需要汇钱出去的时候,就多报进口、少报出口,进口的时候报高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应差价对应的款项就留存境外;汇钱进来就相反,多报出口、少报进口。有些甚至直接伪造企业出口贸易项目,利用进出口合同骗取外管局核准的外汇结算额度,进行跨境付款。8.人民币资产抵押贷外币对多数想在海外买房的富人来说,中国有银行可以提供资金渠道。彭博介绍称,中国建设银行去年开始了一项业务,可以让其私人银行客户以人民币存款、资产做抵押,最高在香港借到2000万港元(7.7507,0.0001,0.00%)。

如何判断外籍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

2008年3月1日起,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籍人员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及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工作的外籍专家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附加扣除费用2800元,即在原扣除标准2000元的基础上加计扣除2800元,共可扣除4800元。如,在某外商投资企业中工作的美国专家(非居民纳税人)2008年6月份取得该企业发放的工资收入20000元人民币,则该人员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0-(2000+2800)=15200(元),所以,应纳税额为15200×20%-375=2665(元)。本文以下介绍外籍人员取得工资薪金、奖金以及其他几种情况的个人所得税的具体缴纳方法。一、在华的外籍人员取得的各项奖金的计税方法(一)在华外籍人员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法在华外籍人员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具体的计税方法取决于其是否为居民纳税人:1.若外籍人员为居民纳税人,则其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的规定,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具体计税方法为:先将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公式如下:雇员当月工薪所得够缴税标准,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一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占讨准占专为除数雇员当月工薪所得不够缴税标准,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薪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如,美国的A先生已在中国境内的一外商投资企业工作3年,2008年12月,他取得含税年终奖金60000元,其工资为每月4000元。则根据[60000-(4800-4000)]÷12=4933.33(元),确定税率为15%,速算扣除数为125,因此,应纳税额=59200×15%-125=8755(元)。若取得的是不含税的一次性奖金,则首先按照不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所得的商数,查找相应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转化为含税的奖金。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不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速算扣除数)/(1-适用税率),再比照前面的方法计税。例如,英国B先生已在华工作2年,2008年12月取得不含税的一次性奖金60000元,B先生的每月工资为5000元。则由60000÷12=5000(元)确定税率为15%,速算扣除数为125,转为含税奖金=(60000-125)÷(1-15%)=70441.76(元)。然后,由70441.76÷12=5870.10(元)确定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375.因此,应纳税额为70441.76×20%-375=13713.35(元)。2.若外籍人员为非居民纳税人,则其一次性取得的数月奖金或年终加薪、劳动分红等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取得奖金征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6]183号)的规定,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不再减除费用,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款,并且不按居住天数进行划分计算。即,应纳税额=取得的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但有一种特殊情况:该人员在担任境外企业职务同时,兼任该外国企业在华机构的职务,但并不实际或不经常到华履行职务,对其一次取得的数月奖金中属于全月未在华的月份奖金,按劳务发生地原则,可不作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纳税。例如,某国C先生担任境外企业职务的同时兼任境外企业在华机构职务,2008年取得全年奖金20000元,经调查,其于2008年有4个月全月未在华履行职务,则其全年奖金当年应纳税额=20000×8/12×20%-375=2291.67(元)。(二)无住所外籍人员取得的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的计税方法无住所外籍人员取得的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例如,承上例,C先生6月份工资为50000元,该月获得半年奖30000元,则该奖金应与工资合并计税,应纳税额=[(50000+30000)-4800]×35%-6375=19945(元)。但如果该个人当月在我国境内没有纳税义务,或者该个人由于出入境原因导致当月在我国工作时间不满1个月的,其取得的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各种名目奖金应单独作为1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税,不再扣除费用,全额作为应税所得额计税。即,应纳税额=取得奖金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二、在境内无住所的外籍人员取得的工资薪金的计税方法个人实际在中国境内工作期间取得的工资薪金,不论是由中国境内还是境外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的,均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个人实际在中国境外工作期间取得的工资薪金,不论是由中国境内还是境外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的,均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外所得。(一)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90日或在税收协定规定期间中在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183日的外籍人员的个人纳税义务的确定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90日或在税收协定规定期间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183日的外籍人员,仅就其实际在中国境内工作期间由中国境内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或者由中国境内机构负担的工资薪金所得申报纳税。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且不由该雇主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当月境内支付工资/当月境内外工资支付总额×当月境内工作天数/当月天数例如,美国D先生临时来中国境内的某外商投资企业工作30天,中国境内企业给其10000元人民币,境外企业给其2000美元。按规定,这2000美元免税,但应与应税所得合并来确定税率。如果按1:10确定汇率,那么,合并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10000+2000×10=300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0-2000-2800)×25%-1375=4925(元),但是,免税的那部分不能征收,所以,当月应缴个人所得税=4925×10000/30000=1641.67(元),这就将免税的部分剔除了。如果该工程师来华天数为20天,那么,应纳税额=1641.67×20/30=1094.45(元)。(二)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超过90日或在税收协定规定期间在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超过183日但不满1年的外籍人员的个人纳税义务的确定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超过90日或在税收协定规定期间在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超过183日但不满1年的外籍人员,其实际在中国境内工作期间取得的由中国境内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和由境外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的工资薪金所得,均应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其在中国境外工作期间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除中国境内企业董事或高层管理人员外,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当月境内工作天数/当月天数)例如,承上例,如果美国D先生在华天数超过90日但未满1年,某月20天在华,10天在境外,那么,该月其在境内期间境外企业支付的2000美元也应纳税。应纳税所得额=10000+2000×10=30000(元),该月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0-2000-2800)×25%-1375]×20/30=3283.33(元)。(三)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1年不超过5年的外籍人员的个人纳税义务的确定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1年但不超过5年的外籍人员,在中国境内工作期间取得的由中国境内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和由境外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的工资薪金,均应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临时离境工作期间的工资薪金所得,仅就由中国境内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的部分申报纳税。应纳税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当月境外支付工资/当月境内外支付工资总额×当月境外工作天数/当月天数)例如,E先生2006年来华,在华居住满1年但未超过5年。他是某外资企业的总经理,同时是美国母公司的销售主管,其薪金由两公司分别支付。2009年7月,他在美国工作12天,在中国19天,7月份他从中国的子公司取得收入20000元,从美国取得6000美元(1美元=6.88元),则其7月份境内外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20000+6000×6.88=61280(元),应纳税额=[(61280-4800)×35%-6375]×(1-41280/61280×12/31)=9900.65(元)。(四)在中国境内居住满5年的外籍人员的个人纳税义务的确定在中国境内居住满5年的外籍人员,作为居民纳税人,其来源于境内外的所得均需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综上所述,外籍人员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根据在华时间按支付地标准缴纳,情况如下表所示:三、雇主为雇员支付税款的计税方法雇主为雇员支付税款实际上是雇员取得了一项应税收益,必须在计算雇员的纳税义务时对此项收益加以考虑,即它应被视为雇员工薪收入的一部分,计算时应先把不含税的所得额转化为含税所得额。(一)雇主全额负担税款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月收入额-月费用扣除额-速算扣除数)÷(1-税率)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如,F先生为一外籍雇员,临时调任到北京的一家外资公司,3月份工资薪金税后净所得为83500元,则其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应纳税所得额=[83500-(2000+2800)-15375]÷(1-45%)=115136.36(元),应纳税额=115136.36×45%-15375=36436.36(元)。(二)雇主定额负担税款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雇主代雇员负担的税款-费用扣除标准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如,G先生为一外籍雇员,临时调任到北京的一家外资公司,3月份工资薪金为20000元,公司为其负担了税额6000元,则其应纳税所得额=20000+6000-4800=21200(元),应纳税额=21200×25%-1375=3925(元)。(三)雇主按比例负担税款应纳税所得额=(净工资薪金收入额-月费用扣除额-速算扣除数×比例)÷(1-税率×比例)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如,外籍雇员H先生所在的外资公司按15%的比例负担税额,若当月H先生的工资薪金税后净所得为100000元,则应纳税所得额=[100000-(2000+2800)-15375×15%]÷(1-45%×15%)=99617.96(元),应纳税额=99617.96×40%-10375=29472.18(元)。四、对外籍高层管理人员个人所得税的特殊规定在中国境内担任企业董事或高层管理职务的外籍人员,其取得的由该中国境内企业支付的董事费或工资薪金,应自其担任该中国境内企业董事或高层管理职务起,至其解除上述职务期间,不论其是否在中国境外履行职务,均应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其取得的由中国境外企业支付的工资薪金,应依照一般外籍人员规定确定纳税义务。五、具体纳税人员规定1、工资薪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纳税义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48号)第二条规定,关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90日或在税收协定规定的期间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183日的个人纳税义务的确定。根据税法第一条第二款和实施条例第七条以及税收协定的有关规定,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工作不超过90日或在税收协定规定的期间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183日的个人,由中国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是由该雇主的中国境内机构负担的工资薪金,免于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对前述个人应仅就其实际在中国境内工作期间由中国境内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或者由中国境内机构负担的工资薪金所得申报纳税。凡是该中国境内企业、机构属于采取核定利润方法计征企业所得税或没有营业收入而不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在该中国境内企业、机构任职、受雇的个人实际在中国境内工作期间取得的工资薪金,不论是否在该中国境内企业、机构会计账簿中有记载,均应视为该中国境内企业支付或由该中国境内机构负担的工资薪金。这里的“负担”应理解为境内机构将其支付给外籍人员的工资作为其成本费用入账了。对于第一种情况境外机构当月支付外籍人员工资,其境内机构将该外籍人工资作为成本入账,并挂应付境外机构的往来账款属于境内机构负担。第二种情况境内外机构都未支付该外籍人工资,但境内机构挂应付境外机构或个人的应付款项,并将该工资作成本入账,也属于境内机构负担。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二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义务人在次月七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因而,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时间应为实际取得收入时,而不是看境内机构负担的时间还是向境外机构支付的时间。如果境外机构先行已经按月将工资支付给外籍人员了,境内机构是后期才支付的,此时该外籍人员应在取得收入的当期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与境内机构何时做成本入账以及何时向境外单位支付没有关系。2、董事费:《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纳税义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48号)第五条中国境内企业董事、高层管理人员纳税义务的确定规定,担任中国境内企业董事或高层管理职务的个人,其取得的由该中国境内企业支付的董事费或工资薪金,不适用本通知第二条、第三条的规定,而应自其担任该中国境内企业董事或高层管理职务起,至其解除上述职务止的期间,不论其是否在中国境外履行职务,均应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其取得的由中国境外企业支付的工资薪金,应依照本通知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规定确定纳税义务。该文件明确,对于董事费不适用第二条、第三条的规定。即外籍人员担任境内企业的董事所取得境内企业支付的董事费,无论其是否在中国境外履行职务,只要是境内企业支付其在任期间的董事费,都需要在中国境内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中国境内企业支付和负担应是同一意思。该外籍人员在中国境内企业任董事,中国境内企业支付的董事费,显而易见是作为境内企业的成本费用入账。最后提醒一点,董事费和高级管理人员要同时适用协定的具体规定。

2021年美元汇率走势?

  近日,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呈现“双强”格*。11月16日,在岸人民币升破6.37关口,创6月1日以来新高。与此同时,美元指数也站上95点。在近期美元持续走强的背景下,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不降反升,表现强劲。

  专家预计,短期美元指数有望继续保持强势,而临近年末,在强劲出口的支撑下,人民币结汇需求旺盛,人民币汇率也有望维持强势表现。

  人民币与美元出现同涨*面

  受美国10月CPI同比增幅显著超预期的影响,美元指数连续走强,创下2020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人民币也表现强势。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101.08,创2015年12月以来新高,按周涨0.25;BIS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报105.25,按周涨0.1;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9.49,按周涨0.28。今年以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累计涨幅超过6%。

  “近期美国通胀大幅冲高,货币政策收紧预期升温。与此同时,11月英国央行推迟加息,欧洲央行行长重申明年不会加息,市场对英国和欧元区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在降温。”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大西洋两岸货币政策的最新动向,是牵动近期美元指数走高的主要原因。

  在美元指数上扬的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未现同步贬值,反而有所升值,这直接推动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更大幅度上行。王青认为,近期人民币强势运行背后有两个支撑因素:一是进入四季度,我国出口保持强劲,出口企业换汇需求推高人民币汇价,市场情绪也更加倾向做多人民币;二是11月16日中美元首举行视频会晤。本次会晤增加了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正面预期,也成为推动人民币汇价在美元冲高期间出现一波强劲走势的重要原因。

2009年到2011年欧元对美元的汇率

什么叫官方参考信息,汇率,来说,银行就算官方参考消息吧,银行网页上都可以查以往的汇率。现附上半个月的汇率表。欧元1053.041030.841061.51059.371059.372007-12-21欧元1056.511034.2310651061.991061.992007-12-20欧元1059.751037.41068.261061.991061.992007-12-19欧元1057.181034.891065.671065.161065.162007-12-18欧元1058.581036.261067.091075.761075.762007-12-17欧元1058.581036.261067.091075.761075.762007-12-16欧元1069.991047.431078.591075.761075.762007-12-15欧元1078.761056.021087.431083.251083.252007-12-14欧元1077.811055.081086.46108010802007-12-13欧元1081.481058.671090.161085.661085.662007-12-12欧元1080.81058.021089.491083.041083.042007-12-11欧元1080.241057.471088.921084.691084.692007-12-10欧元1080.241057.471088.921084.691084.692007-12-09欧元1077.521054.81086.171084.691084.692007-12-08欧元1075.551052.871084.191084.391084.392007-12-07欧元1083.091060.261091.791091.491091.492007-12-06欧元1079.031056.281087.71085.481085.482007-12-05

九十年代加元美元汇率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