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加息是什么意思(降准和来自降息的关系)

2023-11-27 09:50:54 59 0

降准和来自降息的关系

2020年1月1日央行又发布了新的降准消息,降准属于央行货币政策之一,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那么降准和降息的关系是什么呢?降准和降息的关系降准和降息虽然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是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一个信号,且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对房地产市场或许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降准后银行流动性会有所增加,1月份新一期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也有望小幅下调,LPR利率的调整对房贷利率会产生直接影响,如果LPR报价下调,那么房贷利率也有望随之下降,不过具体还需等到1月20日的LPR实际报价。以上关于降准是加息还是减息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温馨提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银行降准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比较复杂,因为降准不仅涉及到国内,也涉及国际的宏观形势,我来仔细回答一下。

对于没有紧密追踪财经新闻的同学,我先介绍一下背景情况。在国庆长假最后一天,也就是10月7日,星期天,央行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一个星期后的10月15日开始执行。因为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需要存放在央行的资金减少了,也就是可以发放贷款的资金增加了,所以是个增加货币供给,有利于经济上行的政策,也就是股市上常说的“利好”政策。

分析一个政策呢,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把这个政策读细了,关于这次降准,其实有三个细节是大家需要注意的:

首先,这是年内第四次降准。前三次分别是1月、4月和7月,每次间隔大概3个月。

第二,这次是全面降准,对所有商业银行都降准,而且幅度较大,达到1个百分点,我们平时一般降0.5个百分点,而且很多时候是定向降准,这次是“阳光雨露全面普照”的这么一个降准,而且幅度差不多是平时两倍。释放资金总量达到12000亿,超过前面几次。

这里又是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了,很多那种报道上写12000亿,其实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这12000亿不全是净增量资金。央行在降准同时表示,其中4500亿用来对冲10月15号即将到期的MLF,也就是中期贷款便利的资金,所以实际上释放的额外资金只有7500亿。

说完了这三个降准的细节,我们来说说为什么要降准?降准的效果会怎样?以及后续的政策会怎么走?

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要降准。在国庆黄金周的最后一天紧急降准,时机选择耐人寻味。从各方面情况看,你可以把它看做是对国内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的一种紧急应对。

从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角度来看,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速依然很高,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是最高的,但是目前处于周期性下行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基础设施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

我们在前面课程里说过,金融市场是“情绪”驱动的,目前的经济冷,我公号去年年底就做过分析,是周期性的冷——人的体温也有波动,经济体温度出现波动是正常的——问题是市场情绪容易放大这些温度的涵义,尤其是很多人将周期下行误解为趋势下行,悲观情绪严重。这样的背景下,降准当然有了一种对抗经济周期,安抚市场情绪的含义。

从国际经济环境角度看,目前形势也比较复杂。美国的贸易政策转向,提高关税,而且,美国经济又正好处于周期上行的阶段,美元在9月底还加了息,美元一直走强,美国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形势,搞得整个新兴市场一片风声鹤唳。国庆长假期间,国际资本市场很动荡,港股不休市,一周下跌了4.4%,可以说是大幅下挫。作为新兴市场的一员,新兴市场的波动一定会影响到我们国内市场的情绪。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国内市场是需要一些“对冲”的。

所以在这样的国内、国外背景下,央行紧急降准1个百分点,主要是刺激经济、安抚市场的作用。那么会有什么效果呢?

首先看7500亿的资金增量,你可能听起来觉得很多,但实际上,这个数字不是那么大。因为今年的社会融资总量,比去年下降了2万多亿,这时候增加7500亿,实际上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下降的趋势。而且,因为经济偏冷,放款风险变大,银行会很谨慎,不然坏账都是自己兜着。在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谁也不敢不顾债务风险,而是会愈发谨慎。这样一来,这些释放出来的资金不一定会很快变成企业贷款。就像央行打开龙头放水了,但很多人不愿意去买水,所以这个水也不一定能浇到庄稼地里去。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对内对外的经济形势比较复杂,所以降准的效果有待观察。

那么做沙盘推演,下一步会怎样?考虑到基本的经济形势没有改变,美国经济依然不错,年内还可能加息,而在美国加息的背景下,国内如果降息刺激经济是很难的,但宏观面又必须保持一定宽松,所以央行如果再次降准也不会令人意外。

简单概括一下,要点是三句话:

第一句:国庆黄金周紧急降准,是国内外经济形势紧张之下的紧急应对措施,也是一个及时必要的风险对冲利好政策。

第二句:7500亿的增量资金,对刺激经济作用有待观察,并不能够完全安抚市场情绪;

第三句:预计年内保持宽松,继续降准的概率很大。

另外呢,关于降准以及宏观预测的问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公众号“徐远观察”,在宏观问题上,我参考徐老师的观点和判断比较多。

大事!央行降准了,美元却一直加息,这意味着什么?

这几天全球经济发生了几件大事:

1美债利率上升到了近7年来新高,达到3.2%,对此美股,港股和全球其他股市开始下跌,

2人民币宣布降准,降低1个点,释放出来的资金除了替换10月15号到期的4500亿中期借贷便利,还多余出来7500亿资金。

如何解读这二件事情?为什么美债会上涨?中国为什么宣布降准?为什么全球股市会下跌?股市,债市,楼市是什么关系?这对中国股市,楼市会发生什么影响?

这些问题都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我希望把其内在逻辑分析给你听。

1美元加息,美债利率上升,股市下跌之间的关系

现在美债的利率已经上涨到了3.23%,为什么会提高利率?因为美元的利率提高到了2.35%,这就是所谓美元走强,而美债和美元是竞争关系,为了吸引更多人买美债必然利率要同比上涨,而且还要比美元高一点,所以才会提高到3.23%,这是7年来的新高点。

那为什么美元要提高银行利率?在经济萧条期降低利率鼓励消费,在经济繁荣期提高利率,压制过热,这就是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应对不同的经济周期。

在2008年发生了次贷危机,为了尽快走出经济低谷所以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把利息降低,居民开始借钱消费,企业借钱生产,经济蓬勃发展,随着借钱越来越多居民和企业的负债率越来越高,如果任由不管继续执行低利率政策,居民和企业最终会因为债务太重而破产,会发生金融危机,所以就要通过提高利率压制过热的经济,从2015年到现在美元一直在小幅度加息就是这个道理。

美债作为一种投资品,跟随美元加息,必定会吸引资金从股市抽出来,所以美股下跌,而美元和美债同时利率上升必然引起全球资金从股市流出,所以全球股市也下跌。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债券的利率和银行的利率是同比增加的,但是和股市却是相反,利率和股市之间就像跷跷板,利率提高所以股市下跌;而利率下跌股市牛市就会来临。

2为什么中国宣布降准

所谓降准是这样,央行要求商业银行为了应对风险,每100元要提取20元放在央行,这20元就是风险准备金,降低1个百分点就是现在只需要提取19元了,因为货币资金量非常庞大,所以降低1个点也释放了1.2万亿人民币出来,其中一部分归还上一次借款4500亿,也就是所谓的中期借贷便利,这也是一种向市场投放货币的工具,除了还上次的钱还剩下7500亿,这些钱按照政策导向会给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提供流动性资金。

所以大白话是这样:上一次市场不是没有钱了吗?不是缺少流动性吗?行,我释放4500亿出来,现在一看还是不够啊,怎么办?我再释放1.2万亿出来,但你先把上次借的还掉,等于向市场又投放了7500亿资金。

3为什么和美元货币政策完全相反?

有意思的地方正是二国为什么完全相反呢?美元执行加息政策就是收紧市场流动性,挤经济的泡沫,原因前面解释了,执行多年的宽松货币政策之后还不加息会发生金融危机。难道美国就不怕美元加息会直接导致金融危机?关键是美国有这个底气,因为美国GDP达到了近十年的新高4.2%,失业率达到历史新低,企业活力很强,所以美国敢加息而不怕金融危机。

事实上中国和美国都是从2008年次贷危机这个点起步,之后二国一直都执行宽松货币资产,中国2008年发行了4万亿刺激经济增长,而为什么美国现在开始执行紧缩货币政策而中国没有跟随?关键是二国国内经济状况不太一样。

中国经济现在的挑战有这些:

1出口下降,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2债务危机

3楼市房价高企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经济增速会下降?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是经济周期必然的现象,关键是在经济增速下降的时期需要通过市场修复经济结构,忍受经济增速放缓,一旦度过这个时期经济就会恢复正常速度。这个道理就像人一样,人身体有累的时候,有生病的时候,当累了要休息,病要要修养,虽然不能像平时一样快步前进了,但是如果不允许停下来靠吃兴奋剂让身体继续高速奔跑,长期身体会形成药物依赖,体质反而变差。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美国从2008年之后忍受了这个身体自愈的过程,现在身体好了,跑的飞快,所以加息降温。

但是中国经济却没有经济增速放缓的时候,一直都很高,而最关键的是经济增长的方式。我们都知道中国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包括几个部分:工业领域投资,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

现在这三个领域遇到了不同的挑战:

1工业,制造业因为没有完成产业的升级所以产品的价格上不去,还是像过去一样拼成本,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成本和周边其他国家比没有很大的竞争力了,所以出口下降了,利润越来越少,企业就不愿意投资了,往里面投资的资金肯定也越来越少,这一块经济增速就降下来了。

2基础建设投资,经过几十年的投资中国的基础设施已经非常的完备了,高铁,机场,高速公路,城市建设等很不错了,这就存在经济效应递减的问题,过去投资1块钱可以产出2块钱,所以经济高速增长,而现在再投资一块钱可能最多产出一块钱,甚至只有产出6毛钱,所以不能拉动经济增长了。

3房地产投资,房价这么高了,还能依靠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吗?显然不可能了,所以房地产也失去了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那怎么办?还有什么可以拉动经济增长?

第一个办法: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中国民营企业具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大多是规模很小,但是却贡献了GDP增长的60%,解决了70%的就业,但他们一个严重的问题:没有钱。

过去银行是不太愿意给这些中小企业贷款的,那这些年宽松货币政策的钱到哪里去了?答案是基建和房地产行业,所以才有一种说法:越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对中小企业就越是形成挤出效应,所谓挤出效应说白了就是向基建和房地产投资的钱越多,对实体经济投资的钱就越少。

高层早就知道这个问题,要想办法把中小企业盘活,他们不是没有钱吗?不是被债务压的透不过气来吗?行,释放一点流动性给他们,这就是今年来通过各种方式释放流动性的原因,叫做“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中小企业就像嗷嗷待哺的小鸟一样,只有给点食物立马就能起飞,这就是这次降准的内在逻辑。

第二个办法:也是老办法,就是继续基建投资,所以今年4万亿地方债放出去,也是一部分还旧债,一部分投入基建拉动经济增长。

这是中国不可能跟随加息的第一个原因,因为加息之后市场的流动性会更加紧张,实体经济会更加困难。

第二个原因:债务危机

当下中国企业,居民的地方债已经达到GDP的2倍,在这个时候如果执行加息,资金会更加紧张,债务问题可能全面爆发,经济增长速度会进一步下降。

第三个原因:楼市

如果执行加息政策,那么最严厉的考验是楼市,楼市的背后其实是就是债务问题,居民负债高,企业债务高,包括地方ZF债务高其实就是欠银行的钱,这几天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万科,碧桂园等开始带头降价了,加息会让流动性进一步收紧,楼市会发生什么?可想而知。

以上就是中国不可能跟随美元加息,而且还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的原因。

各位理解了吗?所有一切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保持经济增长?为什么保持经济增长如此重要?这个问题我要留给各位自己去理解。

其实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方式各个发达国家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消费拉动,也只有通过这个方式中国才能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矛盾的,因为投资是依靠资本投入,最终投入到经济中的利润回报也是给了有资本的人,有资本的人就是有钱人嘛,所以投资拉动经济的一个副作用是社会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依靠中产阶级,这个阶层在发达国家是人数最多的,这个阶层不崛起消费就拉动不了经济增长,而这个阶层是依靠人力资本赚钱,所以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越依靠投资拉动就越会挤压中产阶级,形成这样的循环:为了经济增长重视资本投入,资本投入越多就越依靠资本投入,而真正能拉动经济增长的中产阶级没有培养起来。

所以当下最最重要的是希望本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给中国改革一定的时间缓冲,这个改革的终极目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方向是搞活实体经济,其实就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活力,方法是降低企业税收,提高老百姓收入,培养中产阶级,用市场配置资源,减少ZF的行政开支,减少ZF对经济的直接参与程度——减少投资拉动经济。

只有往这个方向,中国未来一定辉煌,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是分分钟的事情,我们要相信日本,韩国,台湾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同样可以做到。

但我们也必须清楚,我们要抓紧时间了

三和普通人的关系

央行说了,我们执行的是“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决不搞过去大水漫灌的方式,这个政策下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其实就二个:楼市和股市。

前面说了美元利率,美债利率,股市的关系,人民币利率并无变化,中国的国债利率也只有3.45%左右,所以还不足以拉动股市的上升,只有在政策市全面来临之后,市场底才会来临,然后股市才会上升,现在还在发新股,还没有明显的政策倾向,所以股市牛市也许还需要等。

那楼市呢?从政策层面来说肯定极力打压房价,而且这一次释放出来的资金并不多,利息并没有降低,所以对楼市的影响远不如想象的那么大,所以不要去投机买房。

从整体来说,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而要投资拉动必须是宽松货币政策,所以未来的趋势是“高通胀,低增长”,在这个情形下,必须要找到可以跑赢通胀的资产进行投资。

更多优质财经内容,请关注黑马财经圈!

欢迎大家下载知识星球加入黑马铁粉群,在里面可以看到一些公共媒体看不了的内容,学投资,学如何分析企业基本面,如果估值,可以解答各种问题。

也欢迎你加入黑马读书群,本周开始讲第五本投资书籍

降准降息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要说的太专业听不懂。。。

想一下:你去银行存款或者贷款的时候,银行会告诉你存款利率或者贷款利率。1、加息就是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上调,你存在银行的利息会增加或者贷款的利息增加,当银行利率高于社会上的正常资金收益率时,能是银行储蓄增加。2、降息与加息相反,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下调,刺激百姓将存在银行的钱取出来做投资或者消费,对股市是利好,因为降息将导致流动资金增加,必然有部分会流入股市。3、降准主要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般银行开展日常业务必须在央行留定一定比率的准备金,相当于担保。降准的作用也是加大货币投入,与降息的作用殊途同归,但是由于降准针对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因此投放的货币量有放大效应。

加息降准还是不对称加息

导语

美联储加息在即,这两天讨论中国货币政策是否跟随怎么跟随的声音也多了起来,有说加存贷款利率的,有说不对称加息只加存款的,也有说加息降准的,总之……各方观点扑面而来,不知道该听谁的,整个儿感觉都蒙了。

起源在于12月份美联储加息的时候,我们太佛性,只是公开市场跟着加了5bp而已,以前公开市场利率变动一般都以25bp为一个单位,后来降低为10bp,燃鹅5bp的佛性加息真的从来没有见过,当时公开市场利率上调幅度是低于预期的。那么三月这次美联储再加息,按照趋势来说,我们公开市场不跟都是有可能的,25-10-5-0,这个节奏,毕竟去年我们长期国债利率大幅上行的时候,美国的国债利率根本没有动,就算是非常care中美利差的研究者也应该认可现在的中美利差足够大了,更何况两个大国的利率为什么一定要联动呢。从经济学观点上来说,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大国的货币政策一定要首先面对国内经济基本面。

 

但是从资本市场传导的角度看,由于美元的铸币权,全球的流动性的确受到美联储政策的重大影响,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愿意不愿意,客观存在美国感冒全球吃*的状况。因此,这是不得不考虑不得不跟随的因素,那么问题来了,具体中国央行要怎么跟随呢,我是这么想的:

 

1、公开市场加。问题是5bp还是10bp,或者因为上次加的太少,这次加到20bp,这都不重要,因为本来我们就是利率走廊的调整思路,而且银行的资金成本因为金融监管的问题,早就已经上升了不少了,广大非银的资金成本,FR007上的幅度更大。我们对比一下12月份MLF到期时央行的操作情况,当时由于要跟随美国加公开市场利率,到期的MLF是暂时不续作的,等加息结束以后才续作了大量的MLF,就是高价放钱的意思。这次呢?到期的MLF不仅立即续作,而且是超量续作,就是在价格还便宜的时候给了大量的钱,如果这次我们的跟随方式还是公开市场利率的话,无论是加多少,怎么加,央行都相对12月份更加温柔一些了。

 

2、加存贷款基准利率。如果是同时加存款和贷款利率的话,应该是广受银行欢迎的,加了贷款利率以后,跟大企业的谈判能力增强了,哪怕是不上浮也能多拿点利差。但是对称加息可能受到的阻力会比较大,一方面是因为今年对经济的普遍预期是平稳或者平稳下降,几乎没有人预期是延续去年的高景气态势,想要发展经济的部委很多,可是想要控制泡沫风险的部委就不那么多了;另外一方面加息的主要因素还是通胀,现在的通胀预期全年破3还几乎没有吧?如果是只加存款利率不加贷款利率,从各个部委之间的博弈状况来看,阻力不会那么大,但是这么做的效果其实不好。银行股肯定暴杀一把,但是从支持实体经济的角度讲,对称加息和不对称加息的效果其实没有区别,要知道现在我们基本上实现了全面利率市场化,银行作为经营主体,并不会坐以待毙。不对称加息的情形下,短期银行利差迅速收窄,但是银行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把成本上升的部分转移出去,对大企业没有议价能力,转移不了,那就在小企业和房贷上使劲加,东莞都已经出现房贷利率上浮40%的状况了,最后一定是80%以上的利差压力传导出去的。我们金融自由化和其他国家相比还不那么深化,你要借钱,找银行还是最方便也最便宜。最最重要的是,回顾历史,从来没有加息只加一次的,如果这次加息了,标志着中国央行开启加息周期,注意,这不是仅仅是金融市场的加息周期,而是对于实体经济的加息周期,基本面数据支持够么?

3、今天早上有人开始跟我讨论加息降准的可能性了~版本真心层出不穷。按照传统理论,加息降准这个事情简直是邪教一般的存在,加息意味着经济过热,货币政策收紧,降准意味着银根放松,货币乘数的扩张,到底几个意思,放松还是收紧啊?不过在加入宏观审慎(MPA)框架以后,这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要执行中性的货币政策,现在经济基本面的情况尚可,但是金融杠杆的问题压力依然存在,就是银行表外业务要缩减,如果表内的信用创造速度没有补上的话,那么M2就还要继续下降,这个一般推导一下就可以了,我就不详细写了。由于表外的货币乘数比表内要高,如果要保证M2增速不继续往下掉,表外掉3000亿,可能表内贷款要补到4000亿,总之是要比3000亿高的。银行要这么放贷款必须有基础货币的支持,很多银行的朋友可能会抱怨今年缺存款,非常缺存款,业务好难做,如果是一个分行一个商业银行是这个状况,那有可能是一个银行的问题,但是如果所有银行都是这个感受,那就是宏观层面上的问题,那缺的肯定不是存款,而是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不足,贷款不足,存款是贷款的结果,没有派生,银行之间怎么拉存款都是没有用的。所以反而降准加息的选择在我看来更合理一点~

4、至于时点,在M2没有继续往下走之前,应该不会提前降准,一旦稳不住,估计降准就来了。所以加公开市场利率的时点在前,降准或者增加基础货币投放的时间点在后。

 

以上~

感谢阅读

©ZY的投资自习室

每一次的阅读

都是思维的碰撞

降准加息是存款利息吗

降准降的是存款准备金率,相当于银行有更多的钱用来贷款了,目的是为了增加货币流通刺激经济;加息指存款、贷款利息同步增加,目的是为了减少货币流通防止经济过热(央行每次加息都有公告,可上央行官网查询)。降准加息一般不会同时,除非是定向降准。

美元加息的预期下,中国为什么选择降息降准

降息降准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此举旨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向经济中注入流动性。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也有助于提升普通家庭的储蓄收入,这对于中国经济朝着内需拉动型增长模式转型至关重要

降准是加息还是降息?

降准既不是加息也不是降息,而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其作用是通过降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增加银行的流动性,鼓励银行增加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与加息和降息不同的是,降准的影响更加温和,不会直接影响到市场利率和货币汇率等,而是通过间接影响实现调控目标。

【大白话说经济学】什么是降准?什么是加息?什么是CPI?什么是MLF?什么是PSL?

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有一个尴尬:不知道重大的经济政策或新闻在说什么?其背后意味着什么?那么,小编就用大白话的形式来给大家解释下。

国王的财政大臣(中央人民银行)给财主们说:“我借钱给你们,然后你们可以再把钱借给企业,但是他们到时候要还更多的钱回来(要多还的钱即利息),同时,企业也需要可以在你们那里存钱。”,财主们即商业银行。

财政大臣对企业说:“财主A、财主B、财主C、财主D、财主E都是靠谱的人,大家可以把钱放到他那里,也可以从他那里借钱”,财主即银行。

财主们说:“假如大家把钱放到我这里,我可以定期或在一定的时间内给大家更多的钱”,大家把钱放到财主那里,这叫存款(定期的叫定期存款,不定期的叫活期存款),给你多于你存的钱叫存款利息。

财主们说:“我这里有钱,可以借给你一段时间,但是到时候你必须给我更多的钱。”,大家从财主那里借钱,这叫贷款,你要还的多于你借的部分就是贷款利息。

财政大臣给财主们说:“你们必须保证手头上随时有%20钱存在我这里不能动,以保证有钱可以让存钱的企业可以取。”,财主们存在财政大臣那里的%20的钱就是存款准备金。

过几年,财主们手上的钱都被企业借走了,没有钱可以往外借了,于是就报告给财政大臣。财政大臣想了想说:“这样吧,存款保证金由原来的20%降低一点,降到19%。”,这就是降准(降低存款保证金)。

又过了几年,财主们手上的钱又被大家借光了,有一些钱过几天才能回款(借出去的钱还回),于是汇报给财政大臣,财政大臣又想了想,说:“我借钱给你们(财主们)一些钱,你们先用着(发放贷款),你借出去的钱被还回来了以后,再还给我,但是还的时候要多给点。”,这叫MLF(Medium-termLendingFacility:中期借款便利)。

财政大臣还说:“如果你们钱还不够用的话,把向你们借钱的人抵押给你们的东西抵押给我,进行再贷款”,这叫PSL:(PledgedSupplementaryLending:抵押补充贷款)。

过了几天,财主们给财政大臣说:“大人啊,我把钱借给那些百姓(公司),他们好像还不上了,我们手头也没有能外借的钱了,怎么办?”。财政大臣说:“那就再给你们降准吧,但是降准的钱只能用于按照市场价格购买还不上借款的公司的股票,这样你借出去的钱就相当于买股票了。”,这就是市场化债转股(债务转为股份)。

N天后,财主们又找财政大臣,说:“大人啊,借我们钱的公司经营不下去了,怎么办?”。财政大臣说:“唉,那是在不行就把他们的抵押品(不良资产)拍卖了,能弄回来多少算所少,不够的就只能当 坏账处理吧”。

几个月后,某天财政大臣吃饭的时候发现原来去年5毛一碗稀饭,现在3块钱一碗,惊叹道:“我的天呐”,钱不值钱了(这是通货膨胀的表现)。然后做了一个组运算:

(2018年的稀饭单价/1995年稀饭单价)*100%=2018年CPI  3000%

(2017年的稀饭单价/1995年稀饭单价)*100% =2017年CPI  2000%

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

发现cpi同比去年增长了1000%,天呐!严重的通货膨胀!于是财政大臣对财主们说:“你们从我这里借的钱,现在要多收利息,由原来的3%,提高到5%”,这就是央行加息。

于是乎财主们对借钱的人说:“央行给我加息了,现在要提高你们的借钱利息”。

然后很多公司的融资成本上升,利润下滑,手里的钱少了(这是通货紧缩),然后花钱也谨慎了,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不买了,飞核心岗位员工工资也不给涨了,甚至把非必要岗位裁撤了。

员工工资不涨了,甚至失业了,所以不敢花钱了,原来喝3块一碗的稀饭,现在改喝水了。饭馆老板发现,喝稀饭的人越来越少了,吃饭的人也少了,于是乎,降价卖稀饭,原来3块一碗的稀饭现在卖2块,面条什么的也都全线价格下调(CPI降低)。

MLF、降准、PSL都是央行放水(货币宽松)的工具,会造成通货膨胀。但是2018年都是定向放水,也就是所谓的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加息是抑制通货膨胀的工具,但是18年似乎没有过加息,一直在放水,从未加息。

目前从各大媒体评论来看,大多数人把18年的三次降准看做是货币宽松信号,也就是放水的信号,其预期也是后半年还会继续降准放水。

小编认为,目前的经济形式是这样:一切问题都出现在房地产上。炒房者用手头的资金和部分(自)媒体合谋炒高房价上涨预期,然后房价预期撬动了民众购(炒)房,进一步炒高了房价上涨预期,然后更多的民众进入炒房大军,用手头少量资金撬动银行大部分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楼市。

民众的钱和银行的本来应该做实业和促进科技发展的,但最终都进入房地产,流入炒房者的口袋。也就是说房价上涨肥了炒房者的口袋,掏空了实业、掏空了科技发展资金,绑架了中国经济发展,制约了国家科技发展,也将掏空最后一波接盘侠。如果任由房价继续上涨,社会氛围将继续更加为暴富而浮躁,贫富差距将进一步快速拉大,对社会稳定非常不利。当前契机非常适合让房价暴跌一次、并加大限售,暴跌可套牢炒房者,缩小贫富差距,让房子回归住的属性,同时也会改变浮躁的社会氛围,让发展实业和科技再次回归到民众的思想里。

以上是白话财经第一期,后面还会陆续推出GDP、PPI、基金、期货、外汇、保险、期权等,敬请期待。

在股市上降准是什么意思?降息又是什么意思啊?

必须的,不要单纯的解读为降息降准,要解读为国家传递出来的救市信息,这个措施如果救不了股市,还会有后续诸多的货币工具、救市办法,不扭转走势决不罢休,这就是国家的决心和决策。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