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股票还会有人收购吗(暴风可能不会成为下一个乐视,但已无缘巨头之路)

2023-11-24 08:52:59 59 0

暴风可能不会成为下一个乐视,但已无缘巨头之路

「椅子,是办公第一生产力」

符合人体结构?才能保证血液循环通畅?产生更多氧气?思考更高效?工作更出色?赚更多钱?买更好的椅子?把你老板踩在脚下?就现在,请收下日本知名冈村电脑椅制造商出品的办公多功能人体工学转椅??

传奇陨落!暴风冯鑫被公安机关“带走”,被称“乐视第二”,七万散户踩天雷高管却早已跑路……

从天生骄傲到可能锒铛入狱,传奇的陨落,今晚暴风迎来了一场“暴风”……

暴风集团(300431)7月28日晚间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冯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相关事项尚待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

公告截图

公司表示,目前公司经营情况正常。公司管理层将加强管理,确保公司的稳定和业务正常进行。同时,公司将制定相应工作管理办法及应急预案,最大限度保障公司各项经营活动平稳运行。

截至发稿,暴风集团尚未向记者回应实际控制人调查细节;暴风TV方面表示刚刚得知消息,并不了解上市公司情况。

冯鑫是谁?

公开信息显示,冯鑫,男,山西阳泉人,199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1998-2004历任北京金山软件公司历任市场渠道部经理、市场总监、毒霸事业部副总经理;2004-2005任雅虎中国个人软件事业部总经理;2005年底创办北京酷热科技公司,推出自有核心技术的播放软件——酷热影音;2007年初收购“暴风影音”,组建北京暴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CEO;此后,其操控暴风影音并在国内创业版上市,暴风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天眼查信息显示,围绕冯鑫有高达552条风险提示,其中冯鑫所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暴风集团,今年6月、7月被北京、上海等地区人民法院6次公示为失信公司,被定性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4次因暴风集团股权冻结相关事宜被要求司法协助。半年报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暴风集团发生诉讼赔偿费用约2000万元。

自从2018年以来暴风集团实际控制人冯鑫就极少公开露面。他的最后一条微博停留在2019年6月5日,微博内容显示,在内部会议上暴风集团发布了全新的视频播放器——“暴16”,可是在这条微博的评论里充彻着网友对暴风集团的失望与愤怒。

此前,7月18日暴风集团召开网络投资者接待会,对于暴风集团2018年的10.9亿亏损,暴风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冯鑫表示,亏损主要系公司控制子公司深圳暴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受资金周转影响,库存备货不足,收入有所下降。其次互联网视频行业竞争加剧,公司互联网视频业务营业收入有所下降。公司根据经营情况及资产状况对部分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冯鑫称,暴风集团拟从6方面改善公司经营情况,包括加积极与客户、供应商沟通,进行债务重组;积极协商为暴风智能引入战略投资者;创新融资渠道、化解债务风险;积极引入优良资产等。

有投资者提问:“公司会不会退市?半年报净资产为负了吗?”冯鑫对此回应称,“目前公司积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坚持应对面临的困难。目前未触及退市条件。”

暴风传奇的陨落

被称“乐视第二”

暴风集团的上市经历也堪称一部传奇。暴风集团于2015年3月上市。最初发行价为7.24元,上市后股价疯涨,曾创40天36个涨停的记录。在2015年5月末股价达到327.01元,涨了44倍,被市场称为“妖股”。

当时,有媒体称,暴风内部因此诞生了10个亿万富翁、31个千万富翁、66个百万富翁,暴风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冯鑫本人账面身家也超过百亿。此后,暴风市值最高的时候一度超过400亿元。

此外,这家公司也曾非常喜欢追热点,也号称要布局宏大的生态,以至于坊间有人将其称为“乐视第二”。

从目前情况来看,其所面临的窘境的确与乐视网非常相似。在实控人出事外,公司经营也早已陷入困境。资料显示,公司是上市业绩就变脸的典型。公司上市的201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73亿元,但2016便下降为0.53亿元,2017年继续低迷,仅为0.55亿元。2018年,公司亏损额高达10.90亿元。近日的业绩预告则显示,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亏损23,000万元~23,500万元。

公司的股价也持续下跌,股价自4年前高位缩水幅度超过95%。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的股市异常波动期间,作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冯鑫曾发出倡议,号召暴风全体员工积极购入暴风科技股票。其同时承诺,在2015年7月17日至7月21日期间增持暴风科技股票,并连续持有6个月的,若因增持股票产生亏损,由其个人予以补偿损失。

在这份倡议书中,冯鑫还表示,公司、大股东以及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将积极探索通过股份回购、增持等方式维护公司股价稳定。

不过,随后公司重要股东、董监高很少有增持举动,反而是连续减持公司股票。就在这个月,公司高管人员张鹏宇减持公司股票5.13万股,合计套现超过30万元。

此次公安机关尚未披露具体细节,但媒体分析冯鑫此次的风波可能源于2016年的一场资本冒进。

当年,暴风集团刚刚在A股上市,并快速成为A股明星企业,找过来的合作方很多,这其中就有光大。2016年5月23日,暴风集团与光大合作,要用52亿元的杠杆完成对国际体育版权代理巨头MPS65%股权的收购。暴风集团、冯鑫及光大浸辉还签署了一份意向性协议《关于收购MP&SilvaHoldingS.A.股权的回购协议》。各方如意算盘是,冯鑫为光大资本的投资兜底,承诺MPS收购后注入上市公司。但MPS这家公司被收购后,却持续走下坡路,2018年10月17日,经FFT申请,英国高等法院下令将MPS进行破产清算,这距离MPS被收购还不到2年半的时间。随着资本市场持续回落,市值大幅缩水的暴风集团也无力将公司装入上市企业。

中国资本被三个意大利人割韭菜,让各方很愤怒,尤其是招商银行出资近35亿,损失惨重。一怒之下,招商银行还对光大证券展开诉讼,要求要求光大资本履行相关差额补足义务,诉讼金额约为34.89亿元。而在这场风波中,各方损失的利益巨大,光大方面也不会轻易放过冯鑫,冯鑫作为实力相对较弱的一方也自然难逃关系。(此前报道:世纪大骗局?两个意大利人摧毁52亿元中国财富,招行怒告光大“黑沙掌”!)

基金悉数撤离期间多次抄底“折戟”

据wind数据显示,目前69,002人持有暴风集团,但并没有机构投资者持股数据,这也就意味着几乎持有者多为散户投资者。

对于暴风集团而言,出道既是“巅峰”,在以9.43元的超低发行价,随后一路上涨至327.01元(注不复权)。不过后期走势来看,除了2016年初有过短暂的反弹之外,其余时间都在不断下跌,截至目前已经6.3元,较最高价跌去95%。

在此期间,机构曾不断进行抄底,期间也不乏大型公募基金和明星基金经理,但是遗憾的是面对“跌跌不休”,大概率没有获得较好收益。

2016年半年报显示,基金持有8.17%暴风集团,中欧基金、易方达基金、农银汇理基金和富国基金持有比例居前,其中明星基金经理包括易方达基金宋昆、农银汇理基金的付娟和富国基金的魏伟,其中宋昆刚刚获得2015年的年度冠军。随后股价持续横盘近半年,并在2017年初跌破47元底部大关。

第二轮抄底是在2018年二季度,不过此次持仓产品主要是以被动型产品为主,持仓靠前的分别为易方达基金、华安基金、富国基金和天弘基金。持仓靠前的主动型产品包括华安安享灵活配置混合型、华安安享混合和中融融安混合三只产品。暴风集团在此2018年二季度到三季度之间,股价由27元最低跌至9元,最大亏损可达60%。

在暴风集团上市的这4年中,曾多次得到证券研报的强烈推荐,其中招商证券曾给与强烈推荐,目标估400.00-430.00元。

可谁知,如今一片狼藉,往日繁华如梦。

来源:凤凰网财经、证券时报、蓝鲸财经等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点在看支持凤财君

暴风科技有可能重组成功吗?

重组成功,则看好反之,一败涂地

曾经创造创业板神话的暴风集团还能起死回生吗?为什么?

曾经的涨停板最多王者,今天已经沦落到如此的地步,真的是造化弄人啊。

记得当初我中签了这只暴风科技,一签收益达到了10万左右,真的是很舒服啊,但是如今来看,暴风科技的神话已经退去,留下的是一地鸡毛。

对于个股来说,最怕的就是三种情况:

第一,业绩造假,一旦业绩造假,前期的估值判断都会成为“报废”,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也会造成季度恐慌,造成股价下跌;

第二,牛市风险控制不当,造成熊市资金断裂,就好比在牛市里展开的项目过多,负债和股权质押比重较大,那么一旦进入了熊市,就会出现严重的风险,甚至出现资金供应不足的结果;

第三,主营产品的核心竞争实力被剥夺,呈现市场占有率和收益率的下降。如果一家公司的主营产品出现了问题,那么无疑是灭顶之灾。

而对于暴风科技来说,可能就是因为这如此!

1、曾经霸占PC端的软件暴风科技,如今其实已经面临核心产品缺乏竞争力的表现。因为现在大家都是做一个移动端的选择,就好比手机,就好比网上直播平台,就好比爱奇艺,优酷这样的网络播放网站,很少有人用到PC平台播放,自然降低了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

2、暴风科技引以为豪的VR,其实在目前看来就是一个笑话,不仅没有拿得出手的竞争力,甚至在圈了一笔钱后不知道做了哪些提升和改进。

3、业绩持续变脸,利润持续下滑,面临退市风险!

暴风影音官方网站移动端和PC端以及App均出现问题,无法正常打开,官网出现乱码排版,App则显示网络异常。新浪科技检测后发现,暴风影音官方网站移动端和PC端以及App,确实均出现问题

4、实控人被捕,暴风集团全部高管已经全部辞职,公司出现了信息披露工作人员缺位的情况。

所以,综合来看,现在的暴风科技,无论是从基本面上,从业绩上,还是从产品上都已经“凉凉”!

能起死回生吗?

有点难为它了....风险很大!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专栏】有干货,欢迎“品尝”。

暴风之死:一场并购带走了昔日“股王”,也把冯鑫送进了大牢

1、作为一代“股王”,上市前的暴风科技确实有足够的资本支撑起“妖股”的段位。

2、上市后,暴风科技开始抄乐视网的作业,自此开始走下坡路。

3、25倍杠杆疯狂并购MPS直接导致暴风科技“死刑”!

4、在并购MPS过程中,投行团队究竟是经验不足还是责任心缺失难下定论,但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1月9日,暴风集团正式宣布退市和A股说再见!

虽然后来更名为“暴风集团”、“暴风退”,但在大多数投资者眼里,“暴风科技”才能唤起吃瓜群众对昔日“股王”的怀念。

连亏3年,2019年报表无法出具,连续20个交易日交易价格低于1元,昔日“股王”就这样屈辱的离开了资本市场。

而此时,始作俑者冯鑫依然关押在监狱。昔日,他用勤奋做到了生意人的极致,但在天才云集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却输掉了宝座。

好的生意模式是拥有稳定的净利润和现金流,曾经的金山销售冠军冯鑫深谙其中门道。可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玩法已经彻底颠覆,烧钱补贴用户赚取下载量,花大价钱买版权免费给用户看。冯鑫看不懂这样的打法,因为这不符合冯鑫奉为圭臬的生存法则。

在顺应潮流,疯狂并购,追随大哥乐视的战略下,暴风最终被一场并购一波带走,落得了和乐视一样的下场。

贾跃亭下周回国,冯鑫至今未判。

上市之前,暴风凭借“爆款”软件暴风影音带来的强大流量,广告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商业模式清晰简单,加上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带来的流量增长,内容付费一片蓝海,想象空间直接“爆表”。

资料来源:暴风科技招股书

暴风上市前主要通过卖广告位获取收入连年递增,从2012年的2.25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43亿元,两年增长52%。如果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暴风完全可以熬到付费时代的到来,可能现在长视频的牌桌上,除了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还有会有暴风的一席之地。

资料来源:Wind

2011-2014年,在高速发展的阶段,暴风依然保持了相当惊人的盈利能力,接近80%的毛利率吊打搜狐和迅雷等对标公司。正式在这种优秀的运营数据之下,暴风上市后连续N涨停,股价一度碾压茅台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

在上市后打开连续涨停后,暴风科技很快冲到了327.01元(未复权)的股价巅峰。同日,贵州茅台的收盘价258.59元(未复权),身居暴风之后。

上市40个交易日36个涨停板,市值最高时达到了408亿,当初阿里的20亿出价已经不值一提。

国内互联网历史上,烧钱的项目大部分都失败了,少有的取得成功的案例之一是滴滴,成功原因却啼笑皆非:大家都熬不下去了,快的卖身给滴滴,烧钱结束。

移动互联网时代,“烧钱成功法则”带坏了很多人。

很多创业者为了迎合投资机构偏好,甚至违反商业逻辑。譬如为了靠近所谓的消费概念,明明自己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可以和下游厂家愉快地合作。结果撸起袖子把全产业链的事情做了。哪知道投资机构丝毫不感兴趣,自己落得山穷水尽。

2015年上市,对于冯鑫和暴风都是分水岭。上市前的冯鑫,坚守生意原则,公司保持合理的增长节奏,有着对商业基本逻辑的坚守,对生存法则的尊敬,公司拟稳步发展。

上市之后的冯鑫,彻底抛弃对常识的理解,走上歪门邪道,暴风也走上不归路。

2014年的冯鑫还在被版权折磨地死去活来,为了上市冲利润,不得不将每年购买版权的费用控制在4000万元以内。

暴风时任副总裁王刚在上市的时候曾酸溜溜地说:“暴风在版权上的态度是:在内容采购上暴风不烧钱,少买或不买独家、少买或不买首轮播出权,在内容制作上不花钱搞自制。”

好景不长,2015年上市后,有人问冯鑫,上市有钱了要做什么?冯鑫很巧妙地回答:“互联网核心还是用户,在这方面我们优秀于乐视。当然,乐视积累和实践出来很多新的东西。想要追赶乐视,要看暴风能否做成功两件事:第一件是是否能用一年的事情干他们三四年的事情,第二件是是否干的事情能够更互联网属性一些”。

上市后,冯鑫膨胀了。

“资本市场是企业发展的杠杆”、“暴风体育用100天追上乐视和腾讯!”、“没有蓝海,就创造蓝海”。

2015-2016年大批互联网科技以烧钱为己任,特别是乐视的“硬件入口”理论让很多人着了迷,暴风科技也中毒了。简单说,就是硬件仅仅作为流量入口,贴钱做生意,后续通过付费赚回来。

暴风科技硬件产品毛利率为负

2016-2018暴风的年报让人看不懂,销售的硬件商品竟然是负毛利率,暴风卖的VR设备和电视是做生意还是在送钱?冯鑫忠诚地实践着贾跃亭的“硬件入口”理论。难怪暴风号称“小乐视”,一边抄袭乐视的硬件战略,一边梦想着用会员费用弥补硬件亏损。

资料来源:暴风科技年报

然而,冯鑫显然低估了消费者的智商,暴风硬件产品越卖越多,会员收入却越来越少。数据显示,暴风的硬件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55.68%提升到2018年的80%。2018年网络付费服务收入只有0.42亿,硬件的营业利润亏损达到了2.88亿,毛利率达到了惊人的负32%,缺口越来越大。

很明显,消费者就是看重东西便宜,会员,可有可无。

资本市场的常识是不要和股票谈恋爱,随着暴风的股价窜天而上,冯鑫以为和资本拥有了旷世爱情。后来,暴风的股价开始缓缓走下坡路,冯鑫满脑子都是“资本运作”,以为搞一些大运作,资本就会重拾旧爱。

暴风开始买买买的节奏:

收购北京风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之后成为了暴风秀场,也就是风秀直播。

收购杭州立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家游戏公司,后来就有了火力风暴。

收购江苏稻草熊影业有限公司,也就是吴奇隆和刘诗诗的那家公司。

收购了甘普科技,主要从事海外游戏的运营业务及推广业务。

暴风上市后所有并购(剔除并购意大利体育版权公司)预案,总金额是54.031亿元!如果加上并购意大利体育版权公司MP&SilvaHoldingsS.A.65%(以下简称MPS)股权,总金额就高达106.031亿元!

收购和做生意都要本钱的,可是乐视做生意不要本钱,先讲个故事圈笔钱,然后再讲个故事,再圈一笔钱,股价上天,大家皆大欢喜。

最尴尬的就是,暴风抄乐视作业,抄到一半的时候,乐视先“雷”了,骑虎难下之际只能硬着头皮自由发挥,最后自己也“雷”了。

互联网时代,用户第一没错。但为了流量,不计成本,或许暴风科技更应该去港股或者美股上市。

土豪般的海外版权收购,生态协同的性感话题,MPS的65%股权收购完美的满足了此时冯鑫内心的渴望。

2004年,两名意大利米兰人里卡多-席尔瓦(RiccardoSilva)合安德烈-拉德里扎尼(AndreaRadrizzani)联合创办了一家体育传媒公司——MP&Silva。

2015年,MPS在其全盛时期已经坐拥世界杯、英超、意甲、法甲、F1、法网、NFL、NBA等十多项世界顶级赛事版权,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90多个全球赛事产权,30多家赛事权利机构合作伙伴,每年超过一万小时的播放时长。不过,即使在全盛时期,这个公司员工才93人,还有一堆即将到期的代理合同。

2016年3月,暴风集团与光大证券联合,收购MPS股东持有的65%的股权,作价52亿元。

暴风集团没有能力管住MPS两位创始人放飞的自我,毕竟拿了7亿美元后还要辛苦工作,简直太反人性了!于是收购不久,两位创始人离职,他们签署的转播合同也随之到期,顺便留下了一大堆待付的转播费给暴风。

2018年,MPS破产。自此,国内也有一堆烂账等着冯鑫擦屁股。

收购MPS花费的52亿人民币中,暴风只出了2亿,剩下的都是从机构募集来的资金,上市公司暴风集团承诺兜底。

根据事后披露的信息,至少有34.89亿元来自招商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理财基金里面还有深度的结构化,包括优先/中级/劣后,打包后统一作为收购方的杠杆资金)是以光大资本作为管理人和光大证券隐含兜底承诺而募集的。

MPS破产后,招商银行将光大告上了法院。

2020年8月7日,上海金融法院判决光大资本向招商银行支付约31.16亿元及自2019年5月6日至实际清偿之日的利息损失,并承担部分诉讼费、财产保全费等费用;向华瑞银行支付投资本金4亿元,支付2018年1月1日至实际履行之日投资收益并承担诉讼费、保全费等。

为了赚点中介费,结果变成“出资人”,光大证券也一肚子火,转手就起诉冯鑫及暴风集团,当初说好的兜底回购呢?

至此,MPS像一座大山,彻底压垮暴风和冯鑫。

通常公司被收购后,核心股东和高管会获得丰厚的资本利得,难免动心想退休享受生活,MPS的两个创始人也不例外。握着几十亿元还认认真真当个“打工人”,未免太强人所难了,这就是人性!

在成熟的并购市场,会有激励的手段留住这些人。如果不行,则会设置过渡期,让核心高管成为公司战略顾问,带着新高管到核心客户和核心战略资源处转一转,将相应的隐形资产平稳转移到新团队中。

更重要的是要与核心高管签署禁业协议,严禁从事和原行业相关的业务。

令人惊讶的是,暴风没有这么做!

套现52亿的意大利创始人逍遥自在做起老本行生意,一边是美女香槟别墅,一边是监狱牢饭唾骂,天壤之别!

据媒体报道,冯鑫锒铛入狱主要是涉及暴风集团2016年与光大资本共同发起收购MPS一事,冯鑫在项目融资过程中存在行贿行为。

以上常识如果老板不了解,作为顶级投行团队,为什么没有提示风险?

光大资本MPS并购项目的关键人物——光大资本投资总监之后加盟暴风,而财务顾问中金公司负责人2017年12月加盟今日头条,出任今日头条副总裁。

是经验不足还是责任心缺失?如果对人性可以没有把握,但是对或有负债怎么会熟视无睹?

MPS陆续丧失转播权后,各大联赛要求MPS支付后续的转播费,2018年8月,意甲要求赔偿4440万美元的未付费用。另外,MPS还欠德甲1000万美元,欠法网500万英镑,此外还有英超、国际手球联合会、一级方程式赛车的账单要付。

如此庞大的或有负债,财务顾问有没有尽调清楚?

如果没有这笔并购,暴风可以是一个二流的播放器公司,可以是一个被人嘲笑日落西山的互联网企业。但是,暴风科技绝对不会退市,冯鑫也不至于锒铛入狱。

资料来源:暴风科技年报

从过往数据看,2015年以前,暴风的母公司和合并报表的收入、利润比较一致,基本可以认为,母公司收入、利润就是暴风本体业务。

合并报表收入=母公司收入+子公司收入叫-互相抵消收入

怎么这么理解呢?MPS相当于暴风科技的儿子,而母公司相当于国内暴风科技,合并报表相当于家庭收入。爸爸打工挣得钱和儿子上班赚的钱就是家庭收入,爸爸辛辛苦苦虽然犯傻,到底还是挣钱的,结果MPS这儿子不争气亏的一塌糊涂,刚开始老爸还是挺着想办法,多少还是盈利的,到了最后兜不住了,就崩了。

2016年收购了MPS后,母公司和合并报表就开始分离。2016年,母公司收入6.89亿元,利润1.61亿元,而合并报表亏损了2.35亿元,说明MPS至少亏损了3.96亿元。

2017年子公司亏损2.9亿元。这两年,暴风的业务整体看至少是在盈利的,不会退市。

2018年,子公司MPS破产事件开始逐渐影响到暴风本体业务,收入2.1亿元锐减60%,而且母公司也破天荒亏损了7.09亿元。多米诺骨牌效应出现了。

如果冯鑫还是那个纯粹的商人,如果暴风影音还是那个PC时代的视频播放器的王者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坚守者,暴风科技至少还可以和特力A、梅雁吉祥、安硕信息、世纪游轮等并列在“老妖股”之列。

也许他还会为内容发愁,却不会望着牢房外的天空悲叹。

也许他还会为被批评为二流企业家义愤填膺,却不会为52亿元债务一夜白头。

也许他还会为顶级的乌镇大会门票挣扎,却可以自由的去感受乌镇古朴的风光。

也许他熬到2019年,这个看剧付费的年代,再次焕发活力也未可知。

可惜,只留下了六万多股东,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无限怅惘......

暴风科技股票现在300多一股,能卖得出去吗?

这几天停牌,卖不了。等开盘后只要不跌停,随时可卖。

暴风科掌小理重技股票最低跌多少钱

40

上市四年市值只剩零头,一年三次成“老赖”,暴风影音还会翻身吗?

拿老赖代替失信被执行人说事,引起了赖姓人民极大的不适感,给赖姓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思想压力!同为炎黄子孙,相煎何太急!况且最高人民法院早已明确用失信被执行人代替老赖一词!任何姓氏前加个老字或小字,都是该姓氏人民的特有称谓!是友姓人见面打招呼的口头用语而已,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俱有中国特色的公序良俗!何必拐弯抹角地来刺激天下赖姓人民?

暴风影音陨落,它做错了什么?

2020年马上就要到了,对于身陷囹圄的暴风集团实控人冯鑫和一地鸡毛的上市公司来说,以往憧憬的所有战略谋划都已无从谈起。

如今的暴风集团,高管纷纷离职,公司仅剩 10 余人,近期更被频传将被风行并购。

而一周前,暴风集团股价报收于3.06元,与前期高点3月11日的盘中最高价13.58元相比,股价已跌掉77%。

一位传媒行业分析师在分析暴风集团衰落的原因时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暴风集团看似一直在追风口,但哪一次都不能乘风起飞,这是因为公司一直在迅速扩张,到了后期又盲目转型,最后哪个也没赶上”。

暴风集团在战胜了所有对手后,却输给了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

01“我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暴风影音CEO冯鑫从80亿身家到破产,只用了4年时间。2015年,经过几年蛰伏的暴风成功在A股上市,在敲钟现场,冯鑫豪情万丈地说:

“今天我不是一个人来到这里,现在暴风每个月的活跃用户有2亿,我今天代表2亿暴风用户来到A股。暴风在上市以后会展开崭新的未来,让暴风享受A股,让A股享受暴风。”

在互联网泡沫的加持下,暴风一上市就创造了40天36个涨停的神话,市值最高超过400亿元,冯鑫个人身家高达80亿。

暴风科技内部也因此诞生了10 个亿万富翁、31个千万富翁、66个百万富翁,一时万众瞩目,风光无限。

现在看来,上市看似是暴风高光时刻,有几分像“回光返照”。

那么暴风是死于什么原因呢?

1、上市前错过了关键的战略转型期。

暴风经过前期的发展,其用户数一度超过2.8亿,仅次于QQ和迅雷,在自以为已经坐稳了播放器市场头把交椅、于是拒绝了阿里的投资邀约,准备上市收割。

却不知道天已经变了,乐视、优酷等新贵们早已在购买版权,用内容吸引用户,布*移动端。

2013年,冯鑫找雷军取经,回来后恍然大悟:“如同棒喝般让我真正听懂了‘顺势而为’。我才知道一味咬牙苦干的时候,也该抬头看看天,想想未来,但是已经追不上了。”

2017年冯鑫曾对媒体表示,他们判断2020年眼镜上的VR屏幕、客厅里的电视屏幕是极其重要的新互联网阵地,并称这个时间点和这两块屏幕是暴风集团所有战略的出发点。

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2019年12月9日,暴风集团再次发布提示性公告称,公司主要业务处于停顿状态,面临无业务收入来源、持续经营困难、无法按时披露2019年年报和净资产为负等风险,存在被暂停上市的可能。

2、上市后盲目冒进,战略定位错误

虚高的市值也膨胀了冯鑫的野心,开始贾跃亭式的蒙眼狂奔,先后押注VR、TV、影业、体育等行业,几乎步步踩雷,正是在不熟悉领域的过度冒进,最终让冯鑫遭遇牢狱之灾。

传说冯鑫在最艰难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像个没头苍蝇,我特别不想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就想有一天死在路上就好了。

集团战略定位过于激进,盲目扩张事业版图……,直接导致短短4年时间,暴风集团便跌下了神坛,市值缩水超过了90%,让投资者蒙受了巨大损失。

现在的暴风集团,办公地址人去楼空,除冯鑫外,公司高管全部离职出走,暴风影音的PC端和APP也已经瘫痪,因为连服务器托管费用都付不起了。

不禁让人联想到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说的一句话:“我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02企业紧守优势的同时,也要抬头看路

暴风死在盲目自大,最后导致连基本盘都没守住。在优酷、土豆、乐视等新势力砸钱买版权、做内容时,冯鑫冷冷地对外面说:买版权,把钱消耗掉,这个不是我们能熟悉的战场。

他不知道的是,他熟悉的那个播放器战场早已溃败瓦解,他曾经的优势在用户眼里,在竞争对手眼里早已一文不值。

雷军是冯鑫在金山的老领导,他让冯鑫明白了抬头看路的重要性,却没告诉他如何看。

小米公司以手机起家的公司,却开启了“杂货铺”扩张模式,在传统领域攻城掠地,空调、牙刷没有他不做的,用极致性价比颠覆了很多行业。曾饱受质疑和看不懂的互联网思维到了收割的季节,根据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在手机业务出师不利的情况下,IoT业务增长喜人,最后让财报好看不少。

企业紧守优势的同时,也有必要抬头看路。如果冯鑫真正领会了雷军的“顺势而为”,现在就不是如此狼狈模样。

冯鑫对于暴风集团战略的错误定位和盲目扩张,葬送了一家400亿市值的公司,也彻底搭上了自己的前程。

暴风集团是如何做到从市值400亿跌到19亿的?

又一个被市场玩坏了的企业!

曾创下40个交易日36个涨停纪录的暴风科技从最高400亿的市值,跌到了目前不到19亿,并且董监高等人减持38笔没有一笔增持,董监高及证代套现上亿元。

只能说暴风集团成就了许多机构,股东,但是如今也是一地鸡毛,堪比现在的乐视网啊!而暴风集团的CEO冯鑫被抓,下场可能比贾跃亭还惨!

那么造成暴风集团如此下场的原因是什么呢?

1)项目太多,负债太高!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暴风集团拥有173%的债务比例。而目前的流动资产仅为6.09亿元,总资产仅为12.2亿元!也就是说,现在的暴风集团可能已经处于严重资不抵债的情况。

2)主营业务降低,利润连续亏损!

我们发现,暴风集团引以为傲的主营业务暴风影音等产品,已经无法提供持续收入和利润!2017年的时候,暴风电视产品收入12.83亿元。2018年,暴风年销售额11.23亿元,相较去年也下降41.23%,净利润损失10.9亿元。

4)盲目跟风,没有抓住风口!

在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广告收入和软件推广收入分别占公司主要业务收入的99.95%、99.82%和98.28%。但是由于目前互联网线上播放的冲击,让暴风集团的收益大幅下降,广告和软件推广更是日落千丈!

5)公司董事的犯罪行为!

6)2016年5月23日,暴风集团与光大合作,要用52亿元的杠杆完成对国际体育版权代理巨头MPS 65%股权的收购。结果却是,所有的风险控制都失效了:暴风几百亿的市值灰飞烟灭,10亿美元估值的MPS被破产清算,一年净利润20多亿元的光大证券也难以兜下这个盘子。

7月28日,暴风集团今日晚间发布公告,称于近日获悉公司实际控制人冯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相关事项尚待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消息称冯鑫可能涉嫌在项目并购运营中存在行贿行为。

总结

如今的暴风集团其实就是在牛市的盛宴之下忘乎了所以,一度自负的冯鑫盲目发展,毫无规划自己的现金流和公司的发展方向。最终导致了和乐视网一样,牛市结束,一地鸡毛,资金断裂,主营业务陷入僵局。

而更可悲的是冯鑫还走上了行贿的道路,只能说曾经靠技术起家并成就了一批人的冯鑫,在资本市场谜局中选错方向并陷入困境。

贾跃亭至少还在国外打造FF,而冯鑫很有可能需要受到法律的审判,下场还不如贾老板!

⭐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和投资背后的真正逻辑。谢谢您的支持,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