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的等级分类A、AA、AAA;B、BB、BBB;C、CC、CCC中;其中A、AA、AAA哪个最好,是A还是AAA最好?
排序为AAA,AA,A,BBB,BB,B,CCC,CC,C.这是信用评价公司常用的评价标准。AAA最好。
券商分类评级?
中国证监会公布2020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国泰君安、华泰证券、银河证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等15家券商获AA级,其中安信证券评级由去年的BBB级升至AA级。
此外,今年摩根大通、野村东方首次加入评级,皆获评BBB级别。
而去年由联讯证券改名的粤开证券今年获评BBB级别,去年联讯证券级别为CCC级;今年由财富证券改名的财信证券获评BB级别,去年财富证券级别为BBB级。
券商的评级都有哪些?分别代表什么例如买人,推荐等等,好象还分级数?
各家券商的评级系统都不一样,一般分为强烈推荐、买入、持有、抛售等几级,不够各家还是有所不同,要想知道某个评级是高是低,可以看看该机构研究报告的最后部分的声明,那里会有评级说明。
2016券商评级出炉哪些券商被降级?
号称史上最惨的券商评级出炉了,与去年皆大欢喜不同的是,今年的评级“失意者”多而“如意者”寡。
上周五(7月15日),证监会发布2016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95家参评券商中58家评级下滑、30家评级持平、仅7家评级上升。去年27家被评为AA级的证券公司,今年仅剩下了6家。湖北本土唯一上市券商长江证券(000783)、最近因欣泰电气欺诈发行而被证监会警告的兴业证券在内的9家券商更是直接滑出A类证券公司之列。
在说2016年最新的券商评级之前,我们先来看看2015年的券商评级。数据显示,在2015年给95家券商的评级里,27家被评为AA级,其余也是清一色的A评级或BBB评级,连BB评级的都很少。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证券公司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类11个级别。A、B、C三大类中各级别公司均为正常经营公司,其类别、级别的划分仅反映公司在行业内风险管理能力的相对水平。D类、E类公司分别为潜在风险可能超过公司可承受范围及被依法采取风险处置措施的公司。参与评级的95家券商放眼望去都是AA、A、BBB、BB评级,换句话讲就是这些券商都是“中等偏上生”或者“绩优生”,没有一家潜在风险可能超过公司可承受范围及被依法采取风险处置措施。彼时,证监会和券商之间,基本上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
如今仅仅过去一年的时间,画风陡变。最新评级结果显示,95家证券公司中,今年评级下降的有58家,占比超过60%。今年评级上升的才7家,30家不降也不升。
具体来看,今年58家评级下降的券商中, 评级被下调了3个级别的券商有5家,被下调了2个级别的有13家,被下调了1个级别的有39家,最惨的要属方正证券,一次性被降了6级,几乎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司鉴君注意到,参与去年7月初股市维稳的21家证券公司中,在第一批被立案调查的6家券商中,中信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等5家券商评级均由去年的AA评级下调为BBB评级,被下调了2个评级;前面说过,方正证券则直接从去年的A下调到今年的C。这或许能说明,今年的评级下调并不仅仅是因为去年政策牛市、股灾、救市中出现的乱象,否则中信证券等5家券商不大可能会“仅仅”只被下调了2个评级。
那么,券商今年少的分被扣在什么地方呢?根据券商中国根据分类评级规则推测以及行业人士的采访,得出此次扣分三大主因:场外配资信息系统违规接入、两融违规操作招来的罚单,以及新三板业务中的违规行为。
下面我们来看看两个案例。先来说说兴业证券。兴业证券被降级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欣泰电气欺诈发行,作为保荐人的兴业证券未勤勉尽责,将被证监会给予警告,没收保荐业务收入1200万元,并处以2400万元罚款;没收承销股票违法所得2078万元,并处以60万元罚款。兴业证券2015年7月融资融券强制平仓操作中出现差错,今年2月收到证监会福建监管*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那么长江证券被降级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司鉴君没有找到官方或有关媒体对此给出的说法,不过,公司发布的两条公告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提示。今年3月18日,长江证券公告称湖北证监*认为公司作为武汉四方交通物流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中小企业私募债项目的受托管理人,在履行受托管理职责的过程中未勤勉尽责,未按照《四方物流2014年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受托管理协议》的约定,如实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湖北证监*决定对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另外,公司今年1月23日公告的说法就有些值得玩味了。按照公告的说法,湖北证监*认为公司在开展研究报告业务时,存在内部控制不完善的情形,违反了《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关于“证券公司应当按照审慎经营的原则,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规定。根据《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七十条的规定,湖北证监*责令公司在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期间,每3个月对公司研究报告业务增加一次内部合规检查,并在每次检查后10个工作日内向湖北证监*报送合规检查报告。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对券商“下狠手”降级只是监管部门从严监管的一个缩影。近期,中国证监会在加强市场监管上出招甚多、出手甚重,无论是严格退市规定,还是收紧借壳上市、打击假重组、打击内幕交易和信披违规,都可谓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事实上,证监会也在回归自己的功能定位即做一个合格的监管者。
注:本文以非盈利目的发布,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妥善处理。
➖END➖
证券推荐评级分为那几级?
证券公司对每家上市企业的深度研报后,做出给股票阶段性的等级推荐,一共分10个等级:
买入、增持、谨慎买入、强烈推荐、推荐、谨慎推荐、中性、减持、清仓
券商评级里面的级别哪个最高
券商公司最高级别是A类AAA级,现在国内没有一家,我们公司是A类AA级券商的个股研究评级是:强烈推荐:预期未来6-12月内股价相对市场基准指数升幅在15%以上推荐:预期未来6个月内股价相对市场基准指数升幅在5-15%中性:预期未来6个月内股价相对市场基准指数变动在-5%到+5%内卖出:预期未来6个月内股价相对市场基准指数跌幅在15%以上
在券商评股级别中,哪个最高?
评级系数:1.0=买入2.0=增持3.0=中性4.0=减持5.0=卖出
券商给予上市公司买入评级是不是骗散户接盘?
不是。券商给予增持或买入评级≠股价上涨首先要明确的是,“买入评价”和“增持评级”是两个概念。通俗来讲,买入代表有获利空间可以投资,增持则是在买入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不仅表示有获利的空间,且该空间还有可能扩展。此外,各个券商、证券研究所等机构对于相同评级也是存在不同标准的。只不过,无论是“增持评级”还是“买入评级”,都可以理解为机构看好该支股票未来表现的象征,属于利好消息。但券商给予“评级”并不绝对预示着股价的上涨,“增持”或“买入”与否,其实都是机构对于股票的“一家之谈”。
2018券商分类评级出炉,首现D类券商!变动太大了,有的连升6级,有的连降6级
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
市场翘首以盼的券商分类评级结果来了!
刚刚,中国证监会公布了2018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98家券商被分为4大类9个级别,依然没有出现最高评级为AAA级的公司,但本次评级中9年来首次出现了D类券商,华信证券由BB级降至D级。
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梳理发现,共有40家券商被评为A类,其中有12家券商评为A类AA级,比去年多了1家;有49家券商被评为B类券商,也是比去年多1家,其中BBB级券商29家,BB级券商15家,B级券商5家;8家券商被评为C类;1家被评为D类。
此外,相比2017年,本次结果有24家评级上调,24家评级下降,47家券商评级未变,另外有2家新设券商参加评级。
2018年券商评级与2017年评级对比
1
12家券商被评为AA级
98家参评券商中,A类券商共有40家,与去年持平。其中,有12家券商被评为AA类,比去年增加了1家,广发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申万宏源、银河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维持AA评级;东方证券、平安证券升至AA评级。
其中,招商证券、中信建投连续9年被评为AA级,国泰君安更是连续11年被评为AA级。
值得注意的是,自中国证监会2010年修订《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以来,还没有券商能够拿到AAA评级。所以,目前来看,获得AA评级就说明该券商在过去一年经营业绩、合规管理与风险控制等方面表现相对优质。
2
24家券商评级上调
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相比2017年,本次结果有24家评级上调。
具体来看,3家券商升幅较大:今年分类评价上升最快的是方正证券,连跳六级,由去年的C直接升至A;西南证券紧随其后,连升5级,由C升至BBB;信达证券则上升4级,由CC升至BBB。
上升了3个级别的有2家券商,分别是山西证券和华金证券;上升2个级别的有3家券商,华创证券、恒泰证券、宏信证券;此外,东方证券、平安证券、东方财富、东兴证券、国联证券、华宝证券、江海证券、湘财证券、兴业证券、长城证券、财富证券、德邦证券、国融证券、五矿证券、中航证券和首创证券等16家券商今年上调了1个级别。
3
24家券商评级被下调
今年24家分类结果下调的券商中,下调级别最大的是中原证券,该公司分类评级直接从去年的A级直接下滑6个级别至C级;华信证券连降五级,成为今年唯一一家D类券商;世纪证券下调4个级别,由2017年的BB级到C级;中山证券下调3个级别,由BBB级到CCC级;下调2个级别的有华林证券、华融证券、九州证券、太平洋证券。
此外,渤海证券、东海证券、广州证券、国元证券、民生证券、长江证券、中泰证券、国盛证券、华鑫证券、联储证券、西部证券、英大证券、中天证券、联讯证券、网信证券和新时代证券等16家券商下调了1个评级。
4
47家券商评级维持不变
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47家券商评级保持不变。
其中,广发证券、国泰君安等10家券商维持AA级,安信证券、国开证券等17家券商维持A级。
5
首现D级券商
华信证券成为唯一一家D类券商,这也是自证券公司实施分类监管9年来首次有券商被评为D类。
根据证监会2017年修订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被依法采取责令停业整顿、指定其他机构托管、接管、行政重组等风险处置措施的证券公司,评价计分为0分,定为E类公司。评价计分低于60分的证券公司,定为D类公司。
其中,D类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低,潜在风险可能超过公司可承受范围;E类公司潜在风险已经变为现实风险,已被采取风险处置措施。
具体来看,两种情况将被直接认定为D类券商:
一是证券公司在评价期内存在挪用客户资产、违规委托理财、财务信息虚假、恶意规避监管或股东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将公司分类结果下调3个级别;情节严重的,将公司分类结果直接认定为D类。
二是证券公司未在规定日期之前上报自评结果的,将公司分类结果下调1个级别;未在确定分类结果期限之前上报自评结果的,将公司分类结果直接认定为D类。
此前,C级是2016年券商分类评级中出现的最低级别,还未曾有过券商被评为D类和E类。
6
分类结果如何使用
证监会强调,证券公司分类结果不是对证券公司资信状况及等级的评价,而是证券监管部门根据审慎监管的需要,以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结合公司市场竞争力和合规管理水平,对证券公司进行的综合性评价,主要体现的是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整体状况。
对于分类结果的使用,根据证监会2017年修订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
(1)中国证监会按照分类监管原则,对不同类别证券公司规定不同的风险控制指标标准和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比例,并在监管资源分配、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频率等方面区别对待。
(2)证券公司分类结果将作为证券公司申请增加业务种类、新设营业网点、发行上市等事项的审慎性条件。
(3)证券公司分类结果将作为确定新业务、新产品试点范围和推广顺序的依据。
(4)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结果,确定不同级别的证券公司缴纳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具体比例。
根据2013年证监会“证监会公告〔2013〕22号”通知,保护基金规模在200亿以上时,AAA、AA、A、BBB、BB、B、CCC、CC、C、D等10级证券公司,分别按照其营业收入的0.5%、0.75%、1%、1.5%、1.75%、2%、2.5%、2.75%、3%、3.5%的比例缴纳保护基金。
(5)证券公司分类结果主要供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使用,证券公司不得将分类结果用于广告、宣传、营销等商业目的。
7
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与标准
推荐阅读
➤长春长生公司违法违规生产狂犬病疫苗案件调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国企改板块燃爆!风口再次来袭?政策面真的有亮点
➤继胡润之后,证监会再对外籍人士开出罚单,强调监管执法必一视同仁!
➤“闭着眼赚钱”时代终结,这些新股Pre-IPO项目尴尬了
2017券商评级七大爆点:有的连升5级也有连降6级,11家AA额手称庆,29家扣分太多遭下调…
证券行业翘首以盼的2017年分类评价结果今日揭晓!
具体来看,97家参评券商29家分类评价上升;37家券商的分类结果与去年持平,不降不升;与此同时,还有29家券商评级遭遇下调。我们一起来梳理其中的七大爆点:
一是A类券商共有40家,较去年增加4个名额,有11家券商被评为AA级(目前最高级),比去年增加了3家。
二是国泰君安证券、招商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连续8年维持AA评级。
三是中信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重回A类,均由B类BBB级上升至A类AA级券商。一个最鲜明的特征是,这4家券商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经营业绩指标均位列行业前五名。此外,去年评级为BBB的国信证券则回A类A级,长江证券也由BB级回到A类A级。
四是今年分类评价上升最快的是民生证券,直接连升五级,由去年的C类CC级升至A类A级券商。
五是29家降级遭下调的券商中,西南证券、信达证券、中投证券、新时代证券、恒泰证券分类评价下调幅度较大,均降至C类。
六是西南证券下调幅度最大,连降六级,由A类A级降至C类C级。C级是券商分类评价目前最低的一个级别,今年评为C级的还有方正证券。
七是今年还增加了2名新成员,分别是申港证券和华菁证券(均为去年下半年开业的合资券商),2017年分类结果为B类BBB级、B类B级。
1
哪些券商重回A?
8月14日,证监会官网公布2017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由于最新加分项具备明显优势,多家大券商重回A类,“强者恒强”格**凸显。
97家参评券商中,A类券商共有40家,较去年将增加4个名额,再次印证了行业内“松紧结合”的预期。其中,有11家券商被评为AA级(目前最高级),比去年增加了3家,国泰君安证券、申万宏源证券、招商证券和中信建投维持AA评级;华融证券、中国银河证券、中金公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和中信证券升至AA评级。
B类券商共有48家,比去年减少了3家。其中,28家BBB级券商,比去年减少了12家;12家BB级券商,比去年增加了5家;8家B级券商,比去年增加了4家。
C类券商共有9家,比去年增加了1家,占比9.28%。
2
哪家券商升得快?
最令业界欣喜的是,不同于去年六成券商分类评价惨遭下调,今年共有29家券商分类结果上调:
今年分类评价上升最快的是民生证券,直接连升五级,由去年的C类CC级升至A类A级券商。其次是海际证券,连升3级,分类评价从CCC跃升至BBB;
今年分类评价上升2个级别的券商有8家:
分别是长江证券(BB→A)、广发证券(BBB→AA)、海通证券(BBB→AA)、华泰证券(BBB→AA)、华信证券(CCC→BB)、万和证券(CCC→BB)、五矿证券(CCC→BB)和中信证券(BBB→AA)。分类结果上升至AA级的中信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这四家券商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经营业绩指标均位列行业前五名;
今年分类评价上升1个级别的券商共有19家,分别是:
渤海证券、东方财富证券、东兴证券、广州证券、国开证券、国融证券、国信证券、华林证券、华融证券、开源证券、联讯证券、太平洋证券、天风证券、网信证券、银河证券、浙商证券、中金公司、中天证券及中邮证券。
这19家券商中,有三年来首次进军A类的券商,如天风证券;也有重回A类的券商,如广州证券、国开证券、国信证券、华林证券、太平洋证券、浙商证券等。
由于今年是券商分类监管新规实施的首个年头,且适用于本年度的券商分类评价工作,今年的分类结果将成为证券业的“分水岭”,而进军或守住代表着“经营业绩、合规管理与风险控制水平”不错的A类,则是各家券商为之奋斗的目标。
民生证券董事长冯鹤年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从CC进A,说明公司这一年在合规风控及业务开展上有很大的起色。我们将以晋升A类券商为契机,持续不断地加强公司合规风控的管理,同时在公司各业务线条上规模,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为明年继续做为A类券商打好基础。”
重返A类券商的国开证券则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去年分类评级结果公布之后,国开证券结合自身实际,在大力完善治理结构,强化内控管理,确保合规稳健经营的同时,一方面通过引入战投、发行次级债等渠道进一步提升资本实力;另一方面,大力完善业务布**、优化业务结构,切实突出重点业务,实现了业绩逆市提升并跑赢大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国开证券将以此次重返A类券商为契机,多措并举,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全力巩固现有评级。”国开证券有关人士表示。
3
29家券商分类下调
券商中国记者对比去年分类结果发现,今年97家参评券商中,仍有29家券商分类评价惨遭下调,大多因为评价期内扣分项居多造成。
今年29家分类结果下调的券商中,下调级别最大的是西南证券,该公司分类评级直接从去年的A级直接下滑6个级别至C级,而C级也是97家参与评级的证券公司目前最低的一个级别。今年评为C级的还有方正证券。
今年分类结果连降五级的券商有1家,是信达证券,分类评价由A降至CC。评价期内,信达证券被没收业务收入160万元,并处以320万元罚款。
分类评级被下调了4个级别的券商有3家,分别为中投证券、新时代证券和恒泰证券,此3家券商2016年评级结果分别为A、BBB、和A,但2017年的结果却变成了CCC、CC、和CCC。
上述券商分类评价下调,主要由于评价期内因主营业务违规扣分所致。例如新时代证券,评价期内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又因投行业务违规,被证监会采取责令限期改正同时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并提交合规检查报告、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相关责任人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分类评级今年被下调了3个级别的券商有1家,是宏信证券,分类评价由BBB降至CCC。
去年9月份,证监会对宏信证券采取责令限期改正,并暂停在股转系统新开客户交易权限业务6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相关规定:“公司被采取暂停业务许可行政处罚措施,或者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因对公司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采取永久性市场禁入的,每次扣8分”也就是说,宏信证券因此次处罚被减扣8分。
分类评级今年被下调了2个级别的券商有5家,分别是爱建证券、川财证券、国海证券、山西证券及首创证券。
分类评级今年被下调了1个级别的券商有18家。其中,包含从A类降至B类的长城证券、大通证券、东北证券、国联证券、西部证券等券商,也有从B类降至C类的华金证券、还包括由AA级微降至A级的东方证券、光大证券、国金证券和华西证券。
4
11家券商8年稳居A类
要问从2010年来,哪些证券公司在分类评级中最为风光?
答案无疑是下面这11家:安信证券、东方证券、北京高华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申万宏源证券、中国银河证券、招商证券、中金证券、中泰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和中银国际证券。上述11家券商从2010年至2017年,均被评为A类券商。
其中,又以国泰君安证券、招商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风头最盛。这三家证券公司自2010年证监会向市场公开披露分类评级结果以来,8年间连续被证监会评为AA级,无论分类评级规则怎么变化,都没影响公司的评级变化。
除上述11家稳居A类的证券公司外,8年间也有10家券商在7年的评级都在A类,也就是说8年来仅有1年分类评级落选A类,分别是长江证券、光大证券、广发证券、国信证券、国元证券、海通证券、华融证券、华泰证券、华西证券、中信证券。这其中,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是仅2016年分类评价落选A类,其余7次均为AA级。
5
分类评级六大威力影响展业
证券公司分类评级为何如此牵动证券公司神经,这与评级结果带来的影响密不可分。具体而言,券商中国简单梳理其带来的影响如下:
一、直接钩挂监管态度和监管尺度。
中国证监会按照分类监管原则,对不同类别证券公司规定不同的风险控制指标标准和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比例,并在监管资源分配、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频率等方面区别对待。
二、直接挂钩既有业务展业。
证券公司分类结果将作为证券公司申请增加业务种类、新设营业网点、发行上市等事项的审慎性条件。
三、直接钩挂新业务申请。
证券公司分类结果将作为确定新业务、新产品试点范围和推广顺序的依据。
四、直接钩挂投保基金上交额。
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结果,确定不同级别的证券公司缴纳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具体比例。根据2013年证监会“证监会公告〔2013〕22号”通知,保护基金规模在200亿以上时,AAA、AA、A、BBB、BB、B、CCC、CC、C、D等10级证券公司,分别按照其营业收入的0.5%、0.75%、1%、1.5%、1.75%、2%、2.5%、2.75%、3%、3.5%的比例缴纳保护基金。
五、直接钩挂券商债券业务。
当前,无论券商自身发债,还是作为投行给企业发债,都与证券公司自身的评级息息相关。自身评级低的,自身发债成本自然就高,作为投行在市场上承揽债券项目优势就不足。
六、银行贷款授信。
当下,券商信用业务无疑最为赚钱,但信用业务对现金流的要求也非常高,不少证券公司纷纷从银行获得一定额度的授信贷款,用以周转流动性。但如果券商分类评级不高,素以风险管理著称的银行,自然“三过你家门而不会入”了。
中国基金报记者林雪
上周,停牌3个多月的尔康制*爆出利空消息,上半年业绩同比下滑,证监会对其立案稽查,公司股票可能实施暂停上市……
基金君发现,除了多家公募基金踩雷以外,还有一家深圳的老牌私募机构也深陷其中,其作为投资顾问的资产管理计划不久前刚披露二季报,数据显示,到6月底,该产品持有尔康制*33.7万股,持有市值为386.2万元,占产品净值的比例高达19.13%。
占净值比19.13%,将近20%的持仓,这个比例可比公募基金的高多了!现在尔康制*多重利空来袭,等到复牌,股价保不准会有几个跌停,到时候这只产品受到的影响可能还不小。
尔康制*遭遇利空重仓产品踩雷
先来跟基金君回顾一下尔康制*的那些事儿。
今年5月9日,一篇强烈质疑尔康制*涉嫌财务造假的文章《强烈质疑尔康制*涉嫌严重财务舞弊:中国海关喊你来对账了!》在网上传播,文章称尔康制*在海外设立的公司涉嫌虚构利润,与此同时尔康制*还涉嫌虚构资产。
当天,尔康制*股价跌停;5月10日起开始停牌,而后湖南省证监**进场核查。
事实上,在被曝出造假股价跌停之前,尔康制*的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已经在4月底减持套现10个亿。
8月9日晚间,还在停牌的尔康制*发布5个公告,讲了4件事情:第一,修正上半年业绩预告,业绩同比下滑了;第二,证监会对公司立案稽查了;第三,公司股票可能实施被暂停上市;第四,公司要申请继续停牌。
作为200亿市值的大白马,尔康制*曾经业绩非常靓丽,如今遭遇质疑,这可谓是多重利空来袭。公司表示,收到了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并且存在被实施暂停上市的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一旦复牌股价很可能会撑不住,吃几个跌停不在话下。持仓的公募、私募基金要主要防范风险,但现在都被锁在里面,前景堪忧。
来看看这次重仓持有尔康制*的这只资管产品。
名字叫“国信富坤红树湾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成立于2014年5月5日,存续期10年,管理人是国信证券,投资顾问是深圳红树湾资产,托管在平安银行。该产品成立规模是3000.81万份,但到了2017年6月末,总份额变为2090.05万份。
这只产品持有尔康制*的比例,比XX公募基金还高。最新披露的二季报显示,到6月底,该产品持有尔康制*33.7万股,持有市值为386.2万元,占产品净值的比例高达19.13%。基金君发现,公募基金投资有双十限制,最高占净值比例通常情况下不能超l0%,但该产品达到了将近20%,可见尔康制*这只股票对其净值的影响将会很大。
钟爱尔康制*坚持持有今年下跌仍加仓
基金君查阅了国信富坤红树湾资管计划的所有管理报告,发现该产品持有尔康制*不是一天二天了,尔康制*这只股票一直是投资经理的“心头爱”。
简单来回顾一下该产品对尔康制*的建仓、持股轨迹。
2014年三季度,产品刚开始运行不久,就买入尔康制*27.91万股,持股市值为1042.96万元,占产品净值比例高达26.88%;但在随后大盘蓝筹飙涨的2014年四季度,尔康制*曾一度退出该产品的前十大重仓股。
2015年一季度、2015年二季度该产品持有尔康制*的比例分别为4.75%、0.5%,随后三季度遭遇股灾,尔康制*又退出了前十名一阵子;等到2015年四季度该产品重新大幅增持尔康制*,持有12.59万股,持股市值为423.02万元,占产品净值比例为11.77%。
2016年该产品继续增持尔康制*,一季度末持有15.39万股,二季度末持有30.78万股;但到了三季度、四季度又逐步减持,分别持有25.35万股、15万股。2016年尔康制*股价波动非常剧烈。
今年以来,该产品也通过加仓、增持的动作,表达了对尔康制*一如既往的热爱,即便股价出现过一波杀跌。
报告显示,到2017年一季度末,该产品大幅增持尔康制*,持有33.7万股,已经达到历史高点,市值为451.58万元,占产品净值比例高达20.37%!事实上,尔康制*的股价在4月初到5月初的一个月时间里有一波明显的下跌行情,但该产品并没有减仓。
5月初尔康制*遭遇利空消息跌停,随后停牌,该产品被关在里面,到二季度末仍持有33.7万股,但市值却缩水到了386.2万元。
产品净值下滑严重
查阅国信富坤红树湾资管计划的财务数据表格,基金君发现,到6月末,该产品单位资产净值是0.966元,单位累计资产净值是1.3元,本期产品的单位净值减少了0.095元。该产品在5月份分红登记,扣除业绩报酬前,每份份额分红0.27333元。
这是国信富坤红树湾资管计划的净值曲线,里面可能包含分红的因素,但尔康制*的下跌确实也使其表现受到影响。
该资管计划的投资经理在报告中对今年的投资情况进行反思。“我们对阶段性的监管风险预判不足,虽然开始介入一线蓝筹品种,但是没有迅速降低组合中中小创的比例。”
同时他还做出投资展望,“我们判断市场会从抱团漂亮50转向蓝筹行情,中小创依然在降低估值的过程中。我们会采取哑铃型布**,持有一线蓝筹和相对低估值的成长品种。降低预期和谨慎行动依然是未来半年的主基调。”
投资顾问竟是家成立8年的私募
国信富坤红树湾资管计划聘请的第三方投资顾问是深圳红树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小伙伴们都知道,私募投顾提供投资建议,对产品的投资方向有较大的影响。
据基金君了解,这家名叫深圳红树湾资产实际上是一家成立时间已经有8年之久的老私募机构,虽然在市场上的名气似乎不够大。
基金业协会官网的私募基金备案登记信息显示,深圳红树湾资产成立于2009年6月24日,登记于2014年4月29日,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文江,曾在南方证券、国信证券担任经理,后在鹏华基金任总裁助理,后“奔私募”,先后任职上海金历投资、红树湾资产。
但是,基金君并没有找到红树湾投资的官网,而是找到了富坤创投的网站,上面写着“国信富坤红树湾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