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带人民币有用吗(去日本能带多少钱出去?)

2023-11-16 21:17:27 59 0

去日本能带多少钱出去?

携带人民币不得超过2万元、美金不得超过5千美金。日本使用日元,汇率由当地公 布的汇率而定。每位客人可凭本人身份证前往中国银行自行换汇。日本入关只允许代5000美金。或50万日元。

不懂日语,在日本第一次看病的亲身经历

将“这才是日本”设为星标?就再也不会错过文章更新!

作者半话,今年刚移居日本的天津人。

我是今年通过经营管理签证来日本的。说实话,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有各种衣食住行医的问题需要应对,对于日语不好的我来说,来之前就有心理准备,肯定会比国内时要难一些。

其实在日本第一次走进诊所前,我是有担忧的,因为就医不同于购物,后者即使双方沟通上存在误解,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麻烦。但就医完全不一样,医生在做出决定前,要求准确了解相关信息。

下面记录的这段看病的经历可以告诉你,在还没有学好日语之前,我是如何借助翻译软件,实现顺利就医的,希望我的办法能够给和我一样日语不好的朋友一些借鉴。

想一想我们之前在国内的就诊经历,医生会问什么?我能想到的就是,医生一般会问如下几个问题:“哪里不舒服?”、“这个症状多久了?”、“有什么病史?”、“现在有服用什么*吗?”等

我相信无论是中国的医生还是日本的医生,他们所受的医学训练在体系上是相似的,日本医生所问出的问题不会与中国医生有本质的不同。因此我们只要利用翻译软件准备一些文字材料,可以准确的回答上面几个问题就好了。

注意,在你出示完你准备的文字材料后,后面的交流效率将大大下降,因为你和日本医生只能借助于手势、翻译软件沟通,所以要珍惜第一次出示材料的机会,把材料做的尽可能的详细,争取做到一击即中,以期减少后续低效率的沟通。因为在此之后的沟通,可能夹杂着手势、英语、日语,那个过程远说不上流畅。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理解中的日本医疗机制。

日本应该是以居家附近的诊所+大医院合作完成了国民的医疗健保,日常疾病以诊所为主,如果诊所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病患,会写推荐信(日本叫推荐状),介绍患者去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让千千万万的小诊所完成国民常见疾病的治疗,腾出大医院的医疗资源以应对疑难杂症和危重症。

中文意思:打扰了,我日语不好。可以这里就诊吗?医生看诊是否需要预约?

因为考虑到进入诊所后首先面对的不是医生,而是前台工作人员,所以第一页的PPT是写给前台工作人员的。前台工作人员看完后,并看了后面的PPT后,离开前台与医生进行了沟通,返回后告诉我可以就诊。

这时候要求我提供医疗保险卡,并给我一张表格,要求我填写一些如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之类的个人信息,表格还包括是否抽烟,一天抽多少支,如果喝酒,一天喝多少毫升。这些基础工作都完成后,给了我一张卡片后(持此卡片下次来就不必出示医疗保险卡了),就请我在大厅的椅子上等。

在我没有预约的情况下,等待的时间也不算长,大概15分钟,前台告诉我可以就诊了,让我向里边走。

日本的诊所规模都不大,这家诊所有两间诊室,在我向里走的过程中,就有一位护士迎出来,把我引入其中的一间诊室。

见到医生后我出示了我的第2张PPT:

中文意思:我的病史很简单。大约10年前,我开始患高血脂。非*物方法无法降低血脂。3个月前开始服用降血脂*物,降血脂效果很好。我正在服用的*物是瑞舒伐他汀。我的剂量是每天5毫克。

医生看过这个后,点头表示理解了。然后问了我一句日语,我回复了他一句我唯一一句特别纯熟的日语(私は日本語を話せません,意思是我不会说日语)。医生想了一下,开始比划,他食指伸直,在自己的肘关节内侧做插的动作,我猜他是想要问我是否有验血结果。

(需要告诉医生这是半年前的体检结果,要把一些医疗指标翻译成日文,还要告诉医生哪些是体检测定的实际数值、哪些是参考数值。)

这张PPT实际上是最费时间的,因为我发现特别专业的医学名词,翻译软件可能不准确,因此只能在网上去找在线的中日互译的词典,互相参考着翻译。

好在医生看到之后,表示理解了,然后拿出计算器开始计算,我猜是要把国内化验指标的单位换算成日本这里的单位,算完后和护士互相点头,我猜是确认了我确实是高血脂。然后我出示了最后一张PPT:

中文意思:我可以得到瑞舒伐他汀的处方吗?我现在正在过敏,可以给我开氯雷他定(一种抗过敏*)的处方吗?

这里我建议大家将想要的*物的日文名称和英文名称都写给医生,以方便医生理解,毕竟没法百分百确定将正确的中文*品名称翻译为日文。但每种*物都会有一个固定的英文名称,将英文名称并列,应该可以方便医生识别*品。

整个就医过程费时不到10分钟,之后就是回到大厅的椅子上等待,约5分钟就有前台喊我过去,给了我处方和账单,一共花了1300多日元(折人民币65块),当然这是在享受了医保报销70%之后的价格。

后来我才明白,初诊大概都是1300多日元,复诊就会便宜很多,大概400-600日元。

我发现一个现象,即一家诊所旁边多数情况下会有一家***,很像是一种伴生关系,所以我建议在日本的诊所就医后,在其附近的诊所取*。虽然理论上你可以去任何一家***取*,但常理可知,一家开在皮肤科诊所旁边的***,对皮肤科*物的备货各类肯定是比较全的。

我的*物是降血脂*和抗过敏*(都是28天的量),*的费用大概折人民币45元(也是享受医保70%报销的基础上),加上医费65元共110元人民币。进到***里又要填一个表格,内容和就医时填写的表格大体类似。

这里需要提示大家的是,我就医医院和旁边的***都不支持刷卡,所以在日本出门还是要携带一定的现金为好。

其实在整个的就医过程中,很想拍些照片,但是我知道日本人比较注意隐私,也没好意思拍照。唯一的一张照片,是我用翻译软件翻译***表格的截屏。

***的表格还是很细心的,大家从图上就可以看出来,如果老人听力不好,就可以在“我耳朵聋了,请大声点讲话”那个选项上打勾。日本人在做事细心方面,确实是名副其实。

然后交钱拿*,顺利完成初次就医,这就是我初次在日本医院就诊的经历,可见如果准备充分,即使不懂当地的语言,就医过程也还是很顺利的。希望我的经历对大家有帮助,更希望大家都身体健康,不去医院最好。

如果觉得有用,欢迎点个赞和在看~

去日本留学20万人民币够吗?

如果每年家里都给20万,换了我三年后会有存款20万!

1)刚来日本启动时说花掉15万-学费和半年宿舍费,生活等,剩下5万剩下后半年,满勤奖,优秀奖,文部省奖学金+每月打工=每月平均挣5000元左右的话后半年会有3万收入,第一年会省(剩)下3-5万元,如果愿意可以报私塾!就当一分钱没剩下!

2)第二年,20万元父母钱,头半年,打工,奖学金等其收入5000元,一年收入6万元,等于一年有了26万元。第二年的夏天或秋天考上大学,扣掉学杂费等200万日元(13万元),年底手头会留下13万元。期间回国,吃点,玩点什么的,扣出5万,最后第二年剩下8万元。

3)第三年,学校学费申请至少半减免,奖学金至少争取每月5000元的(学習奨励金),加上打工,每月收入10000元,一年收入10万元,扣出一半学杂费7万元,还剩下3万元,加上父母寄过来20万元,会留住23万元,加上第二年存款8万元,等于有了31万元存款,好吧,31万-11万(偏差)= 20万元好了哈哈哈

瞎猜的,计算错了别笑哈哈哈3仔细读一读,我已经在每次计算中都少算了很多了

如果运气好还可以申请到学校便宜宿舍(只能住一年)

带一万人民币去日本旅游两周够吗

在一切都准备好的前提下,一个人带10000人民币等值的日元,14天是完全没问题的。当然这是在一切准备好的情况下,这其中包括准备了来回机票、城市的交通费(jrpass)、住宿这几项。这里可能和许多人考虑的不同,所以会略有差别。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带一万人民币去日本旅游两周够吗首先10000人民币,差不多相当于16W出头的日元,17W不到点。通常一个人一天在日本的开销在5000日元上下浮动,这其中只包含着餐食、饮料、城市内的小交通费用。全吃定式可能会少一点,全吃料理(包括烧肉、寿司之类)可能会多一点。但基本每天平均下来也就在5000~6000日元的样子。14天的日常开销其实差不多也就在7W~9W日元左右浮动。再者,日常开销完了就会有景点,日本的大景点是有门票的,虽然价格并不高。通常参观类的景点门票在500~700,也可能高一点,也可能第一点。参观类的包括城堡、古迹寺庙这种,比如姬路城、比如清水寺这种。游玩类的就比较贵,每个都不太一样,比如迪士尼,比如环球影城,比如豪斯登堡之类,通常在10000日元左右。还有一种特殊参观类的,比如琉璃园,比如吉卜力,比如天空树等,门票价格比通常贵一点,几千日元,但不会比游玩类的贵。景点可能每天都会遇到,但另外两种本来就说,也不可能天天去,基本来说14天的行程,在3W~6W之间差不多。再加上一点备用金,毕竟到了一块地方可能需要买一点地区特产,或者买上一点纪念品冰箱贴什么的,备用个2W日元左右的钱,14天也基本够用了。所以基本来说,14天在日本,玩的省的话在12W日元左右,放开手脚的话,差不多也在17W左右的样子,一个人,是够的。最后要回到开头来讲,这些钱差不多够玩,但不够走。如果说是7天的行程,5000一个人我会说定完住宿和机票够了,但14天就一定要再除去大交通。因为14天,不可能在一个区域玩。那就一定会牵涉到大交通,无论是从最短的关东到关西也好,还是比如我上次玩的关西九州环游也罢,带上大交通是很紧的,只有在克制花钱的情况下才可能有。但出去玩谁又能保障完全克制得住呢?

第一次去日本,要带点什么呢?

1随身洗漱用品,日本有些旅馆不提供,或要收费2电源转换器,日本电压110V,电源插口是两相3随身现金,日元,及信用卡4日本消费很高,可以自带些食品,例如干货,木耳什么的.花椒八角.干辣椒.日本很贵的.5一套自己的中文软件光盘,如果你买了电脑,可以自己装软件.6牛仔裤,如果你不爱穿就算了。这个日本贵的离谱。买东西:很多奢侈品在日本都有较低的价格,想服装类最明显的就是LV,日本街头的妈妈级人物都是提着LV的包包去买菜的。而且,就算不是国际大牌,日本的很多服装也很好看,所以去日本买服装是最好的。电子产品虽然日本产的多,但在日本并不是特别便宜,而且牵扯到保修等问题,所以,本人并不建议你去日本买电子产品。日本还有很多化妆品也很不错,日本的化妆品便宜又好用,特别是很多男士化妆品,比国内的要全,要好的多。

在日本,如何兑换中国人民币?

可以在日本当地的中国银行兑换。

2018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银行东京分行担任日本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清算行正式开业后,中国银行已在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担任人民币清算行,实现了对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全覆盖。

除了在日本银行或者其它的外币兑换处外,主要国际机场也有为旅客提供货币兑换服务的外汇兑换窗口。此外,还可以在日本全国各地银行、邮*中设置的ATM机上使用VISA、MasterCard、AMEX、DINERS等信用卡提取现金。

外汇兑换率随外汇市场行情的波动每天都有变动。在日本,每人每次限定兑换金额为6000元人民币(约9万日元)。大多数日本商业银行兑换外币需30分钟左右,但是兑换时请带上护照,否则将不予受理。

真实日本华人中产:虽然被国内朋友鄙视房子小,但依旧幸福满满

 作者|父爱满满的丘比特(东京)编辑|嘉沐

“你这房子地处郊区,面积太小,看上去就像一个老鼠窝!”张永财唾沫横飞。

万万没想到,让很多日本友人羡慕的独栋独户,却被第一次来日本旅游的张永财鄙视得一文不值。赴日八年,我白手起家、没日没夜奋斗的成果,遭到这位初中同桌全然的唾弃和嘲笑。

 

几年不见,他的发际线越来越高,啤酒肚也养了出来。和我相比,他明显已提前迈入中年。“关键是,小日本的房子怎么不涨反跌啊?听说你们的房子一年跌了10%!还要每年缴纳什么固定资产税,继承的时候还要什么遗产税,这不是亏大发了?”

 

他眉飞色舞,随后便话锋一转:“我在厦门第三套房子也才百来平,和你这儿差不多,但现在市值可是400万哦!一个月涨百分之十几不是问题。”

 

△遭到张永财鄙视的,我在日本的家。

 

我想起邻居家的房子是20年前泡沫经济的时候花了1亿日元买入的,现在市值3000万日元(约合180万人民币)。

 

张永财开始变本加厉地数落我,丝毫不介意我的日本妻子也在场:“你看你,混成这样,在日本勉强算中产吧!唉,2002年那会儿你考进了名牌大学,本来还想抱你大腿,结果你看看有啥屁用?谁叫你来日本啊,这叫没有紧跟时代潮流。”

 

他的话匣子一直没关上:“现在日本的新干线早就被中国动车超过了,时速300多公里,日本顶多才200多吧!”

 

接着,我在他的“严刑逼供”下说出了自己的月收入,不出所料继续引来一阵冷嘲热讽:“你们家庭一个月才3万人民币,怎么养活你三个娃啊!和我一起搞一点海淘什么的,卖给和我一起做生意的茶叶老板?要不干脆你回国吧,中国现在形势发展的这么好,你回去估计还可以搭上末班车。”

 

“你三个儿子怎么办啊,总不能让他们成为日本鬼子吧?我看啊,还是尽早回国发展。”张永财掐灭了手中的烟,得意洋洋地说。

 

最大遗憾:错失了国内资产升值的机会

 

作为旅居日本八年的“80后”,我和妻子一年到头工资加上奖金税后共45万人民币左右,这个数字大概是日本平均收入的两倍,也算是典型的中产阶级。讲真,在此之前,我一直为自己经过多年努力晋升为日本中产阶级中的一员而窃喜。

 

然而,张永财的到来,让我的自尊心遭到严重挑衅,心中却只能暗自隐忍:你TM是来日本旅游体验风土人情,还是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老同学宣扬优越感的?

 

不过,待我心情平静下来,想起今年4月的工资单,不禁暗暗自怜。

 

进入这家业界名声赫赫的大企业已经6年。和许多日本企业一样,这家拥有几万员工、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虽然工作稳定,但工资的增速却如蜗牛一般。

 

由于员工平均年龄达到43岁,大量老员工的存在让新人上升通道严重“堵车”,混到经理级别大致在40-45岁——这意味着从大学毕业进入这家公司,到拿到经理这个最低等级的头衔,需要努力至少20年,而在此之前,你只能乖乖听任派遣。

 

很多中国籍员工因为看不到自己的未来,纷纷选择去欧美企业的日本分公司或者干脆回国。而我,因为红颜祸水(早早与日本妻子订了终身)选择了“倒插门”,只得乖乖地留下来。

 

在妻子和岳父母眼里,钱多钱少无所谓,这份稳定的工作等于为全家人的生活上了保险。如果我说跳槽,他们很可能会联合起来让我净身出户——再说,日本公司一般不接受35岁左右跳槽的,这意味着不忠诚。

 

由于去年工作表现不错,我的级别晋升一级,但工资仅仅涨了500块人民币——当然,这个数字超过了前年的300块。国内朋友说一年涨个一两千不是什么难事,这对于我而言简直无法想象。

 

最让我羡慕嫉妒恨的,是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有些地方几年能翻好多倍。而日本呢,从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房价就一直走下坡路。虽然这几年有所好转,但顶多也只是地价涨了几个百分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六年前我买的离车站走路3分钟、价值250万的房子,现在由于折旧,估值就已跌了两三成,20年以后房子的估值将为零。

 

在土地私有化的日本,如果不吃不喝,五年的努力大概就能换一套房子,但多年以后,你拥有的只是一块地。很大一部分的血泪钱,就这么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一文不值了。

 

这样的环境下,你无法感受到国家欣欣向荣的发展,感受不到时代在前进和你奋斗了就可以有回报的希望。套用媒体的话说,日本这个社会充满了“闭塞感”。

 

对我而言呢,最痛苦的是,看着国内的同学、朋友通过自己的奋斗,从底层爬上中产,从一无所有到富有,从普通职员进入管理层;八年过去了,我看起来生活稳定,但职业生涯和人生阅历却一直原地踏步,能炫耀的都是过去。和所有日本上班族一样,我一眼就能望穿自己三十年后的模样。

 

想让老人帮忙带娃?日本老人也有自己的生活

 

 

我们约好在东京市区的一家咖啡厅见面,江翠花抱着她的四岁女儿。

 

“你看你们夫妇俩上班,岳父母也不帮忙带娃,多可怜!真不知道你背井离乡呆在日本有啥好!”江翠花对我深表同情,“我妈妈从老家来到上海帮我,孩子全交给她了!”

 

如果孩子刚出生那会儿,我可能会很赞同这种说法;但是现在,我不能苟同。

 

确实,我的日本岳父母几乎不会帮我们带娃,即便我们两家的距离开车只需几分钟。他们的逻辑很简单:作为父母,自己照看、养育孩子是不可转移的责任。由于没有他们的帮助,每天上午我们不得不把孩子们送进托儿所,下午妻子提前下班回家照看他们,晚上我俩基本累成了狗。

 

△我的太太和孩子们,这一幕总让我感觉自己是超生游击队。

 

刚开始,我对岳父母这般绝情的做法耿耿于怀,但是我很快发现,孩子们在自己的养育下不会被娇生惯养,妻子也因此在育儿和职业生涯之间找到了平衡,尽管收入也因此减少了一半。

 

退休多年的岳父在家附近租了几亩地。白天他会去田里倒腾,播种施肥浇水拔草直至夕阳西下;晚上,他要么在笔记本里写种田的心得体会,要么在电脑上查找资料,以消除白天在田间地头碰到的各种疑惑。

 

岳母则热衷陶艺。这个兴趣听起来并不那么占用时间,但她从来没闲着——要么去工房练习烧碗碟,要么去博物馆看陶瓷玉器展,或者和其他老人交流心得体会。

 

他们都有着大把大把的时间去充实自己。于我而言,既然生了,就要亲手养,用自己的双手去雕刻孩子的成长。

 

环顾周围,我并不是个例。在国人看来不可理喻的行为在日本却是天经地义。老人和儿女的生活各自独立,互不干扰。老人不愿意让自己的生活被后代绑架。

 

在这个老龄人口比例高达25%的国家,年轻夫妇既要从事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又要独自承担沉重的育儿压力。年轻人本身也不愿发出求救信号,因为他们认为这会给别人添麻烦——在日本人看来,父母也是“别人”。

 

回国办事最先想的是找熟人

 

大学期间因中日两国政府交流项目,我于2004年第一次赴日,之后回国效力几年,2009年再次赴日,翌年和日本妻子结婚。2013年我们有了第一胎的两个男娃,2015年第二胎依旧还是男娃——这便是我彻底区别于张永财和江翠花的人生轨迹。

 

留学结束后,我拿着一年积攒下来的6万人民币奖学金回国,感觉自己像是个暴发户——要知道在我二十出头的时候,每个月生活费只有500块啊!而现在回国,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月收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这几年,看着越来越多的同学朋友回国发展,我也在去留这个问题上备受煎熬。不是没有想到过举家搬迁,而是发现拖家带口回去太不现实。

 

2015年我带着双胞胎儿子第一次回国省亲。可能因为水土不服,一下飞机他们开始上吐下泻、发高烧,只好直接送住院。

 

通过姨夫神通广大的关系,好不容易让孩子住进了我老家最好的医院,一间挤的不能再挤的三人病房。一进去我才发现自己有多么幸运——走廊两边打满了地铺,横七竖八地睡着挂着吊瓶的幼儿,还有那些焦躁的家长们。

 

我的妻子不经意说了一句,这是野战医院吗?我只能沉默。

 

母亲告诉我,这么多人是因为没人相信乡村级别的诊所和小医院,基层医疗系统不行,大家只得挤破头往市医院钻。

 

住院四天,花了5000人民币,这个费用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的中产,都不是一笔小数目。如果回国,三个儿子一个月感冒个一两次,估计我家就破产了。

 

回日本以后,我拿着收据去报销了——日本儿童医疗一次一般只需要花费15到20人民币,而在海外看病,保存好收据也能回日本报销,不管你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

 

我扪心自问,一回国,做事时脑子里最先冒出来的想法是:有没有熟人,他能不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现实是,出国已经八年,再便捷的网络仍难以维护以往的人际关系,重新构建之繁杂,各种口是心非甜言蜜语,也实在非我所愿。

 

“你在日本顶多就是个二等公民吧。”张永财似乎不愿意放弃说服我回国发展的念头:“我这次来日本,有客户暗地塞给我6万人民币花呢。”张永财如今是一家民企的广告总监,每月小两万的收入,说到这时满脸得意。

 

我不知道如何和张永财理论。当年在北京住了七年,进外企的时候还得去北太平庄的派出所申请一个暂住证;来了日本五年后,顺利拿到了绿卡。

 

事实上,只要在日本居住满一段时间,并拥有良好的缴税记录,外国人以及子女可以完全享有各项社会福利。有了绿卡后,就可以申请房贷,除了没有选举和被选举权,我享有和日本人一样的权利。

 

遥想当初找工作的时,招聘启事中“北京户口”一行字让我失去了无数机会;但“外国人”的身份却让我在日本求职时备受面试官青睐,因为他们很需要外国人去打理海外的业务。

 

坦率地说,这个国度比我想象中更为宽容。

 

“你三个娃中文也讲不好,以后就是日本鬼子了!”临走前,张永财最后说了一句。

 

△做饭时我常常会加入中国元素,向孩子们解释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

 

我无力反驳。其实,我一直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教他们中文,灌输中国传统文化,譬如读三毛连环画,譬如孙悟空的动画片,譬如朗诵三字经。

 

但是,很多时候孩子们的问题会让我难以招架,他们会问:三毛为什么没有妈妈?上海的大人为什么会欺负一个小孩子?孙悟空为什么经常打架而不好好做朋友呢?

 

最后我只好选择给他们看小猪佩琦这些翻译成中文的欧美绘本。

 

国内孩子学钢琴,我娃只会抓蝌蚪

 

“快告诉叔叔宝宝会什么,芭蕾、钢琴……样样都在行,周末忙得我不亦乐乎。”江翠花抱着四岁女儿,骄傲地说。

 

“你家娃儿有啥兴趣爱好啊?”我抿着嘴,不知如何作答。头一天,我刚刚带他们去附近田里抓了六只蝌蚪,放进了矿泉水瓶,他们如宝贝般供养着。和江翠花女儿高大上芭蕾钢琴相比,我不知道如何形容那些充满泥土气息的爱好了。

 

△一到周末我就带孩子们森林里,白天捉虫子,夜宿小木屋。

 

作为一个勉强称得上日本中产阶级的家庭来说,每月房贷3000块(人民币,下同),生活开支1.5万。剩下的钱很难让三个儿子去上那些高大上的兴趣班。

 

所以,一到周末,我要么带他们去坐电车,让他们记住东京如蜘蛛网般的地铁线路,要么带他们去住便宜的森林小木屋,比如去池塘辨鱼的种类,去草丛中观察虫子。

 

“这样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用吗?”江翠花抛来鄙夷的眼神。我耸了耸肩膀,但我和太太在教育孩子时坚信,做事不用考虑太多的有用无用,只需单纯地体验其中的乐趣,对新生事物保持源源不断的好奇心,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养成坚韧的意志力和互助精神。

 

这对双胞胎刚出生的时候,我曾对妻子笑言,希望他们将来可以考上哈佛,这样我俩就可以搭顺风车去美国生活了。妻子却一本正经地说,只要他们真正开心,高中毕业后去开出租或者做木匠都无所谓。

 

前几天老大浩浩告诉我,长大以后要当出电车司机,老二俊俊则说要当出租车司机。虽然当下心里有点失落,但我转念一想,或许我不需要为他们的大学学费发愁了。

 

日本媒体每年都会公布儿童将来最希望从事的职业排行,面包师、幼儿园老师、警察和司机一直名列前茅。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日本人看来,职业没有高低贵贱,所有人都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再看远一点,人生其实是一场马拉松,唯有好奇心和喜欢,才是你跑完全程的原动力。

 

既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企及父母期待的高度,我只希望他们掌握属于自己的生存能力和为人处事之礼仪。现在走在路上,他们会兴奋地告诉我路边花草的名字,一旦发现了什么罕见的昆虫,更会开心好久——这让我很欣慰。

 

对于旧日亲朋的到来,我内心其实是有些恐惧的,虽然屡遭部分同胞鄙视,但偶尔我也能找到机会点拨下他们的人生,比如陈开富。

 

他大学毕业后去北京做起了珠宝生意,据说如今身家至少一亿有余。我们的相同之处是都有三个小孩,不同的是,他给每个孩子请了个保姆,平均一人4000元人民币;我每天则哼哧哼哧接送孩子们去托儿所——费用是老大全价2000元,老二半价,老三免费。

 

我带着陈开富去京都岚山泡露天温泉,两个人酒后赤身裸体坦诚相待。温泉热气腾腾,山间烟雾缭绕。“去年我差点得了抑郁症,赚了一千万,却没丝毫喜悦。”他叹了口气。我没想到,作为先富之人,钱多了,内心却脆弱了,患得患失。

 

“只有确立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包括为什么而赚钱,你才不至于患得患失,可以看看松下幸之助的书。”我建议道。

 

他很赞同地点点头。作为感谢,他高高兴兴地帮我这个东道主付了60块人民币的洗浴费。

新媒体编辑|马茹均

-END-

对不起,你所知道的“长寿之乡”,全都是假的

|点击蓝色关键词,阅读往期精彩文章 |

气球毒害中国〡东北往事〡深夜澡堂

海外赌场〡教育鄙视链〡 高校性骚扰

养生骗局〡朝鲜〡武术〡硅胶爱人 

带来自一万人民币去日本旅游两周够吗

在一切都准备好的前提下,一个人带10000人民币等值的日元,14天是完全没问题的。当然这是在一切准备好的情况下,这其中包括准备了来回机票、城市的交通费(jrpass)、住宿这几项。这里可能和许多人考虑的不同,所以会略有差别。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带一万人民币去日本旅游两周够吗首先10000人民币,差不多相当于16W出头的日元,17W不到点。通常一个人一天在日本的开销在5000日元上下浮动,这其中只包含着餐食、饮料、城市内的小交通费用。全吃定式可能会少一点,全吃料理(包括烧没燃液肉、寿司之类)可能会多一点。但基本每天平均下来也就在5000~6000日元的样子。14天的日常开销其实差不多也就在7W~9W日元左右浮动。枯物再者,日常开销完了就会有景点,日本的大景点是有门票的,虽然价格并不高。通常参观类的景点门票在500~700,也可能高一点,也可能第一点。参观类的包括城堡、古迹寺庙这种,比如姬路城、比如清水寺这种。游玩类的就比较贵,每个都不太一样,比如迪士尼,比如环球影城,比如豪斯登堡之类,通常在10000日元左右。还有一种特殊参观类的,比如琉璃园,比如吉卜力,比如天空树等,门票价格比通常贵一点,几千日元,但不会比游玩类的贵。景点可能每天段族都会遇到,但另外两种本来就说,也不可能天天去,基本来说14天的行程,在3W~6W之间差不多。再加上一点备用金,毕竟到了一块地方可能需要买一点地区特产,或者买上一点纪念品冰箱贴什么的,备用个2W日元左右的钱,14天也基本够用了。所以基本来说,14天在日本,玩的省的话在12W日元左右,放开手脚的话,差不多也在17W左右的样子,一个人,是够的。最后要回到开头来讲,这些钱差不多够玩,但不够走。如果说是7天的行程,5000一个人我会说定完住宿和机票够了,但14天就一定要再除去大交通。因为14天,不可能在一个区域玩。那就一定会牵涉到大交通,无论是从最短的关东到关西也好,还是比如我上次玩的关西九州环游也罢,带上大交通是很紧的,只有在克制花钱的情况下才可能有。但出去玩谁又能保障完全克制得住呢?

去日本留来自学最少需要多少日元?多少攻继升相委析置无压人民币?

在日本的留学开销,基本上是每年10WRMB吧

公派去日本的话,刚开学自己要带多少人民币

至少携带人民币一万元,当前最新汇率换算:1人民币元=16.3116日元,以上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止,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