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网上买了基金,现在想处理,但忘了在哪家公司买的,怎么办?急救
你当时在网银买的还是基金公司直销平台上买的??如果是前者可以登陆网银查询,如果是后者只能查转账明细,看有没有基金公司的线索,如果查不到只能去各家基金公司的直销平台或账户查询系统上登陆查看。
我前些年忘了在哪个工商银行购买广发聚丰基金当时是1元一股我买5000千元的现在任何手续都丢了怎么办
我帮你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忘了当时买基金的日期,现在想查当时买基金的时候是多钱买的,怎么查
有三种主要方式:在哪里买的可以在哪里查询,比如在网银中购买的基金,则找到网上基金,或者基金超市里,有交易查询,或者叫历史交易查询,交易确认查询等。然后选择大概日期,就可以看到交易记录了。或者直接找到你所购买的基金的基金公司官方网站,注册并且登陆交易查询,也可以找到查询系统,这里面一样是根据时间段选择,然后看到交易记录和确认消息。或者直接打电话给基金公司或者代销渠道,验证你身份后由客服人员帮你查询
买的基金亏钱了,很难受,怎么办?
本周的市场,涨2跌3,周二和周四跌得毫不留情。今天开市依然跌,虽然后面涨回来一点,但还是以微跌收盘。
很多豆友最近半个月可能都过得比较难受,来我们继续聊聊~
一
豆妹有空的时候会看看大家在群里的聊天,总结了一下不同心态的人群特点:
不慌的大概是这样的:
1、加入小目标时间长/投资经历丰富一点的
2、做好长期投资心理准备的
3、忙着搬砖、没时间关注市场的
4、仓位控制合理,规律分批跟投的
比较慌的大概是这样的:
1、去年年底或者今年年初加入的新手
2、关注各种新闻和消息,并对短期市场有过高期待的
3、重仓了某期小目标
如果有说漏的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补充。
二
心态好的豆友豆妹就不用说了,继续保持好的投资习惯,对于比较慌的小伙伴,豆妹还是有几个建议:
1、短期内不要试图预测市场,也不要幻想下周就会涨,市场深不可测;
2、借这个时机,重新评估一下自己的投资心理和行为,是不是涨的好的时候上头了,是不是对风险认知还不够深,为下次投资积累经验;
3、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调整心理预期,比如投入基金的这笔钱和银行存款的收益率作对比;
4、专心工作攒本金,以应对更多坏的可能。
其实道理都是这些,只是身处浮亏模式+各种信息轰炸的情况下,会加速恐慌,人也变得不理智,各种懊悔、痛心的感觉都来了。
但投资就是这样,我们都渴望赚到钱,或者借助市场的大势改变自己的财务状况,但市场比我们想象复杂得多,这个阶段也是必经之路。
三
下面这段话,是我们在去年快车003达标给大家泼冷水的时候说过的,但我相信当时肯定很多人没有印象,今天重新发出来,体验会大不一样。
「买在低点固然好,但是指望每次都买在低点、每次都没有浮亏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啥时候买在半山腰,或者中途各种亏亏赚赚,让人心情起伏起伏起起伏伏伏伏伏伏伏……都是很正常的。
股市不是我们家开的,行情要涨还是要跌是由经济、**、政策、情绪、命运、风水、推特……决定的。
我们普通人既然决定为了(大概率)更高的收益率来承担波动的风险和折磨,那么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如果什么时候摔了个跟头,只要不是伤筋动骨爬不起来的那种,那就看开一点就好了,时间和耐心会让一切都回来的……」
对于市场,未来可能还会持续震荡,部分板块可能会继续回调,谁都说不准,但目前的市值还没有到大泡沫的时候,不必恐慌。
所以收收心,回到自己的生活重心中去,退群、APP卸载也行,多一些时间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
四
按摩完,最后有2个说明,大家关注一下~
1、快车预约功能更新
1)快车预约取消可恢复
取消了012快车预约的豆友,如果还想重新预约,可以直接进入预约页面,恢复预约,如下图所示:
2)预约后扣款设置时间调整
调整前:必须在预约当天24:00之前设置完成,否则会失效
调整后:扣款之前设置完即可。
2、关于送卡
根据今天的收盘数据以及我们的送卡规则,预计小目标2046、2101、快车006浮亏超过10%,持有这几期小目标的一期或者多期的豆友,周六上午会收到一张有效期10天的服务卡。
PS:持有多期也只收到一张~
为什么送卡?为什么不是持有几期浮亏10%就送几张?为什么有效期这么短呢?
来耐心听豆妹解释一下。
在这个规则出来之前,我们发现,越是下跌的时候,大家跟投的越少,反而错过了好时机。
我们送卡,不是因为帮大家买的基金跌多了退卡,而是因为跌的多意味着这个时候正是捡筹码的好时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机制帮助大家建立更好的投资观念和习惯。
所以“赠卡”不是“退卡”,是一种鼓励机制下的福利,是希望大家能在这波低点附近继续跟投。有效期10天也是同理,过了这段时间就没有鼓励跟投的意义了。而且,如果持续浮亏10%以上,会持续送卡。
对豆友们而言,如果跟投用上了就省了一张服务卡,但如果你还是克服不了恐慌心理,那这张卡忽略就行,并没有损失什么,大可不必纠结卡的张数和有效期的问题。
又到周五了,时间过得真快,还记得上周五给大家的嘱咐,今天继续说一遍,周末了就好好休息,暂时忘掉基金账户吧~
忘记问你了怎么赎回基金不知道自己是买了哪只基金怎么办
如果你忘了自己买了哪个基金,那拿你的基金账户本去柜台查就行了,如果办了卡同时开了网银,在该银行的网上银行查询就知道了,上边点个人业务,理财业务里边,我持有的基金就行。想赎回,在网银上直接点赎回就行了,基金的价钱如果在3点前操作的就按当日净值算,如果3点后,就按明天的净值算,申请提交后,要有1到2天的确认时间,但放心,净值还是按我上边说的算,不会是1,2天后的净值。
2007年用农行卡在基金公司买了直销基金,但是忘记买的哪家基金公司了,现在没有办法赎回,怎么办
可以到农行打印基金对账单就可以知道持有什么基金了
怎样查找自己买的基金?
关于这个问题,1. 登录基金公司或基金交易平台的官方网站,在搜索框中输入基金的名称或代码,即可查找到自己购买的基金。
2. 登录自己的证券账户,在资产明细中查看自己持有的基金,可以查看基金的名称、代码、份额、净值等信息。
3. 下载基金公司或基金交易平台的手机应用程序,登录账户后,在“我的基金”或“我的持仓”等选项中查找自己购买的基金。
4. 咨询基金公司或基金销售机构的客服,提供自己的账户信息,询问持有的基金名称、代码、份额等信息。
5. 查询基金公司或基金交易平台的公告或新闻,了解基金的最新动态和信息。
几年前买的基金现在忘了买的是哪支了应该去哪里查呢
用银行卡买的话,可以到银行去查,如果是网上买的,你至少要记得是哪家基金公司的,要不真的就很难查到。对了,它应该给你寄对帐单的,上面有相关信息。如果你留了手机号码,它应该给你发净值短信的,这都是线索。
论不得不买基金和短期赚不到钱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上面这句话大家都应该听过,类似,现在买基金的主要矛盾是
“不得不买基金和短期赚不到钱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这么说?
Partone:
银行里有个常用名词叫AUM,中文叫管理客户总资产,就是客户在银行的钱的总和。AUM基本上每个银行都是逐年增加,但从19年开始快速增长,2020年是暴增,什么叫暴增呢?基本2020年当年增长量抵得上过去两年的增长总和,去年几个国有大行当年的AUM新增都破万亿。今年你猜怎么着,年初增量又比去年同期增了30%-50%有余!
为什么进银行的钱这么多?而且越来越多?简单说几个原因:
1、疫情之下确实放了不少水;
2、18年开始P2P被清理,各种非法金融机构被严打,加上各种爆雷违约,地方政府集资全面被压缩(政府去杠杆),使得曾经那些觉得银行收益低的人不得不回归银行;
3、银行自身财富管理能力的成熟;
4、银行强化了批量获客能力,包括很多薪资代发不规范的企业,比如为了避税一直发现金的,现在也不敢了,只能通过银行代发,钱也得走银行;
5、2019-2020年大牛市,银行作为基金销售的绝对主力渠道,基金市值AUM也明显增长。
等等......
说真的老百姓现在只能相信银行,不然呢?不然就啥也没有,就像这次华西村集资挤兑,年化10%变成了0.5%,也就是个银行活期利息,万幸的是本金还在。
老百姓想投资也只能依赖于银行渠道,道理也很简单,房子能涨的地方你没有资格买或者买不起,亦或是不给你贷款;房子可以随便买或者买得起的地方,不涨甚至卖不掉。去券商炒股呢?谁炒谁知道,最后还是营销你买基金。海外投资?你先看看钱能不能出去再说吧。
由于投资渠道的快速缩窄,监管的全面从严以及银行自身的转型进步,钱都在往银行里进,这是事实。以上我也是用最粗浅的逻辑给各位描述了一些,不要在意细节。
Parttwo: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那么客户现在在银行的理财方式变宽了吗?No.恰恰相反。现在主流依然是老四样:存款理财基金保险。
1、存款:定期活期结构存大额存单,最高年化利率不过4%左右,而且收益越高的银行越没动力推荐给客户或者压根儿就没额度,因为是亏钱的生意,4%的存款肯定亏钱啊,银行有的贷款放出去都只有三点几的利率,倒挂。
2、理财:还想着以前五点几的固定收益理财吗?那仿佛是上个世纪的事情。现在银行理财所谓固定收益时候三点几,不会超过4%,剩下的全部是净值型理财,这也是资管新规要求的,哦对了,2021年是资管新规清退的deadline。什么是净值型理财我就不科普了大家应该都买过,说白了还是投资于债券股票,银行不再承诺固定收益,收益可能高也可能低,和基金一样,亏钱也不是没可能,只是概率极低,支付宝上不就出现了代销亏钱的么。划重点,净值型理财也是进债市股市的。
3、保险:不多说,保险本身用途就是保障和隔离,只要是和你讲收益的保险,他的收益来源基本上来自于三个:炒股票、买债券、非标信托。
除了上面老四样,银行还有啥其他能买的?
非标信托?今年起会大幅度压缩,具体原因就不赘述了;
私募?还是炒股票的;
别的都是极小众的,完全无法承接大量的AUM新增的那种。
所以,客户的选择其实只有两个:
1、想要年化收益5%以下但安全性高的,你买存款和固定收益理财。
2、想要年化收益高过5%的,你就得买基金和类基金(净值型理财),承担一部分风险,以期获得高收益。
3、没有第三个选项。
问题是,4%-5%的年化收益能帮助客户战胜物价涨幅和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吗???
Partthree:
上面这么多文字我就是想表达一个意思:理财净值化大势所趋,基金普惠时代已经到来,基金,你是不得不买的。
当然,一切看起来很美好,但投资者教育依然任重道远,这就造成了目前的几个主要矛盾:
1、不得不买基金和短期赚不到钱之间的矛盾。
2、市场一直跌跌不休和新发基金持续配售之间的矛盾。创业板截止2.26已经七连阴了,另一边热门基金还持续50%以下配售率。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
3、去年市场涨太多估值不匹配和客户买了基金就是想继续涨之间的矛盾。去年创业板涨了65%,结果去年前三季度创业板盈利增速也就18.3%,放在全年也就24%左右。股价涨幅远高于利润增幅,难道都是通胀背锅?
4、不买基金,钱放那贬值和一买就怕亏,一亏就想骂娘之间的矛盾。看看支付宝和天天基金网下面的评论区吧,各种段子层出不穷,只能说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
重点来了,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1、今年前两个月的基金发行量也是创历史记录的,比历史上任何两个月的销量都高,加上我上文所说的银行大量AUM会源源不断的以基金形态存在,所以基金对市场的定价权只会高不会低,再换一个说法是,A股肯定是有底的,底是基金们(机构们)买出来的。所以同志们也不用慌,年初大量新发基金还在建仓,另一边新的基金还在源源不断的发行、配售,按照银行目前的AUM增速看,不管市场上流动性是否会转向,净值型理财的时代已经到来,大量弹药已经在路上,市场随时反弹。
2、基金是要买的,但是你真的适合吗?我觉得那些一跌就骂娘的肯定不太适合。我们卖基金的也有几个原则,比如65岁以上客户坚决不能卖,比如基金购买比例不应该超过客户家庭流动资产的30-50%等等,再比如卖基金前一定要问清楚“你的预期回报多少?你能持有多久”,如果客户回答“时间越短越好,收益越高越好”,那对不起,我绝对不敢卖给你,建议去炒股。
3、我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的文章里也写过,今年要降低收益预期!今年要降低收益预期!今年要降低收益预期!因为去年涨太多。我说一个数,2021年要以10%作为预期收益的中位数,运气好点20%年回报谢天谢地,运气差点的今年争取不亏钱,这不是我随便拍脑袋得出来的,我们可以年底验证,那些和你说今年基金可以继续30-40%的都是纯忽悠。
今年经济形势很好吗?出口很好吗?拜登很好吗?国际关系很好吗?印钞机还在加速印钱吗?企业盈利增速能够快速消化掉去年的暴涨吗?
投资如遛狗,能跑到你前面,就能跑到你后面,但是永远都在一个合理范围里。今年0-10%的收益预期难道不合理吗?
4、越跌越买!我年初也反复说过,今年的机会是跌出来的。现在市场给机会了,咱不能怂,要接着干。怎么干?一个是买优质新发,不要只看基金经理过去一两年业绩的那种,一定要看至少五年以上,比如2016赚了多少,2017赚了多少,2018又亏了多少?每个分位的排名怎么样?风格是否均衡?毕竟长期业绩好才是真的好。
另一个是基金定投一定要坚持,以前按月投的现在可以按周投,按周投的可以设置每两天投一次(招行聪明定投可以,别的平台貌似不太行)。很多客户市场一跌就吓得把定投停了,觉得投了也没有意义,一天投入的还不如亏得多,那他肯定只会在市场上涨越涨越买。这叫啥?股市里这叫追涨杀跌,结果是什么不用我说了吧。
5、可以买一些固收+基金,说白了就是20-30%投股票,剩下的投资于债券的基金,它的优势是债券收益打底,由于规模严控,因此还能打新股且收益不错。债券+新股收益作为安全垫,哪怕股票部分出现阶段性亏损,整体基金的本金安全性也非常高,以前有CPPI策略、TIPP策略等,但说白了都是“策略保本”,看清楚,策略保本哦,不是合同保本。
另一方面,债券市场永远是牛长熊短,因为债券是债权,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嘛,以前债券市场的调整最多也就是按季度、半年,结果你猜我们这轮债券熊市跌了多久了,一年半了!所以不管流动性如何演绎,我们认为今年债券还是有机会翻身的,而且历史上股债双杀的年份毕竟极少数,总有一个行的。固收+基金由于有债券和打新策略加持,且每一只规模都比较小,年化落在5-10%区间甚至更高的概率还是蛮大的。
综上,不得不买基金和短期赚不到钱之间根本就不存在矛盾。基金肯定是不得不买的,这是大势,就像资本市场日益成熟和给老百姓的回报日益丰厚一样,都是大势。短期没赚到钱是为了长期能赚到钱,不要忘了,投资是一场马拉松,从来就没有赚快钱一说,回溯过去20年,只要你选择买入优质基金并长期持有,年化回报两位数并非难事。只是在基金井喷式发展的当下,销售机构的投资者教育依然任重道远。
买的基金涨的慢怎么办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们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二师父个人投资记录,文中涉及标的非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每日财经新闻暨打卡592:
不看市场了,远离喧嚣。
很少开赞赏账户,一个月一次吧,大家随心。真朋友都是默默点赞和赞赏,我没说却记在心里。
推荐阅读
各年龄段人群的最优保险配置方案
二师父242期场外定投实盘
要有独行天下的胆识和容纳财富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