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基金会不会亏到本金?
盈、亏都可能,把本金亏完不可能。因为基金有“清盘”条件,到满足清盘条件,要清盘。历史上,有一只QDII基金清盘,除此之外,没有一只基金清盘。清盘条件:基金规模小于5000万元;或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持有人少于200人。补充:那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是不是再亏都亏不到本金的呢?没有绝对保证,相对地债券型基金风险小些,但货币基金基本无风险。
例如我买了100元基金,但是亏本了,那我会不会有100元亏了,直舍100元,同时还要另外贴钱这种情?
不会的,基金亏钱只是浮动的,不可能另外还要你贴本,而且浮动的亏不算亏,只要你的份额不卖掉就行
混合基金买100元,输了是不是要赔多少钱
亏损30%也就到头了!一般肯定不会亏损40%以上。
20万买基金,结果四个暴跌全赶上了,基金会把本金全部亏掉吗?
就前几天,一个朋友来问我,说是基金亏了超过30%,该怎么办?
这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共买了16只基金,亏损幅度最小的是24%,幅度最大的46%。
现在的基金总市值55万多,一共亏损24万多。
投资基金一年多时间,这个亏损幅度也是远超她自己的预期,可以说想死的心都有了。
都说基金投资,亏的少,赚的多,亏损都是短期的,赚钱都是长期的。
也就是说,亏损不可怕,放个半年一年,就能赚钱。
但结果是这一年多下来,越亏越多,越亏越多,还不知道会不会继续亏钱。
这种情况,对于一个没有心理准备,又把大量资金投入基金市场中的一个普通女人来说,压力非常大。
据她说,这80万的资金中,还有30万是父母给的,当时都说买基金稳赚,才大量地把钱投了进去,这下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她甚至开始问我,基金再亏下去,会不会亏得一毛不剩了。
基金不存在把本金亏掉,除非基金违规操作,私下加了杠杆。
这种情况在私募基金里可能会偶尔出现,但是在公募基金里,几乎不存在这种违规的情况。
所以,她的基金,不会出现亏光,但回本需要多久,或者说能不能回本就很难说了。
从55万,涨回80万,需要上涨近50%,这个难度还是不小的。
所以,她还在思考,这种情况下到底要不要进行补仓。
对于这个事情,我觉得应该分几个步骤去看,然后进行几步的操作,来进行补救。
第一,一定要先进行基金的整理。
基金一共买了16只,跌幅从24-46%不等,并不一定说跌的少就是好,跌的多就是差。
也不能说跌多了就一定安全,跌少了就一定还有补跌的风险。
从基金的角度来看,基金管理人能否取得超额收益,才是关键。
所以这个时候,打开你的基金,去看看这些基金和同类基金的比较,或者说排名。
即便是基金下跌了50%,如果跌得比同类其他基金少,那么这也是一只好基金,可以考虑保留。
即便基金只下跌了20%,比同类的基金跌得还多,那么这照样是一只烂基金,要尽快地处理。
一般基金投资,拿3-5只基金特别正常,有个6-8只也说得过去,但是16只基金持仓,只能说明这个基民,完全不懂基金,没有办法做好判断。
一般投资基金有两种。
一种是非常信任基金经理,所以是跟着基金经理去选择基金投资。
这种是单纯的信任关系,是依靠基金经理的能力,来赚钱。
可以说,这种就是单纯地赚信任的钱,因为专业,所以托付。
另一种是有自己看好的行业板块方向,靠方向来赚钱。
可以说,这种基金投资,基民本身也需要一定的判断能力,靠自己的认知来赚钱。
不管你是哪一个类型的投资者,基金都需要有方向性的投资,也不能选择这么多。
两者取其一,是相对比较合理的一种做法。
先把基金的情况归类捋清,然后再进行第二步,才是明智之举。
第二,进行仓位上的调整。
仓位调整是必须的,16只基金完全躺平绝对是有问题的。
这里的仓位调整,主要指的是基金之间的转化,并不是说加仓或者是赎回。
基金除了卖出的功能以外,另一个功能,就是基金间的转化。
比如,这16只基金,在第一步的整理归结后,把其中的8只淘汰了。
那么这8只基金对应的仓位,就要调整进入剩余8只里。
这其实就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行为,类似于调仓换股。
只不过这种调仓,其实是因为之前买错了基金导致的,现如今要做的,其实是修正。
仓位上的调整,其实就是存优汰劣的一个过程,是可以帮助未来基金更快回本,甚至是赚钱的一个方式。
当然也有人会问,有一些基金可能跌的时候多,涨起来也快,万一转换了,那岂不是很亏。
我只能说,基金本身的风格,是长期投资,并不是激进型的短期投资。
那些相对更激进的基金经理,可能在短跑中会有优势,但真正的长跑里,并不占优势。
所以,错过了也就错过了,不必太在意。
第三,决定是否额外追加资金。
最后一步,才是决定是否要进行补仓。
因为补仓本身,是成本的二次投入,是有风险的。
简单地说,补仓有可能会导致更大的损失,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当下基金所处的位置,到底是高是低。
额外追加资金的基民,首先要确定额外追加的资金,也是闲置资金。
有一些人可能会贸然地用什么买房资金啊,甚至于贷款去进行补仓。
这种做法极其冒险,是不可取的。
有一点大家一定要明白,基金抄底同样是很可怕的。
这就好像中概互联网,先经历了腰斩,如果你觉得亏损50%,可以大幅度补仓,那么接下来又是一个腰斩。
这时候又一群人进行了补仓,而结果是又来了一个腰斩。
所以,当你的投资标的选错了,即便已经下跌了不少的幅度,依然不能说没有风险。
如果你的资金面不支持,或者认知能力不足的话,尽量还是不要进行补仓了。
第二步的选择,基金转化就是你可以操作空间的极限了。
切记,追加要谨慎,尤其是一次性的追加方式。
如果是选择定投,那确实是可以摊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基金投资的小白来说,会相对更稳妥一些。
做完以上三步之后,可以算是给当下的基金配置情况,做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诊断。
着重聊聊基金亏钱了,该不该补仓的问题。
我想最近肯定有很多基民都想问这个问题,其实前一段时间就有基民想问了。
对于新手基民上手买入基金,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定投。
当然这里是特指新手基民,而不是老基民。
因为定投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补仓形式,所以对于定投的基民来说,根本不存在基金亏钱该不该补仓一说。
如果你之前没有采用定投的方式,也可以追加开启定投进行补仓。
定投的方式补仓的风险极低,只不过时间周期并不确定。
抛开这种情况以外,判断基金该不该补仓,或者说哪些补仓的方式比较安全,在这里做个简单的介绍。
常见的低风险补仓方式,主要有三种。
方式1:网格式补仓。
网格式补仓,其实之前介绍过很多次,指的就是根据下跌的幅度,进行分批的补仓。
这种方式比较简单,也比较傻瓜式,而且优势明显。
比如,基金跌幅30%开始补仓,每下跌10%,补一次仓。
补仓的金额一般是等比例的金额,不会刻意地去加仓。
这种方式和定投的主要差别,是定投更注重时间换空间,而网格式就是单纯的空间定投。
网格式补仓的最大特点,其实就是平均成本的概念,而平均成本,也是相对最稳健的一种基金投资方式。
对于补仓资金比较充足的基民来说,网格式补仓,是相对比较好的一种方式了。
方式2:减仓转定投。
相比直接开启定投,减仓转定投主要是针对那些手头资金并不宽裕的基民。
由于资金的限制,补仓资金不足,可以先采取减仓的方式来进行。
而转定投的模式,等于是分摊了风险,把相对风险跨度,从纵向变成了时间轴上的横向。
只不过,很多基民在经历了大幅度回撤之后,早已经选择了躺平,没有减仓的勇气,也拿不出定投的资金。
结果自然就是继续地被动躺平,导致想要解套的可能性,全交给了天意。
方式3:估值法补仓。
第三种比较稳妥的方法,是估值补仓形式。
根据自己所投资的基金,所在行业的估值,或者是整个市场的总体估值情况,进行补仓。
估值法补仓的形式,可以找到相对安全的估值区域,然后再进行补仓。
往往是在历史平均估值的下方区域,才开始有补仓的举动。
因为行业的估值,不会始终在低位徘徊,所以但凡是在低位的补仓,最终都会有机会转化成收益,来弥补损失。
当然,在衡量一个行业估值的时候,要动态地根据市场总体的增长率去做评估。
比如,原本的朝阳行业,变成了夕阳行业,那么市场给的估值,即便一落千丈,也是合理的。
所以,这时候的估值体系,可能会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相对低点,基金补仓就需要长期持有的耐心。
基金暴跌的时候,切记不要紧张,因为该紧张的是基金经理,他们需要有应对的措施,而作为基民,等到风平浪静的时候,再心平气和的去想应对措施,才是一种正确的做法。
请问买基金会亏钱亏到自己要补钱吗?还是只是亏了本金?
只亏本金的学生定投建议选择风险低一些的基金,保配型基金或者债券型基金推荐一只:兴业可转债
余额宝买了100的基金到时候100还在吗?
不一定
买了100块钱基金最多亏100,因为基金亏损最多亏损本金,但基本上不会发生亏完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基金投资标的不一样和基金亏损到一定程度会清盘
买基金会把本金亏掉吗?
股票型基金会把本金亏损的,但不会全部亏掉。债券型基金也会亏,就像2011年就出现过,但出现亏损的情况少见。货币型基金风险更小,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现过亏损,但它的收益率仍高于一年期定存,远高于活期存款。让小闲钱实现更高的收益率。
请问买基种映七完速措吗金会亏钱亏到自己要补钱吗?还是只是亏了本金?
亏了本金
外卖小哥买基金月入5万,这是真的吗?
前段时间,「河南外卖小哥自学理财月入5万」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相关文章和视频获得了上万次转发。
来源:微博
这名外卖小哥姓贾,来自河南安阳,在北京做了4年的外卖骑手。他白天送外卖,晚上自学投资知识。从2020年4月开始,小哥只买基金,不买股票,平均月收入超过了5万元。因此,他被身边的人称作「理财哥」。
他的投资成长经历也特别有传奇色彩。
专访文章是这么写的:
早在2010年,初出茅庐的小哥想要尝试投资,花了一笔钱买基金,结果全亏了;
后来,他就开始疯狂地学习投资知识。到了2014年,他判断经济即将开始复苏,于是把自己的5,000块钱存款,全部投进了杠杆基金,足足赚了16倍,在老家买了一套房;
在这之后的4年小哥没有再投资,直到2018年,小哥判断大盘即将触底反弹,于是他又入手了基金。在短短两年时间,小哥积累了超过100万元的资产。行情最好的时候,小哥一个月收入能达到7万元。
你可能会问,都有这么多钱了,为什么他还要送外卖呢?
小哥的回答是:「投资是不确定性很大的事情,仍需生活上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才有安全感。」
故事确实很励志很感人,但是背后的逻辑漏洞实在太多了。
今天,我们就用数据来分析一下,这个故事不靠谱在哪。
01
先从小哥的「投资初体验」说起。
根据专访文章,小哥最开始是在2010年买基金,然后全部亏光。
买过基金的人都具备一个常识:买基金亏光本金的概率是几近于无的。
国内公募基金有一项「清盘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一只基金连续60天的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持有人数量不够200人,就会触发基金清盘机制,基金会以某一净值强制赎回到投资者账户。所以说,投资基金是不可能亏光甚至负债的。
从历史数据上来说,小哥的故事也站不住脚。
2010年,回报最低的基金是嘉实基本面50指数(LOF)A,年度收益率为-26%。
数据来源:Wind金融|统计:有知有行
有的人可能会说,小哥第一次投资,很难沉住气持有一整年。兴许他刚好最高点买入,最低点卖出。有没有可能是这种情况呢?
数据显示,2010年,最大回撤基金是国投瑞银瑞福进取,最大回撤为-45%。
数据来源:Wind金融|统计:有知有行
也就是说,如果小哥运气不好,刚好买在这只基金的最高点,又在最低点卖出,那也只会亏掉不到一半的本金,根本不可能亏光所有钱。
02
我们再来看小哥的第二次投资体验。
2014年,小哥买杠杆基金,5,000元进去,80,000元出来,本金变成了十六倍。
杠杆基金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为了更好地用数据证实可行性,我没有仅仅关注2014年的基金收益率,而是选取了2014年1月1日到2015年6月12日这个区间范围。为什么?老股民可能还有印象,这段时间是大牛市,指数一路走高,在2015年中旬达到顶峰。
在这段时间里,回报最高的基金确实是一只杠杆基金,申万菱信深成指B,收益率是1,097%,也就是十倍多一点儿。
来源:Wind金融|统计:有知有行
假设小哥运气格外好,刚好买到了一只基金的最大涨幅,在最高点卖出,那情况又会是怎样呢?
数据显示,年度最大上涨同样是这只基金,最大上涨是1,281%,仍然不到十三倍。
数据来源:Wind金融|统计:有知有行
换句话说,假如小哥真的只买基金,哪怕是杠杆基金,也不可能获得十六倍的收益。
那有没有可能他找了特别大的杠杆呢?这种可能性理论上是存在的,但是不要忘了,他的本金只有5000块,能找的杠杆额度也不会太高。想要翻到十六倍,难度太大。
03
接下来就到了文章中最让人兴奋的部分。
2020年4月以来,小哥靠买基金平均月入5万,现在总资产近百万。
我们可以倒推,今年9月底小哥总资产近百万,平均月入5万,那么4月的时候,小哥的资产应该在75万以上,这段时间的回报大概是33%左右。
从4月到9月,沪深300从3700点左右一路上涨,8月底达到了最高点4900点,9月略有下跌。平均算下来,这段时间的涨幅差不多是30%左右。
换句话说,从4月开始,假如你持仓75万,只要你没有「一顿操作猛如虎」,那么平均下来也可以做到月入4万甚至5万。但这和投资者个人能力的关系没那么大,主要归功于市场的全面上涨。
更重要的是,假设小哥今年以来的所有收益数据都是真实的,这样的高收益率也很难长久。
所有投资者都希望,市场能够一直像今年4月到8月一样一路猛涨,可现实情况从来不会这么理想。本周有知有行知识体系上线的知识点里,我们讲了基金的收益情况,长期投资应该保持怎样的预期?
以下是2009年以及之前成立,并存活至今的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分布:
数据来源:Wind金融|统计:有知有行
着眼更长的时间尺度,你会发现,对这些A股成立时间较长的偏股型基金,一半以上的年化收益均不足15%,极少数基金能够获取20%以上的年化收益,9%~14%的收益率才是整个市场的常态。
04
比起单次投资的巨大收益,小哥故事里最惊人的,还是他对择时的判断极度准确。
2014年小哥判断准了牛市,资产翻了十六倍之后收手不干,耐心等待了4年;到了2018年,他又准确地判断大盘即将触底反弹,从14万本金赚到如今近百万。
来源:微博
节奏这么好,对周期判断这么准确,别说明星基金经理了,恐怕连霍华德·马克斯都要甘拜下风。
网上流传的这些爆款文章,一方面想说小哥努力学习长期投资,一方面又在描绘小哥加杠杆炒短线,完全看不出「小哥」这个人物的投资逻辑在哪。
那这些文章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梳理资料的时候我发现,这位外卖小哥的故事最早来自新浪微博上一条采访视频。
视频里面,小哥确实表示自己现在的总资产有将近百万,平时白天送外卖,用一切的闲暇时间看盘以及学习投资知识。提到自己现在买基金,他也只是强调「对我来说,安全性很重要」。
又过了一段时间,网络上突然出现了一批外卖小哥靠基金月入五万的传记型文章,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小哥过去十年的投资历程,从血本无归到百万收益,最后大段论述今年基金收益率极高,「炒股不如买基金」的理念深入人心,营销意味呼之欲出。
所以,小哥的投资经历肯定有真实成分,但真实成分究竟有多少,那就存疑了。
励志文看起来很美好,追随效仿可一定要谨慎。
本文章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下载最新版本有知有行 App
和孟岩张潇雨一起学习投资课吧
加入我用100块钱买基金,一年能收益多少?会不会存在负债的问题?
基金有股票型、债券型、货币型。
后两种收益低,比存银行略高,而股票型收益波动大。要看你买的基金的经营业绩。也就是基金的净值,业绩好可能是正收益,不好就是负收益。由于今年行情不好,很多基金都是亏损的。今年1--6月收益最好的基金是6%,最差的-17%。当然出现负收益的情况下,你可以不赎回,继续持有,回本或是赚钱后再赎回。总体来讲,基金净值和股市行情高度相关的。在大牛市的情况下,基金也可以取得100%以上的收益。买基金选时更重要。